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八飛,筆名虎頭,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德語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博士、柏林洪堡大學(xué)博士后、洪堡大學(xué)語言與語言學(xué)系博導(dǎo)、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學(xué)者、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外語戰(zhàn)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xué)中國語言戰(zhàn)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德國洪堡基金會中國學(xué)術(shù)大使、德國語言學(xué)研究院國際科學(xué)家委員會委員,出版過《沉浮萊茵河》、《永遠的白玫瑰》等作品。
紹興十二年除夕,岳飛就義臨安,遺體草草埋葬大理寺墻角,當(dāng)夜獄卒隗(音委)順冒著滅族之險負岳飛偷出城門,埋于臨安(杭州)西北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北山山麓,偽稱“賈宜人墳”(“宜人”皇帝封賞五品官正妻的封號),并將岳飛所佩玉環(huán)系于腰下,栽兩棵橘樹為志。隗順?biāo)狼皩⑦@一驚天秘密暗授其子:岳帥精忠報國,必會沉冤昭雪。
隗順,這個連生卒年月都不詳?shù)莫z卒,憑此走入中國歷史。
二十一年后,紹興32年(1162),宋高宗禪讓帝位給養(yǎng)子宋孝宗趙眘,宋孝宗即位后一月即下詔追復(fù)岳飛官職,改葬西湖棲霞嶺,即杭州西湖畔的“宋岳鄂王墓”。起初這個岳廟只是衣冠冢,后來宋孝宗下詔征尋岳飛遺體,隗順兒子上報,岳飛方隆重遷葬,兩年后宋孝宗再賜北山智果院為褒忠祠,與岳飛墓一起組成現(xiàn)在的岳廟。到清朝道光年間重修岳墓,多方尋找后在杭州眾安橋螺絲山下扁擔(dān)弄內(nèi)紅紙染坊旁找到隗順葬岳飛原址,清光緒二年(1876)在此修建“忠顯廟”,杭州人通稱“老岳廟”。
想當(dāng)初宋高宗伙和秦檜謀殺岳飛,知道此事一出震動全國,于是廣為公告岳案是“詔獄”,判決書惡狠狠地說“仍出榜曉諭:應(yīng)緣上件公事干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不允許任何人替岳飛上訴。盡管如此,文武百官仍然絡(luò)繹不絕為岳飛求情,福建布衣范澄之上書尖銳指出岳飛冤死就是因為秦檜乞和,南宋只有岳飛能抗擊金軍,“豈可令將帥相屠,自為逆賊報仇哉!”跟洪皓一樣,范澄之也跟岳飛素不相識,連飯都沒吃過岳飛一頓。韓世忠早任閑職,關(guān)門謝客,此時卻拍案而起前去質(zhì)問秦檜。秦檜冷冰冰地說:“雖然岳云是否寫信讓張憲謀反這事并不肯定,但此事莫須有(有個影兒就算)?!表n世忠“艴然變色”,憤憤不平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韓世忠實在太傻太天真。宋高宗與秦檜在乎什么“服天下”?天下不服,殺就是了。不知道天下誰的?
