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輕動詞理論,解釋了漢語中“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兩個句子同義的原因,并提出了對外漢語教學中關(guān)于此類句子的或為可行的教學辦法。
關(guān)鍵詞:輕動詞 移位 “想”類動詞 顯像化
在我們的日??谡Z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即“(我)想死你了”和“(你)想死我了”這兩個句子,主語和賓語發(fā)生了對換,但意思竟然一樣,表達的都是“我非常想你”的意思。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不會在理解上有任何困難,甚至根本察覺不到這對同義句的存在。但在對留學生的漢語教學中,則不容易講清楚,很難讓他們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為什么一樣。及軼嶸(2000)曾經(jīng)就這個問題從語義學的角度作了比較細致的考察研究。本文將對他的研究做一個梳理,并采用輕動詞理論對這一現(xiàn)象作出解釋。
及軼嶸考察的是“X+死+了”這樣一個基礎句式,以及它的變體結(jié)構(gòu)A1(熱死了)、A2(我快/快要/都要熱死了)、A3(天兒熱死了)及其相應衍生結(jié)構(gòu)(A1.1、A1.2、A1.2)的語義及使用情況(及軼嶸,2000)。首先,將能夠進入這類句式的X分出四類,分別是:a.表示嗅覺、味覺、觸覺的形容詞(如“臭、甜、熱、癢”);b.部分表示心理感覺的形容詞(如“悶、忙、高興”);c.部分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形容詞(如“小氣、臟、遠”);d.部分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這里及軼嶸又具體分為三類:“想”類(如“想、羨慕、擔心”),“氣”類(如“氣、嚇、餓、撐(吃得太飽)”),以及“笑”類(如“笑、樂”)。
及軼嶸得出的結(jié)論大致有如下幾點:
1.作為補語的“死”有兩種用法:程度補語和結(jié)果補語。程度補語是由結(jié)果補語演化而來??疾焓悄囊环N補語,可用替換的方法,能夠替換為“極”的是程度補語,反之則為結(jié)果補語。例如:
a.他媽媽活活累死了。
b.他媽媽快累死了。
c.我快累死了。
d.累死了。
e.累死我了。(及軼嶸,2000)
由句a到句e,“死”由純粹的結(jié)果補語向純粹的程度補語過渡。在句a中,死完全不能用“極”來替換,“死”是純粹的事件結(jié)果。而句b、句c就有歧義了,可能是真正的“死亡”這樣的結(jié)果,也可能是夸張的“極”的用法。句d是由句c省略而來,所以同樣有兩種解釋,即可能為結(jié)果補語也可能為程度補語。
2.用于“X死了”及其各變體的多為中型詞和貶義詞。即使中性詞進入這種結(jié)構(gòu)后也帶上了貶義色彩,帶有說話人的負面評價,這和漢族人對“死”的固有心理反應有關(guān)。
3.大多數(shù)情況下,“X我了”不能成立(*累我了)。只有在“X”和程度補語“死”結(jié)合之后,才可以帶賓語“我”(累死我了)?!拔摇庇袝r可以用“人”替換,含義不變。整個結(jié)構(gòu)表達一種極端夸張的語氣。
這里我們有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解釋:
第一,對于及文的推論2,現(xiàn)代漢語中其實已有很多褒義性的形容詞、心理動詞等都可以進入句子,例如“漂亮死了”“開心死了”“喜歡死了”“愛死了”。
第二,及軼嶸對得出的結(jié)論始終沒有很好的解釋,沒有說明為什么“我想死你了”和“你想死我了”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
第三,對于如何面向外國人進行教學,并沒有進行很好的說明。
對于第一個問題,我們的解釋是“死”虛化為程度副詞的虛化程度已經(jīng)很高,在充當程度補語的時候,已經(jīng)基本失去固有的“死亡”意義,幾乎已成為了“極”,這些“極”都可以用四川方言里同樣表示程度很深的“慘”來替代。例如:
a.漂亮死了 = 漂亮極了= 漂亮慘了
b.開心死了 = 開心極了= 開心慘了
c.喜歡死了 = 喜歡極了= 喜歡慘了
對于第二、三兩個問題,筆者將運用輕動詞理論來嘗試解決:
