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十大元師之一的賀龍,一次視察汕頭駐軍,嘗到鮮脆爽口的東江(潮州)牛肉丸,連連聲稱“好菜!”,隨即起身向廚師大老蔡敬酒,并問牛肉丸是如何做成的?不善辭令的大老蔡,馬上抓起兩粒牛肉丸朝地上一扔,丸子像乒乓球般彈得老高;接著他又取出兩把鐵榔頭來,回說:“就是用這家伙將牛肉片打爛,切不可用刀子剁碎,丸子才彈得起來,入口才會有脆感?!辟R龍見狀,大笑不已,舉坐皆歡。
這種爽口牛肉丸,乃是廣東東江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又稱東江或潮州牛肉丸。其爽口的秘密,則在絕不能像制作普通肉丸般,先把肉料切碎后剁爛,而是將整牛腿肉用鈍器捶砸成泥。推究其原因,應(yīng)是可使肉漿保持較長的肌肉纖維,從而在成丸后產(chǎn)生強韌的彈性。待肉漿捶打完畢,把它盛進大盆,加清水、精鹽、濕淀粉攪拌均勻,再將肉漿不斷拍打,增加其黏性,直到抓起后不下掉為止。接下來則是擠丸,以左手抓肉漿在掌心里,緊握拳頭,使肉漿從拇指與食指彎曲的縫中擠出來,右手再拿湯匙將丸子由手縫中挖出,置微沸(約70℃)中小火煮至定型。由于這套純手工制做的牛丸耗時費工,以致流傳不廣,僅在粵東地區(qū)流行。
關(guān)于此菜的起源,一說是從周天子“八珍”中的“搗珍”演變而來,另一說乃是魏晉南北朝時的“跳丸炙”。約在五胡亂華時,今客家人的祖先自中原南遷,將此制法帶至嶺南,其后傳至粵東的惠州、梅縣一帶。直到20世紀40年代,始傳至潮、汕地區(qū),作為小吃應(yīng)市,成為當?shù)孛?。由此觀之,牛肉丸在東江,可謂后來居上,進而一枝獨秀,目前它在當?shù)嘏c豬肉丸、魚肉丸齊名,合稱“三丸”。
色澤艷紅、肉質(zhì)爽軟、滋味香醇的爽口牛肉丸,可與河粉、米粉、面條等搭配食用,可以當成正餐,亦可權(quán)充點心,爽口彈牙,無以上之。難怪周星馳和莫文蔚主演的《食神》一片中,以“爆漿瀨尿牛丸”影射,而被公認為“天下第一丸”,膾炙人口,無逾于此。
我早年在嶺南即愛食爽口牛肉丸,有時會與魚蛋同享,既脆且爽,越嚼越帶勁兒,牛肉丸往地上一擲,可彈得與桌面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