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鮮香體味人生,麻婆豆腐詮釋他事業(yè)曲線
在林永健喜歡的川菜之中,也包含麻婆豆腐。同樣,對麻婆豆腐的誕生故事,他也耳熟能詳:
麻婆豆腐于清朝同治元年,開創(chuàng)于成都萬福橋邊,原名陳興盛飯鋪。店主陳春富早歿,飯鋪便由老板娘經(jīng)營,女老板臉上有麻子,人稱陳麻婆,因其烹制的豆腐非常好吃,便被稱為麻婆豆腐。
林永健說他喜歡麻婆豆腐,除了喜歡麻婆豆腐齊集“麻、辣、燙、香、酥、嫩、鮮、活”8種滋味外,更因為他的從藝經(jīng)歷也好比一道“麻婆豆腐”的菜,曲折而又耐人尋味:
1987年,林永健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個名叫《考場作弊》的小品,想?yún)⒓赢斈昵鄭u市舉辦的學生文藝比賽。但班主任因擔心本來調(diào)皮的他在演過小品后會更加不務正業(yè),便不同意他去表演。后來林永健保證說,只要讓他上臺演出,以后一定聽班主任的話,班主任想了想便同意了。沒想到,林永健憑此節(jié)目參加表演后,竟然榮獲了一等獎。
那之后,林永健得知青島市話劇團將招收演員,便一門心思想去報考。所幸,經(jīng)過努力,他成功地留在了青島話劇團。然而,就在別人羨慕他即將轉(zhuǎn)正、且能領300多元月薪之時,希望自己能有一個更大發(fā)展空間的他又突然放棄了穩(wěn)定的工作和生活,加入了廣州軍區(qū)戰(zhàn)士話劇團。
誰知,成為廣州軍區(qū)話劇團演員后,因為長相丑,林永健一連好幾年都沒機會展現(xiàn)才華,頂多演個群眾。壯志難酬的日子苦不堪言,林永健卻并沒氣餒,他經(jīng)常用朝鮮電影《鮮花盛開的村莊》里的臺詞鼓勵自己:“‘漂亮臉蛋也不能產(chǎn)大米’,真正打動人心的是個人魅力?!?/p>
就這樣,林永健憑著這份執(zhí)著,終于在1997年迎來了演藝生涯的小轉(zhuǎn)折,接演了電視劇《和平年代》,并因此獲得了第17屆“飛天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想到自己的長相真的不帥,在那之后,林永健便想當導演,于是1999年12月31日,他毅然轉(zhuǎn)業(yè),去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進修班學習,成了一名“北漂”。
去北京后,認識林永健的人都不看好他,認為他長那樣還想出人頭地,簡直不知天高地厚。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林永健“北漂”卻開始了他的幸運之旅:2000年的一天,在朋友的介紹下,林永健結(jié)識了張國立,二人相談甚歡,于是張國立便讓他在《鐵齒銅牙紀曉嵐續(xù)集》中出演盧焯一角。
此后,林永健便在《少年寶親王》、《出租老外》、《敵后武工隊》、《呂梁英雄傳》等電視劇中扮演角色。但這些角色基本上都是令人痛恨的反角。比如在《敵后武工隊》中所扮演的漢奸劉魁勝,以及《呂梁英雄傳》中的反一號日軍翻譯官王懷當,都令人切齒痛恨。
雖然林永健在演過一些影視劇后名氣越來越大,但由于他的扮相多為反角,戲路窄,無法拓寬戲路,又讓他很郁悶。
好在不久后,便有一部農(nóng)村題材電視劇《喜耕田的故事》的導演請他扮演男一號——農(nóng)民喜耕田。喜耕田風趣幽默,積極上進,是個正面角色。導演給機會讓其“改邪歸正”,林永健非常感激。
令林永健意外的是,2008年8月30日,《喜耕田的故事》還獲得了金鷹節(jié)“觀眾喜愛的電視劇演員獎”。之后,林永健又與他的伯樂張國立演了《金婚》,在劇中扮演大莊,雖非主角,但他卻將之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耕田的故事》讓觀眾欣喜地看到了林永健這個演慣了壞蛋的演員,在扮演正派人物時同樣游刃有余;而情感大戲《金婚》更是讓人們看到了他綠葉配角身上散發(fā)出的獨特魅力。從名不見經(jīng)傳的群眾演員,到令人厭惡的反面角色,再到受人歡迎的正面人物,林永健一路走來,伴著淚水、汗水和鮮花,直到進入一線演員行列……他覺得自己的從藝經(jīng)歷就是一道麻婆豆腐。
喜歡川菜喜歡川人,開水白菜平淡卻充滿哲理
在川菜家族中,有一道貌不驚人,卻是宮廷珍饈的菜,名叫“開水白菜”。
“開水白菜”看上去就是一顆大白菜泡在一碗開水里,清湯寡水。不明究里的人都會產(chǎn)生大大的疑問:開水泡白菜真有這么好吃嗎?這是不是故弄玄虛?
