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夏季音樂節(jié)(MISA)是國內(nèi)首個每年夏季定期舉辦的大型古典音樂節(jié),由上海交響樂團于2010年創(chuàng)辦,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jiān)余隆、英國皇家愛樂樂團音樂總監(jiān)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夏爾·迪圖瓦擔任聯(lián)合總監(jiān)。舉辦了兩年的上海夏季音樂節(jié),在今年的7月29日將迎來第三屆。而今年一改傳統(tǒng)交響作品為開幕式音樂會的慣例,引人入勝地以多媒體的交響電影配樂《指環(huán)王》音樂會拉開帷幕,以《藍色星球》紀錄片配樂作為第二場“加演”,以饗電影與音樂的愛好者們。
有關(guān)“多媒體”這個概念的音樂會,這幾年在上海愈加司空見慣,而且效果出奇的震撼。不論是最近一直熱潮的、由宋思衡主創(chuàng)的“多媒體鋼琴音樂會”《交響情人夢》,還是前段時間引起轟動的、久石讓親自指揮的宮崎駿動畫交響配樂,抑或是年輕人瘋狂熱捧的美國“暴雪”公司制作的游戲《魔獸世界》多媒體交響樂,他們的初衷,都是想把抽象難懂的嚴肅音樂,從單獨的聽覺一維空間,或是音樂會演奏中的視覺效果,提升至把前兩者結(jié)合起來加上電影這樣形式的“立體”視覺享受。這樣的效果的直接益處,就是能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體會音樂與動畫或電影的同步刻畫形象性。
十年前的2002年,彼得·杰克森(Peter Jackson)執(zhí)導(dǎo)的《指環(huán)王》首部曲《護戒使者》奪得了第七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獎,同時獲得最佳攝影獎、最佳化妝獎及十三項提名;第二部《雙塔奇兵》獲得了最佳音效剪輯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而最后一部《王者歸來》驚人地獲得了十一項提名和十一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獎。
三部曲的主創(chuàng)電影配樂作曲家霍華德·肖爾(Howard Shore)更是深得每位電影樂迷們的青睞。他于1946年10月生于加拿大的多倫多,以譜寫電影音樂聞名,三次獲得學(xué)院獎、兩次金球獎、三次格萊美獎。其他配樂的電影還有《沉默的羔羊》《費城故事》《艾德·伍德》《七宗罪》等。在《指環(huán)王》電影中,音樂部分主要由倫敦愛樂樂團錄制完成,許多藝人如本·德爾·馬埃斯特羅(Ben Del Maestro)、恩雅(Enya)、芮妮·弗萊明(Renee Fleming)、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安妮·倫諾克斯(Annie Lennox)及艾米莉亞娜·托瑞尼(Emilíana Torrini)也都參與了電影配樂演出。
在《指環(huán)王》首部曲里,肖爾揉合交響樂與歌劇的手法,創(chuàng)作了遠古時代精靈族與鬼魅族的歌聲,并廣泛采擷非洲、印度、凱爾特等世界音樂素材,精心醞釀出新世紀的魔幻史詩音樂。第二部配樂延續(xù)了這樣的創(chuàng)作精神,對峙的氣勢與遼闊的視野隨著劇情展開,樂章的整體調(diào)性隨著黑暗魔王勢力的高漲而呈現(xiàn)出驚駭?shù)臍庀?,處處布滿著驚悸的危機。以我的觀點,他精雕細琢的功力完全可以與約翰·威廉姆斯的《星球大戰(zhàn)》配樂相抗衡。在第三部《王者歸來》中,肖爾以神圣壯闊的大合唱揭開這段冒險般的傳奇史詩,并從擅長驚悚氣氛堆積功力釋放出憾人聳動的宏偉氣勢,激蕩一波又一波的磅礴狂潮。隨著影片的遼闊視野與浩然排場,作曲家的個人創(chuàng)作生涯激起最具野心的英雄交響詩篇。
此次音樂會的演出陣容是清一色本幫的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合唱團與上海學(xué)生合唱團。而擔任此次音樂的指揮是美籍芬蘭指揮家艾瑞克·奧克斯那(Erik Ochsner)。他去年成功地與美國圣·路易斯交響樂團和芬蘭坦倍雷愛樂樂團(Tampere Philharmonic)上演了《指環(huán)王》首部曲中的音樂。今年年初,他又在臺灣高雄演出了首部曲的音樂,之后還將在渥太華、墨爾本和阿德萊德(澳大利亞南部城市)等地演出這套作品。
奧克斯那以清晰的細節(jié)處理、強而有力的指揮風(fēng)格著稱,被視為當今最具天賦的指揮家之一。2007年,他應(yīng)拿下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金像獎的作曲家譚盾的邀請,指揮皇家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同時,他也因擔任譚盾的助理指揮,足跡遍布亞洲、歐洲與美洲。除了受邀參與各大演出外,目前他也是SONOS室內(nèi)樂團的創(chuàng)辦人與音樂總監(jiān)。
此外,在開幕式第二天(7月30日)的音樂會上,指揮家、上海歌劇院院長張國勇將給觀眾帶來第二場多媒體視聽饗宴——《藍色星球》(Blue Planet)。這場多媒體音樂會的音樂選自英國BBC“自然歷史”系列(BBC Natural History Unit/NHU)同名紀錄片中的配樂。擔當紀錄片配樂的是奧斯卡提名電影配樂大師喬治·芬頓(George Fenton),他同時也是BBC另一部“姊妹篇”大型自然紀錄片《行星地球》(Planet Earth)的配樂者。
這位出生于倫敦的作曲家,從1971年開始在電影行業(yè)初試啼聲,先是為小型低成本的電影與電視劇作曲,之后又擔任得獎電視連續(xù)劇《皇冠上的明珠》(The Jewel in the Crown)的配樂。他的作品頗為豐富,曾獲得甚多獎項,以《甘地》(Gandhi)、《哭喊自由》(Cry Freedom)、《危險關(guān)系》(Dangerous Liaisons)及《奇幻城市》(The Fisher King)問鼎奧斯卡。而這次音樂會主角《藍色星球》早在2002年就榮獲艾美獎及英國電影學(xué)院獎(BAFTA Film Award)。
喬治·芬頓的音樂總是令人賞心悅目,無論是描寫華麗氣派的宮廷樂、具有東方民族的音樂風(fēng),還是刻畫戰(zhàn)爭歷史場面的史詩音樂,抑或愛情的浪漫情調(diào),他都能優(yōu)雅細膩地勾勒出電影的時空背景輪廓。
對于從來沒有體驗過多媒體概念音樂會的朋友們,能在炎炎夏日的飯后,體驗“王”者駕到的霸氣風(fēng)范,聆聽大師們現(xiàn)場演釋的杰作,跟著電影鏡頭的步伐,揣摩跌宕起伏和極樂世界的音樂,是一種難得的完美視覺和聽覺的享受。這個夏天你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