只要金人高興就好啦。
秦檜二相執(zhí)政十七年,冤獄多如牛毛,但岳飛冤獄誅戮之慘,株連之廣,首屈一指。秦檜這個寒門學(xué)子多年鉆營終于爬上來了,照例翻身變成迫害狂,而宋高宗這個才子面臨秦檜制造的冤獄一般都假惺惺遵守宋太祖誓約,樂意扮演寬宏市恩的好人,唯獨對岳飛冤獄兇相畢露,瘋狂超過秦檜。
首先被秋后算賬的就是“矯詔”放岳家軍第四次北伐的李若虛。宋廷公文斥罵“你這個小丑,屁本事沒有,卻輕佻行事,不守規(guī)矩,小人得志,像奴隸一樣侍候岳飛,咬牙惡咒,切齒痛恨,一看就是秦檜手筆。李若虛被貶安徽徽州,最后死于徽州。參與審訊岳案的大理寺丞李若樸(李若虛之弟)、何彥猷和大理寺左斷刑薛仁輔都反對岳飛冤獄,統(tǒng)統(tǒng)罷官。岳案直接兇手萬俟卨聯(lián)名一堆兒官兒彈劾他的前任何鑄,說他“日延過客,密議朝政,以欲緩岳飛之死”,何鑄于是被貶。萬俟卨又攻擊荊湖北路安撫使劉洪道聽到岳飛被罷后“頓足抵掌,倡為浮言,簧鼓將士,幾至變生”,于是劉洪道被流放廣西柳州,終身沒能再復(fù)官。
接替岳飛的岳家軍都統(tǒng)制王貴轉(zhuǎn)發(fā)王俊誣告狀,已算幫兇,宋高宗卻仍不放心,授意在判決書中說他燒毀岳飛寫給他的謀反信。王貴天天晚上睡覺一脊梁的汗:早晚論起來,這就算毀滅謀反證據(jù)啊。他知道再戀棧死無葬身之地,趕緊稱病辭職,宋高宗順?biāo)浦?,立委虛銜侍衛(wèi)步軍副都指揮使,添差閑職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領(lǐng)雙份高薪賦閑,死后更追賜節(jié)度使,備極哀榮。
王貴下臺后,經(jīng)張俊舉薦,田師中接掌岳家軍。這田師中是個惡質(zhì)馬屁精,恨不得用舌頭拍張俊臀部。張俊兒子早死,他就替他善后,娶了張俊寡媳,圖的就是能直接叫張俊“阿爹”,因此江湖人稱“大男田師中,小男楊沂中”,意即他在張俊面前比真賣命替張俊打過幾次勝仗的楊沂中地位還高。田馬屁接掌岳家軍,連岳案幫兇、岳家軍舊將傅選都不服,上任時只好特調(diào)蜀兵數(shù)千護身,到任后即忠實執(zhí)行秦檜意圖大肆裁減遣散岳家軍,他接手時岳家軍超過10萬,為諸軍之冠,到任幾年后楊存中的殿前司軍7萬余人已為“天下冠”,超過岳家軍。
打倒岳飛和韓世忠后,張俊在鎮(zhèn)江樞密行府直接指揮韓家軍,田師中接掌岳家軍,儼然“獨掌天下之兵”,樂得腦袋血管差點兒全爆。誰知沒過幾天,紹興十二年(1142)即冷不防被秦檜唆使殿中侍御史江邈彈劾,說他小兒子楊存中衛(wèi)戍首都,大兒子田師中在長江上游指揮岳家軍,將來一旦內(nèi)外呼應(yīng)謀反,禍不可測,堪堪以張俊陷害岳飛和韓世忠之道還治張俊之身。張俊這才知道自己已在甕中,加之害人太多,民憤極大,嚇得倆眼兒烏青,以為必死無疑,幸虧宋高宗出來唱紅臉,拍胸脯力保張俊不會謀反,卻“照準(zhǔn)”他辭職賦閑。害完岳飛和韓世忠,張俊自己也走到政壇盡頭。但宋高宗心里清楚他跟岳飛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因此從來沒有打算殺他,罷他兵權(quán)后還專門率秦檜父子去他家吃飯,張俊榮華富貴至死。
