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前夕,中央媒體連續(xù)對不同職業(yè)、不同層次、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公民進行采訪,進行“幸福大調查”,這一活動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盡管也有一些不同聲音,但應該說,這一活動的開展還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可以引導國家和社會更加重視民生,關心人民福祉,必將促進中國社會和經濟朝著正確軌道健康發(fā)展。
“幸福”兩字看起來簡單,其實是一個含義很深的概念,它囊括社會學和心理學,是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體。其中主觀感受是首要的,而主觀感受主要決定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于人的利己欲望的擴張性,決定了自私的人不容易幸福。相比之下佛家講“普度眾生”,儒家講“愛人”,基督教講“博愛”,都是利他的。
一個人是否幸福,既取決于物質環(huán)境條件,更決定于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定位。幸福不同于快感和快樂,而是層次更深、更厚重,可以持續(xù)的美好感受。同時,幸福又是相對的感受,是快樂與痛苦的統(tǒng)一體?!睹献印氛f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是對幸福最好的詮釋。這句話表明,幸福其實是一個活動過程終結時的美好感受,這是一種積極的、奮斗的人生哲學。在這個“幸福”的過程中,信念是個核心,也是一根線,它把所有快樂和痛苦串了起來,使信念最終得以實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說,痛苦不僅是幸福的襯托,也是幸福的不可或缺組成部分,只有經歷了痛苦和磨難才真正懂得幸福。對此,前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概括是“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逼鋵?,“悔恨”與“羞愧”,都是一種難于逆反的“不幸”。而只有樹立信念和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取得成績,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才能感到幸福。這時,在回首往事的時候,就可以說:“我做了我最應該做的事,可以安心了?!?br/> 共產黨人具有崇高的信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老一輩革命家以民族解放為己任,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在長征時吃草根、啃皮帶,仍然保持了樂觀向上的精神,原因就是有信念,不是為自己。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他們是幸福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廣大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外來的和固有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利己主義膨脹。由于很多人缺乏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即使物質生活相對富有,這些人也仍然缺乏幸福感。實踐證明,對于大眾來說,要幸福就必須樹立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要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國家。作為黨的干部更要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盡心竭力為其排憂解難,做到辦好事,辦實事,多作奉獻,少求回報。
對于每個普通社會成員, 應該樹立如下四種幸福理念:
第一,進取是福。人活著要有信念和追求,要有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情趣,做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只為一己私利。在工作和社會交往中,一定要秉持“踏實”和“誠信”這兩個基本的道德原則,從而得到更多人認可和喜愛。
第二,平安是福。首先是維護國家的平安,這是大局,始終與國家的利益和法律政策保持一致,遵紀守法;其次是家庭平安,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夫妻恩愛,尊敬贍養(yǎng)父母,培養(yǎng)教育好子女;三是工作平安,做到恪盡職守,積極進取,多創(chuàng)成果,廉潔奉公,多出成績不出事故;四是交友平安,與良師益友相處,互幫互學,提升個人的素質和品位。
第三,健康是福。珍惜美好的人生時光,保護身體健康和心靈健康。有了健康的身心,才有快樂和幸福,才能多為社會做貢獻,不給社會添麻煩。
第四,灑脫是福。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豁達的胸懷,遇事要能“看開”,看全局、看主流、看未來,不糾結暫時困難和利益得失,要通過自身不懈努力改變現(xiàn)狀,促進和諧。
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昭示著我們國家已進入新的奮斗里程,不斷朝著科學發(fā)展的新目標前進,中國百姓一定能夠迎來更高、更美好的幸福指數(shù)。
?。ㄗ髡邌挝唬洪L沙市公安局岳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