輕動詞是詞匯意義虛,但句法功能強的一批動詞。包括“do(做、弄)”“be(是、為)”“become(成為)”“cause(使)”“use(使用)”等等虛動詞①。輕動詞是一種空動詞,沒有語音形式,但是能夠觸發(fā)下屬動詞的移位(馮勝利,2001)。輕動詞理論能夠很好地解釋漢語中一些非常規(guī)性的動賓關(guān)系。例如現(xiàn)代漢語中句法性的:“真愁死人了”(真讓人愁死了),“切這把刀”(用這把刀切),“澆水”(用水澆),以及構(gòu)詞性的“養(yǎng)病”(因病療養(yǎng)),“游街”(在街上游行),“備戰(zhàn)”(為作戰(zhàn)準備)等非常規(guī)動賓搭配都可以通過輕動詞理論得到很好的解釋。例如“澆水”,實際意義為“用水澆”,其底層結(jié)構(gòu)如(1)所示。而輕動詞v[USE],可以觸發(fā)其下屬動詞“澆”的上移,從而在表層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我們所見的“澆水”。
(1)
在研究漢語輕動詞時,我們發(fā)現(xiàn)古代漢語中輕動詞的運用情況更多。例如,“小天下”(以天下為小/認為天下?。皻w而飲至”(因至飲),“風飄萬點正愁人”(使人愁),“君討臣,誰敢仇之”(與之為仇),“鄭公逃其師而歸”(從其師逃)等都是輕動詞移位的結(jié)果。例如,“愁人”正是底層結(jié)構(gòu)中的輕動詞v[CAUSE]觸發(fā)了愁的前移②。
(2)
輕動詞對成句和構(gòu)詞的影響有這樣幾種表現(xiàn)形式:a.觸發(fā)下屬動詞上移,如上面分析的例(1)和例(2);b.新造同源詞,如需要新造字的“嫁”(使之有家),“辨”(使之為別),“示”(使之視),“祛”(使之去),以及英語中的purify([CAUSE]pure),modernize([CAUSE]modern),沒有新造字但必須音變的“飲yìn”(使喝),“王wàng4”(使成王),“空kòng出房間”(使空);c.由相應的假性輕動詞(如“把”“使”“讓”)來填充其位置。輕動詞屬于空語類,當其在造句時不能或者沒有觸發(fā)下屬動詞移位的時候(由語言大環(huán)境和個人語用習慣共同決定),就會采用假性輕動詞填充的方式。例如:
(3)a.觸發(fā)動詞移位。如:
精彩你的人生。([使]你的人生精彩)
美之。([以]之[為]美)
另:美化你的生活([使]你的生活[變/BECOME]美),不是通過輕動詞造句,而是構(gòu)詞出“美化”([使][變/BECOME]美)這個動詞后,直接帶上賓語“生活”
b.用相應的假性輕動詞填充其位。如:
使你的人生更精彩。([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打瞌睡。([DO/EXPERIENCE]瞌睡)
現(xiàn)在回到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即解釋為什么“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所表達的意思一樣,都是指“我非常想念你”。
我們知道,“死”在這里是用作程度補語,強調(diào)程度深,有夸張意味。“想死”緊密結(jié)合,表示“極度想念”的意思。
對于“我想死你了”這個句子,不論漢語使用者或者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語言學習者都很好理解,覺得是最為自然的表達。可以類比于“我想你”“我非常想你”等實事(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感事)在前作主語,受事在后作賓語的結(jié)構(gòu)。
“你想死我了”這個句子,其實就是由輕動詞觸發(fā)移位所得。它的底層機構(gòu)是“你[CAUSE]我想死(你)了”,是由于v[CAUSE]觸發(fā)了下屬動詞“想死”③的前移才變成了表層結(jié)構(gòu)中“你想死我了”的形式。
(4)
據(jù)此還可以推出,如果輕動詞v[CAUSE]選擇相應假性輕動詞填充,而非觸發(fā)下屬動詞移位,那么就應該有“你讓(叫)我想死了”的形式。這樣的形式確實是存在的。另外,“你讓(叫)我想死你了”這樣的句子則是底層結(jié)構(gòu)中“你”并不為空的時候所生成的。
究竟哪些詞語可以實現(xiàn)“你X死我了”和“我X死你了”所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呢?經(jīng)過初步觀察,我們認為這樣的詞數(shù)量很少,僅限于及軼嶸所歸納的能進入“X+死+了”結(jié)構(gòu)四類詞語中,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中的“想”類動詞,即:想、喜歡、討厭、羨慕、嫉妒、擔心、愛、恨等④。例如:
你想死我了。= 我想死你了。
喜歡死我了。= 喜歡死你了。
羨慕死我了。= 羨慕死你了。
恨死我了。 = 恨死你了。
愛死我了。 = 愛死你了。