《說岳全傳》說牛皋活捉金兀術(shù),騎在金兀術(shù)身上哈哈大笑,留下名段“虎騎龍背,氣死兀術(shù),笑死牛皋”。其實不確。岳飛死后牛皋一直非議紹興和議,于紹興十七年(1147)在仁和縣(杭州)被田師中借口宴請大將下毒害死,這位61歲的抗金老英雄遺言“恨只恨宋金和議,不能馬革裹尸而死,卻碌碌死于家中!”牛皋死后被宋高宗假惺惺封為輔文侯,其墓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北劍門關(guān)畔的紫云洞口,位于黃龍洞景區(qū)內(nèi)。
岳飛的秘書于鵬和孫革被誣為岳飛起草謀反信(雖然這封信從來沒找到過),岳家軍駐京辦主任王處仁和武將蔣世雄向岳飛秘報王俊誣告,均被革職、流放或編管。秘書張節(jié)夫為岳飛起草謝表反對和議,宋高宗把他痛木了,亦被流放。岳家軍參謀長朱芾被誣明知岳飛謀反不報告,被貶職。只有當(dāng)初勸阻岳飛奏請立皇太子的參謀長薛弼圓滑世故,與秦檜和萬俟卨都有交情,躲過一劫。
不僅岳家軍舊部,連同情岳飛的自家人宋高宗也要整。第一次紹興和議后金軍歸還河南,宋高宗讓親叔齊安郡王趙士■去西京河南府(洛陽)察看宋家皇陵。這位“皇叔”因宋高宗令岳飛支付費用而見過岳飛,深為岳飛精忠報國所動,岳案發(fā)生后在皇族中德高望重的他對宋高宗說:“沒收復(fù)中原就殺岳飛,等于把宋徽宗和宋欽宗拋在腦后,不愿收復(fù)中原,我愿以全家百口保釋岳飛矜?!闭f破宋高宗心中秘密,被親侄宋高宗授意臺諫官彈劾,說他身為皇親國戚結(jié)交大將,一腳踢出臨安府,貶居建州(福建建甌),抑郁而死。
岳飛和張憲家屬分貶廣南和福建監(jiān)視居住,每月要向宋高宗本人提交報告,還不準(zhǔn)他們同時出發(fā),兩家抄家,所得進入國庫。令宋高宗大失所望的是,張憲跟岳飛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抄了兩個頂天大官兒的家,竟沒抄出什么錢來。
所有岳家人都拼命牽連入罪,所有幫兇卻都升官發(fā)財。出首誣告的王俊升正任觀察使,雖然只是閑職,但王俊青面獠牙瘋狂整死張憲,凸顯君子永遠斗不過小人之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直接兇手萬俟卨當(dāng)年就升了參知政事(國務(wù)委員),后與秦檜交惡被罷,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死后萬俟卨復(fù)任參知政事,第二年即升為右相,但因?qū)嵲谌钡旅盁焹海咸炜床贿^眼,剛升宰相就掛了,宋史稱其“無異于檜”,至今反剪雙手跪于岳飛墓前。
除了肉體上迫害岳家人,秦檜還在宋高宗默許之下發(fā)動整個國家宣傳機器,傾全國財力、人力與影響力抹殺岳飛功績,官史頌宋高宗即“大功巍巍,超冠古昔”,贊秦檜則“大節(jié)孤忠,奇謀遠識”,詆毀岳飛均“稔成罪釁”,“逆狀顯著”。后來宋孝宗的三個定謚文件《忠愍謚議》、《武穆謚議》和《武穆覆議》也明確說:岳飛功勞國人皆知,卻無法在官史中找到根據(jù)??梢娗?zé)缤镜墓ぷ鬟€是頗有成績的。要按官史,宋高宗和秦檜就是挽救中國的民族英雄,而岳飛則是擁兵謀反的叛臣。奇怪的是進入21世紀(jì)之后,有不少“獨醒”也來搶拾秦檜余唾,舉官史而否岳飛,而這些“獨醒”,通常是逢官必反的,是為21世紀(jì)初中國之咄咄怪事。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不過百余年,宋亡,宋高宗官史成為“滿地黃花堆積”,“如今有誰堪摘”。涂抹官史和嚴(yán)禁私史之后,宋高宗竟認為文過已經(jīng)飾非,萬世萬代的宋史,就是這樣了。