當你買了基金之后,就注定要同各種利空消息打交道。為此,如何應對自然而然成為了每個基民關注的焦點。
房產稅的試點,可能動搖樓市和地產股看漲預期……除了宏觀經濟面的不利消息外,已推出的轉融通業(yè)務,也開啟了個股“做空時代”。再如:證監(jiān)會大規(guī)模進駐基金公司這對A股形成心理壓力也不言自明,這些眾多利空消息都會對基金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利空的可預與不可預
在一系列的利空消息中既有可預見的,如通脹加劇,央行可能加息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又有一些不可抗力突發(fā)性的,既有針對某個行業(yè)或某家公司的,如蒙牛牛奶問題,也有針對整個市場甚至對全球各個市場構成影響的,如歐債危機等。
事實上,面對同一消息,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解讀,甚至有時會出現截然相反的認識:有人認為這屬于利空,對后市看跌,但也有人認為這屬于利空出盡,對后市看漲。而如何正確面對形形色色的利空消息,就成為了基民最為棘手的問題。
在此種情況下,基民們大都被搞得暈頭轉向,無所適從。更有甚者,誤聽誤從,或在市場底部區(qū)域辦理贖回,或在階段性頂部追高買入,結果遭受重大損失。
多空的博弈與掌控
那么,面對同一消息究竟怎樣解讀才是正確的呢?后市到底該上漲還是該下跌,并不由某些投資專家說了算,而只能是多空雙方經過激烈博弈后的結果。因此,當你面對消息時,首先要對市場保持敬畏,堅決摒棄所謂的先見之明,絕不可在第一時間貿然行動。通常情況下,剛剛聽到某個重大消息,人一般會處于極度亢奮的狀態(tài),而此時內心只要被貪婪、恐懼或憤怒中的任何一種情緒占據主導,看不清趨勢,辨不清方向就在所難免,倉促行動則會將自己逼入困境。
其實,針對某個行業(yè)或某家公司的利空,以及具備可預見性的利空,如央行加息或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都不必過于在意和擔心。因為你持有的是基金,如何應對此類利空消息自然會有基金經理幫你做規(guī)劃。而你需要重點關注的則是作用于整個市場的系統(tǒng)性利空。
周旋的特征與方法
當“天量天價”以及多個向上的跳空缺口等市場階段性頭部特征已出現的時候,市場在經歷了一輪深幅調整后多空雙方再次形成平衡。而此時,反映在盤面上就是上下兩難的盤局。若在此當口遇利空消息,既有可能使市場照舊維持盤局,也可能導致進一步破位下跌。在這個關鍵時點,不論心理承受能力如何,都不可貿然增加投資,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基民可持基觀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則應適度減持。
一旦市場歷經暴跌加陰跌的多輪調整,成交量進入到“地量”水平,此時再遇利空,如果反映在盤面上呈現跌不動狀態(tài),甚至是低開高走,通常則意味著拋壓已接近枯竭,標志著一輪新行情已在孕育之中。此時,你不妨根據市場發(fā)出的信號大膽購入。
總之,根據市場所處的不同階段來決定具體的應對方法是最為穩(wěn)妥的。當市場處于強勢向上階段,由于人氣極端狂熱,場外資金在賺錢效應的鼓舞下仍在源源不斷地涌入,即便此時遭遇利空消息,市場大都也會選擇低開高走,甚至再創(chuàng)新高。因而,在這個階段遭遇利空,也不必要驚慌失措,可根據后市是否有能力再創(chuàng)新高來決定手中基金的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