而“想”類以外的其他詞語都不能成立:
累死我了。 ≠ *累死你了。
熱死我了。 ≠ *熱死你了。
遠死我了。 ≠ *遠死你了。
你郁悶死我了。≠?我郁悶死你了。
你笑死我了。 ≠?我笑死你了。
你氣死我了。 ≠?我氣死你了。
至于“想”類以外的動詞,例如“累、笑”或形容詞“熱”均不能成立的原因,筆者認為,這些詞語即使能夠通過輕動詞移位實現(xiàn)表層結(jié)構(gòu)的換位,但這時表層句子在語義上與說話者本來想要表達的意思相悖,所以在這樣的“試探性”的測試之后又推翻了之前的移位。這也是語義對生成機制的制約,在生成語法最簡方案中,已經(jīng)歸到了句法同語義的接口上。
最后,我們需要討論的是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更好地講清楚“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的同義關(guān)系。
對于母語為英語或者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習者,我們可以讓他們感知英語中同樣由輕動詞作用而產(chǎn)生的句子對。例如:
You made my life beautiful.= You beautified my life.
Their hypocrisy sickens me.= Their hypocrisy makes me sick.
對于母語非英語且沒有英語基礎的學習者,我們可以在“我想死你了”和“你想死我了”之間加上后者底層結(jié)構(gòu)“你[CAUSE]我想死(你)了”中輕動詞由相應假性輕動詞“讓”填充了的句子,通過這樣的“抽象輕動詞顯像化”的方法,便能幫助他們理解難句即“你想死我了”的句意⑤:
a.我想死你了。
b.你讓我想死(你)了。
c.你想死我了。
注 釋:
①輕動詞是空動詞(數(shù)空語類),沒有語音、詞匯形式,完全是功
能語類(或者說詞匯意義很弱很弱)。后文均用中括號的形式加以體現(xiàn)。而此處是按照馮勝利先生的寫法來書寫的。
②馮勝利:《漢語韻律語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版,第327頁。
③將“想死”(非常想念)整體作為下屬動詞是為了行文方便,“想
死”這個結(jié)構(gòu)的具體組成還需要另外考察,但是受篇幅所限,這里將其作為整體。另外,由“*累我了”不能說,而“累死我了”才正確的語言事實也可以佐證“想死”結(jié)合的緊密性。
④具體原因應該和語義有關(guān),還需進一步考察。限于篇幅,暫不做
討論。
⑤除了漢語和英語,其他語言應該也有輕動詞作用的例子,但由于
作者對其他語言了解有限,這里就留待其他對外漢語教學者來完善。
參考文獻:
[1]馮勝利.輕動詞移位與古今漢語的動賓關(guān)系[J].語文建設,2005,
(1).
[2]及軼嶸.“想死我了”和“想死你了”[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0,(2).
[3]司富珍.多重特征核查及其句法影響[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
版社,2009.
[4]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MA: MIT
Press,1995.
[5]Feng,S.L.Light Verb Syntax in Classical Chinese.Paper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Pedagogy in Classical Chinese and Chinese Language History.March 28-30.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2003.
[6]Huang,C.-T.J.On Lexical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Projection[J].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997,(3).
[7]Huang,C.-T.J.Verb Movement and Some Syntax-semantics
Mismatches in Chinese[J].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1994,(2).
(徐滟茹 北京 中國傳媒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