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的實質(zhì)是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能力,拓展思維方式為中心的學習和發(fā)展過程,學生、教師和教材是構成教學過程的三個主要因素,其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教師與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通過信息交流與溝通逐步建立起來的關系稱為“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人際關系在學校中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學生,教與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師生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滿足教師與學生雙方的心理需求,充分發(fā)展個性,實現(xiàn)自我價值,展現(xiàn)健康精神風貌,最終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如何構建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值得我們探索的課題之一。項目—導師制教學緊緊圍繞“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程要意設計教學,促進了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1.項目—導師制教學過程確立了學生主體觀,為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應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思想認識只能由學生自己通過有目的的勞動實現(xiàn),別人無法代替。以往一些教學方法太傳統(tǒng),太陳舊,有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沒沖出傳統(tǒng)模式的禁錮,堅持一言堂、滿堂灌,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很少動口動手,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填鴨”。一堂課下來,教師教得筋疲力盡,學生學得無精打采,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項目—導師制教學方法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缺陷,讓學生在眾多的實驗項目里自己選擇項目,學生充分享有“問”的權利、“讀”的時間、“講”的機會、“做”的過程,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其次,項目—導師制教學方法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效果,是行之有效的主體教育發(fā)展的手段。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愛不愛學習主要受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影響。學習動機是個性意識傾向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興趣是一種積極研究某些事物或進行某些活動的傾向。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活動中產(chǎn)生的,它取決于客觀與現(xiàn)實學習效果同主觀學習期望的吻合度,是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和最活躍的因素。項目—導師制教學方法能夠在教學中及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傊?,在實施素質(zhì)化教育的今天,項目—導師制教學改進了教學方法,轉(zhuǎn)變了教師角色,確立了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為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項目—導師制教學過程樹立了民主教育觀,在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師生關系是平等民主、尊師愛生的新型人際關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際關系,但師生關系又具有不同于一般人際關系的特點。從組織關系看,教師是領導者,學生是被領導者;從教學關系看,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從心理關系看,教師是師生之間心靈橋梁的精心架設者,學生是積極響應者。由此可見,教師是師生關系構建的主動方,其行為對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要放下“唯我獨尊”的架子,廣泛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在討論中學習。項目—導師制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明確“沒有常規(guī)被打破就沒有創(chuàng)新”這一觀點,擴大教師接受學生不同意見的心理空間,從而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無數(shù)事實證明,最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他們看同樣事物的角度往往和別人不同,且能想出和別人不同的意見、方法。其次,項目—導師制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教育,教師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誤,允許學生犯錯誤,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吸取知識、經(jīng)驗、教訓。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睂W生如果能從錯誤中獲取知識和經(jīng)驗,則必能“吃一塹,長一智”,更容易邁向成功??傊?,項目—導師制教學建立了民主教育觀,教師給學生犯錯誤、失誤的權利并提供給學生改進的機會,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尋找正確,從失敗中汲取經(jīng)驗,最后從成功中獲得滿足。
3.項目—導師制教學過程實施和諧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過程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教學是師生間的互動過程,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方能獲得良好的互動效果。教師應用至愛的情感、平等的視角、交友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才能夠贏得學生的理解。目前,有些教師仍堅持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時常板起面孔,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有時動輒訓人,使學生不愿和老師過多地接觸;有些學生甚至害怕老師,常常避而遠之。師生間缺乏平等的交流,缺乏心理上的溝通,在思想上、情感上存在著厚厚的隔膜。項目—導師制教學不僅增加了教師和學生相互接觸和交流的機會,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促進了“民主平等、親密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首先,項目—導師制教學要求教師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所謂真誠,就是教師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又不粉飾自己的缺點,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機制。其次,教師與學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探求真理,這樣能促使學生對教師言行的認同,從而激發(fā)學生接受教學的熱情,這是教育心理學的一條普遍規(guī)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最后,項目—導師制教學增加了師生間交流的機會,使教師能真正地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學生的感受為感受,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分擔他們的情感,同時,還能與學生交流,使學生深切地認識到教師的理解。項目—導師制教學的實施,使許多教師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營造出了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使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得到了充分的開發(fā)。
總之,項目—導師制教學摒棄了一些不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做法,更新了教學觀念,改進了教學方法,探究適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行為,在達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最終教學目標的同時,為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建立了情感紐帶,筑起了交流平臺,拓寬了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劉彩霞.用新思維、新方法、新手段提高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實踐與探討[J].遼寧教育研究,2001,(5):46-47.
?。?]盛頌思.推進多樣化教育,適應多樣化需求[J].中國高等教育,2003,(12):22-23.
?。?]田國強.關于改善學風、教風的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06,(1):4-8.
[4]詹杰民,孫明光.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M].教學研究與實踐,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
?。?]顧明遠.我的教育探索——顧明遠教育論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