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在入學之前沒有建立相關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那么,從孩子進入學校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隨時處于成長的危險之中——在孩子7歲以前,不要讓孩子進入所謂的“寄宿制”學?!绻改缸尯⒆?至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么,這個孩子在學校很可能會成為“問題兒童”——如果父母都選擇了事業(yè),則可以考慮付出較高的代價,為孩子尋找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家庭教師”,而不是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保姆”。
孩子之所以不適應學校生活,除了父母不能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父母沒有陪伴孩子的成長,把孩子交給了祖父母或保姆。
任何人都需要獲得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愛,二是安全。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既有愛又有安全感。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為只有愛而沒有安全感,要么因為只有安全感而沒有愛。最不幸的人是那些既沒有愛又沒有安全感的人。
對孩子來說,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地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中國的父母越來越忙,于是,越來越多的父母放棄了對孩子的陪伴,他們以為重要的不是陪伴孩子,而是為孩子將來入學籌集 “學費”。他們的設想是:孩子太小,只要長身體就行,還沒有到學習的年齡。等孩子長大一些,長到了要上學的年齡,再把孩子接回來。他們不知道,孩子從0歲開始,就已經(jīng)進入“非正式學習”的年齡。孩子在入學之前,家長必須為他們提供相關的教育訓練,讓他們?yōu)槿雽W做足夠的準備。如果孩子在入學之前沒有建立相關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那么,從孩子進入學校的那一天開始,他就隨時處于成長的危險之中。
并非祖父母就一定不能教育孩子,可是,時代發(fā)生了變化,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祖父母教育孩子時,遇到了新的難題。過去的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他的周圍是一個田園式的環(huán)境?,F(xiàn)在,田園沒有了,變成了工廠,變成了擁擠的、有大量流動人口的社區(qū)。工廠和流動人口并不是壞事,但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兇險。社區(qū)里到處都是“網(wǎng)吧”,甚至在某個角落有人在販賣毒品或各種淫穢的盜版光盤。當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變得祖父母根本無法理解的時候,祖父母竟然還認為他們能夠教育好孫子,就不太可能。
過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孫子的時候,他是知識和經(jīng)驗的權威?,F(xiàn)在,在電視、電腦、手機短信時代,孩子比祖父母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更快的學習能力。這是一個長輩需要向晚輩學習的“后喻文化” 時代,父母或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需要向孩子學習。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曾以詩歌的方式感嘆“兒童是人類之父”。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也濃縮在華茲華斯的詩句之中。晚輩向長輩學習的田園時代已經(jīng)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長輩不得不向晚輩請教有關電視、電腦、手機使用的知識。如果祖父母依然堅持自己的經(jīng)驗而拒絕向晚輩學習,晚輩就會抵制祖父母的教育。
過去的祖父母在教育孫子的時候,孩子不僅生活在祖父母的家里,他同時還生活在整個家族和宗法之中。孩子身邊所有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都在有意無意地教育這個孩子。家族的價值觀和宗法制度,讓這個孩子不敢胡鬧?,F(xiàn)在,中國的家族觀念在逐漸減弱,“宗法”制度逐漸消失,家族對孩子的影響幾乎降落到零點。家族和宗法制度的影響減弱,增加了祖父母教育孫子的難度。
這就是為什么建議父母親自教育孩子的原因。不要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轉(zhuǎn)交給祖父母,更不能簡單地把教育孩子的責任轉(zhuǎn)交給保姆,這樣會讓孩子處于成長的危險之中。應該尊重保姆的勞動,但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保姆。管吃管睡適合馴養(yǎng)寵物,不適合教育孩子。
(摘自《劉良華家庭教育講演錄:新父母學?!罚ㄘ熅?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