宋高宗和秦檜聰明絕頂,卻會如此愚蠢地把歷史看作自家丫鬟,認為自己想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絕不會有人出來說個不是,只能讓人感嘆“利令智昏”。根本不用等到萬世萬代,就在宋孝宗接班后,有個名叫林升的詩人在臨安旅店墻上題詩一首《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般曛荨睆拇顺蔀榭淘谒胃咦陬~頭上碗大的字兒,永遠無法抹去。這林升連芝麻大的功名都沒有,跟《說岳全傳》作者錢彩一樣,生卒年代都是問號,卻憑這首小詩走入中國歷史。
可見,人民,不僅是創(chuàng)造歷史真正的動力,更是書寫歷史的史官。
紹興五年(1135),金太宗病死,斷氣之前他處心積慮地設(shè)計,最后把皇位傳回給哥哥金太祖的嫡孫完顏合刺(完顏亶),是為金熙宗。身為宋太宗趙光義后人的宋高宗把皇位傳回給宋太祖趙匡胤后人宋孝宗,算是偷師金太宗。這金熙宗是在金太祖長子完顏斡本(完顏宗幹)家長大的,從小跟完顏斡本次子、小他三歲的堂弟完顏迪古乃(完顏亮)一起撒尿和泥,因此十六歲登基后即重用完顏迪古乃,一直升到太保。但金熙宗即位后因年齡太小被一大堆女真貴族圍著垂簾聽政,屁事兒都不能做主,怨毒甚深,幾年后親政,馬上大肆屠戮貴族。殺人固然可以立威,但卻滋養(yǎng)戾氣,老子說“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確是真言。金熙宗心有戾氣,經(jīng)常乘醉把兄弟、叔侄、妃嬪一路排頭砍將過去,最后連皇后也砍了,不到15年搞得天怒人怨,紹興十九年(1150),堂弟完顏迪古乃率人入宮刺殺金熙宗,篡位登基。金正隆三年(1158),完顏迪古乃撕毀第二次紹興和議率60萬大軍伐宋,準(zhǔn)備從北邊統(tǒng)一中國,豪言“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此時岳飛就義已16年,然金軍中仍廣泛流傳“岳飛不死,大金滅矣”。
豈止“飛不掌兵,仍足以強國”?即使深埋地下,岳飛,照樣守護中國!
完顏迪古乃大軍南下,南宋大臣一窩蜂主張?zhí)优?,宋高宗更是嚇得手粑腳軟準(zhǔn)備再次下海逃命。此時皇太子趙眘卻上書宋高宗要求率兵迎敵。按南宋官場慣例,這就算曲線逼宮,帝師史浩得知大驚,趕緊讓趙眘上書謝罪,改為要求宋高宗御駕親征,自己隨軍護駕,方才遮過這一局。金軍撕毀和議,宋高宗乞和政策再次遭到全國質(zhì)疑,又被趙眘的勇敢弄得顏面無光,實在頂不住輿論壓力,臊眉耷眼地于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宣布“倦勤”禪位于趙眘,稱太上皇,退居德壽宮。
趙眘本名趙伯琮(1127—1194)不是宋高宗親生兒子。他是宋太祖趙匡胤次子趙德芳的六世孫。
當(dāng)年選皇儲,經(jīng)層層海選,最后選拔出包括趙眘的倆小孩由宋高宗同志面試。一開始宋高宗看上的是另外那個小胖子,誰知天助趙眘,偏偏旁邊龍行虎步走來一只貓,趙眘這小孩兒靈光罩頂,站在那里紋絲兒沒動,小胖子卻童心未泯,飛起一腳正中貓身,小貓大叫一聲落荒而逃,宋高宗坐在堂上看著嘴都撇到后腦勺去了:“這像個仁君?”于是趙眘半決賽出線,與另一養(yǎng)子趙琢(原名趙伯玖)一起進宮,不斷加封,但過了20年還是個“王”,始終沒明確到底誰是皇太子。
