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拍中,北京翰海拍賣推出了“慧眼—天珠”專場,在這次國內首次以專場形式推出的天珠拍賣,一顆“十二眼天珠”以1,840萬元成交。這樣頗有象征意義的成交結果讓這些手頭上把玩的古珠走向了大眾的視野。
高古珠 文化的代入感
在古代,人們喜歡佩戴一些別致的珠子當做護身符。當下,人們也相信,這些久遠的古珠能給佩戴者帶來吉祥安寧??梢哉f,珠子的兩大功能:裝飾和辟邪從古至今沒有消失過。收藏級別的古珠主要有兩類—高古珠和天珠。高古珠泛指漢代以前的珠子,流傳數量最大的要數西周瑪瑙、戰(zhàn)國水晶、高古松石、高古玉幾類。目前可見的高古珠都是諸侯貴族的飾物,與高古玉形成組佩,遵循著嚴格的用玉制度,制式嚴謹不可僭越。在很多人眼里,漢文化依舊是民族的正統(tǒng)文化,佩戴著先秦某位諸侯的飾物,遙想一下上古,或許也能將自己帶入當時的情境之中。
在收藏界,如果瓷器有官窯,青銅器是諸侯專屬,那么還有一類古珠屬于“官造”—朝珠。朝珠是清朝禮服中的一種佩飾。清代帝王后妃、官員,都以朝珠為佩飾,也是中國古代王公貴族佩玉之風的沿襲。資深古珠收藏家一言坦然,目前朝珠的價格并不高,但是在玩珠子的藏友中,能收藏齊全各個門類的朝珠困難也是比較大的。大部分朝珠為出土而來,遺失十幾顆非常普遍,對于材質稀缺的珠子很難湊齊108顆。不僅僅是珠子本身,把佛頭、記捻、背云、墜角這些配件配齊也是個浩大的工程。
天珠 宗教加持
天珠在古珠收藏中不僅知名度高,而且單價和等級也都是最高的,行里有句話“玩珠子玩到頭是天珠,玩天珠玩到頭是九眼”。天珠是藏區(qū)一種非常古老的珠寶,在西藏歷史上可以抵押兌現。宗教的背景則賦予天珠更加神秘的氣息。宗教是藏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每當藏歷新年、法會或者有上師到訪,他們都會把家中值錢的珍寶拿出來,讓上師念經加持,多年下來加持力很強。對于信奉藏傳佛教的收藏者來說,天珠的加持力成為了收藏品的附加值。
天珠的文字記載只出現在唐代,此后工藝失傳,古玩講究下限,行里交流的都是以唐代為下限的“至純”天珠,即一刀切到1500年前,明清的天珠都算新仿。出現在翰海春拍上的千萬元“十二眼天珠”并不是個例。一言介紹目前行內私下交流的品相完好的九眼天珠都在千萬以上,她的一位朋友僅僅是收藏了一些品級高的天珠和少量藏傳珠子,花費的資金就已經過億。
材質之外 美的再加工
高古珠大都是出土而來,串珠子的繩子和配飾早就在泥土里腐朽了,藏家對古珠的熱情不僅僅局限在珠子本身,以現代人的審美串出古珠本身的韻味則更是需要一份巧妙心思的。不少藏家的珠串包含了多個時代、多種材質的珠子,彰顯著主人的性格。怎樣串得好看,喜歡花哨的藏家會帶多寶的珠串,喜歡素凈的藏家就需要些低調內斂的材質和搭配。
跨界 古玩的交匯點
2005年開始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上揚,古珠收藏的序幕也從此時拉開。玩珠子的人手上擁有七八串珠子算得上很平常,但是收藏其他門類的藏友手上也會戴幾串頂級的珠子,畢竟人人都崇尚美更愿意接受祝福。各個門類的收藏者在古珠這有了交匯點,“跨界”也是古珠在收藏圈的標簽。一言發(fā)現 “有玩木器,玩鏡子的朋友這兩三年都把資金轉向高古珠了。珠子的等次多,從幾元一顆到上千萬一顆都有選,所以進入的人越來越多?!?/p>
古珠收藏群體也有著地區(qū)差別。北京人玩藏傳的珠子更多,除了一部分信仰的因素,資金門檻低、進入容易也是其中的因素:在潘家園買串菩提也算入門了。玩上古、中古珠子的藏友以內蒙古、遼寧居多,一方面受出土地的影響,主要原因則是草原文明讓當地人對珠子有著天然的喜好。
2011年秋季開始,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整個藝術品市場增長放緩,部分門類出現下滑的傾向。古珠作為一個新崛起的收藏門類,目前依舊堅挺,而天珠最為穩(wěn)固。2012年,同樣為藏傳佛教的藝術品佛像和唐卡的市場表現不盡人意,一級市場上品相好的“至純”天珠的價格比年初翻了一倍。古珠圈里相信天珠“行情好的時候穩(wěn)步上漲,行情不好的時候最抗跌”。
有趣的是,古珠收藏搭上了“明星效應”順風車,李連杰、黃曉明、文章、陳坤這些一線明星都是天珠愛好者,專門去翰海拍賣捧場的楊子把收藏做成了事業(yè),自己開了一家天珠商店。也許通過什么途徑讓古珠這個門類發(fā)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古珠作為裝飾品、收藏品的價值,并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