其實“開水白菜”并非開水加白菜,這里的“開水”是用母雞、母鴨、火腿、干貝、肘子等料小火熬制而成的靚湯。而白菜則是大白菜中間的那點發(fā)黃的嫩心,然后用熬好的上湯慢慢燙熟而成。
“開水白菜”原系川菜名廚黃敬臨在清宮御膳房時創(chuàng)制,后川菜大師羅國榮將其烹調(diào)技術帶回四川,從而成為高檔筵席上的一味佳肴:“開水白菜”湯醇淡素雅,清澈見底;菜色澤嫩綠,形態(tài)完美,食之柔嫩化渣,鮮香異常。
關于“開水白菜”的傳說很多,最著名的一個是周恩來總理在四川飯店宴請日本貴賓時,因那位女客看上來的菜只有一道清水,里面浮著幾棵白菜,認為肯定寡淡無味,遲遲不愿動筷。在周總理幾次三番的盛邀之下,女客才勉強用小勺舀了些湯,誰知一嘗之下立刻目瞪口呆,狼吞虎咽之余不忘詢問總理:為何白水煮白菜竟然可以這般美味?
自東晉而下,千年來美名盛傳的川菜,蘊含著“中庸,精細”的思想。林永健覺得,四川人的性格就如同開水白菜一樣純樸而又有內(nèi)涵,用他的原話說便是他“非常非常非常喜歡四川、喜歡四川人”,這是三個“非?!边B用,“喜歡”的程度可見非同一般。
雖然現(xiàn)在林永健生活在北京,但他最好的朋友便是四川人,而且是川菜名廚——北京眉州東坡酒樓的老板王剛。
王剛是四川眉山縣人,他“北漂”后從最初的洗碗工干起,漸漸成為廚師、總廚、店長。1995年借款120萬元,開了“眉州東坡酒樓”。因為良好的信譽以及超凡的口味,眉州東坡酒樓的名氣很快打響,并開起了分店。
讓林永健驚嘆的不是個子小小的王剛所創(chuàng)辦的眉州東坡酒樓的氣魄,以及烹調(diào)出來的正宗的四川菜,而是覺得王剛身為一個四川人,完美地展現(xiàn)了四川人的勤勞、聰明。
王剛不僅將眉州東坡酒樓在北京開到了近40家連鎖店,而且還出技術,與有著117年歷史、一直負責給肯德基、麥當勞供應肉制品的美國荷美爾公司合作,用工業(yè)化方式生產(chǎn)四川風味香腸,讓美國跨國公司為中國人打工;又在北京建立了中餐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中央廚房,把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國際餐飲的標準化生產(chǎn)作為自己企業(yè)的目標,盡可能把川菜做到工業(yè)化,產(chǎn)業(yè)化;又成立菜品研發(fā)部,讓一批特菜師傅專心研發(fā)新菜。
王剛在推行工業(yè)化制作川菜的同時,也崇尚川菜的個性。在他的眼中,川菜就是一門藝術,就好像國畫如果用復印機印出來,就一錢不值了。所以他推行標準化制作的川菜并非運用所有川菜,而僅是能夠進行標準化制作的川菜品種,比如包子、葉兒粑、凍糕、甜燒白、扣肉等,標準化的前提是不影響口感甚至能增強口感,決不搞一刀切。
林永健很崇尚四川人這種“開水白菜”式的境界,平實無華,卻又意蘊綿綿。因為喜歡川菜,又喜歡四川人,所以2010年,當林永健接到《林師傅在首爾》導演的邀請,請他扮演川菜廚師林飛后,他簡直開心得合不攏嘴。
《林師傅在首爾》是我國第一部川菜主題電視劇,林永健在劇中扮演男主角川菜大廚林飛,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堪稱鉆石王老五,時尚富有且身懷絕技,是廚師界神話級人物。這也是林永健第一次出演現(xiàn)代題材時尚劇。
自2012年2月26日,該劇在北京、深圳、陜西衛(wèi)視播出后,該劇的收視率很快便沖到今年最高,“時尚大廚”林永健一邊演戲一邊教做川菜,簡直成了“婦女之友”。
不少觀眾在網(wǎng)上留言說,看到林永健一出場便將一條活生生的魚瞬間化為張張細薄幾近透明的魚片,繼而在油鍋里變成一朵朵“牡丹花瓣”,甚是驚奇。在一些觀眾眼里,《林師傅在首爾》是一本活菜譜,林師傅制作的菜品,都令人垂涎欲滴。
不僅如此,還有家庭主婦自發(fā)建立討論群,及時點評“林師傅”亮出的川菜,且跟著“林師傅”學,躍躍欲試要把這些菜端上自家餐桌。(連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