皇太子決賽頗有宋高宗特色。他送給趙眘與趙琢每人10個美貌處女,過段時間召回驗查,結(jié)果趙眘聽了史浩的話,還回來的都是處女,趙琢還回的都不是。一錘定音,趙眘正式冊封皇太子。咱們大家都知道小和尚不怕“老虎”的故事,卻不知道這首歌出現(xiàn)一千年之前,美女對于皇太子候選人而言就是老虎啦。看官須知,宋高宗本人就是美女超粉,即使生不出孩子也至死追捧美女,卻一定要選個不喜美色的接班人。
可見他也知道好色者多半不是好皇帝。
也就是說,其實他知道自己不是好皇帝。
由“老虎”選出的趙眘卻是個幸運數(shù)字。他自幼矢志抗金,嚴(yán)重鄙視脫了褲子求和的秦檜。秦檜爪牙滿天下,當(dāng)然知道趙眘不喜歡他,于是乘趙眘父親去世要求宋高宗允許趙眘守孝三年。當(dāng)時趙眘還未立為皇太子,對以孝治國的宋高宗而言,這個要求順理成章。趙眘出宮后秦檜即多次做手腳想讓宋高宗廢掉趙眘。但秦檜此時在金人“不許無罪去宰相”的保護傘下穩(wěn)當(dāng)萬年宰相,宋高宗已開始提防他,因此秦檜張牙舞爪整趙眘,反而幫了趙眘。守孝期滿,宋高宗立召趙眘回宮。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病重,趙眘探得消息飛報宋高宗,宋高宗御駕親征深入相府探望秦檜,弄清秦檜確實病入膏肓,當(dāng)場翻臉,嚴(yán)辭回絕秦檜推薦養(yǎng)子秦?zé)缋^任宰相,秦檜驚懼而死,秦?zé)绫黄韧诵荨?/p>
就是說,在與秦檜的斗爭中,趙眘同志是立了功的。因此宋高宗傳位給他,也并非一時心血來潮之舉。
單論收復(fù)故土、統(tǒng)一國家志向,宋孝宗趙眘無疑是南宋一朝最有雄心的皇帝。他“銳意恢復(fù)”、“雄心遠慮,無日不在中原”,36歲登基后定的第一個年號即為“隆興”,充分展示他光復(fù)中原、收復(fù)故土的雄心壯志。他登基第二個月即手諭起復(fù)主戰(zhàn)派張浚入朝。張浚建議宋孝宗親赴建康(南京)宣示收復(fù)故土雄心,陳兵兩淮,進軍山東,起用主戰(zhàn)派將領(lǐng)虞允文等人,宋孝宗照單全收,并任張浚為樞密使負責(zé)伐金。
宋孝宗一輩子做了三件大事:給岳飛平反、北伐金人、治理國家。給岳飛平反,目的是北伐金人;治理國家,也是為了積蓄力量北伐金人。也就是說,作為皇帝,宋孝宗的歷史功績可說都與岳飛有關(guān)。
登基后第一個月,他即強托宋高宗“圣意”給岳飛昭雪。
然而,這條昭雪之路,走了好幾十年。
因為,宋高宗還沒死。
秦檜死后宋高宗終于收回宰相任命權(quán),可此后宋高宗選的宰相都是萬俟卨和湯思退之流大投降派,因此秦檜病死后宋高宗平反大批冤案,但整整20年官場上無人替岳飛說話。相反,想要升官發(fā)財,必先詆毀岳飛,蔚為南宋官場潛規(guī)則。想替岳飛說話的人,就要賭上自己的官場前途。
例如張孝祥。
張孝祥(1132—1170),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
中國歷史上設(shè)狀元源于唐朝,但狀元由皇帝欽點,始于宋朝,狀元從此成為頭號“天子門生”。博導(dǎo)是皇帝,升官發(fā)財當(dāng)然不在話下。當(dāng)時科舉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比現(xiàn)在的高考重要一萬倍。宋朝科舉講究“出身”(只看分數(shù)),比唐朝講究家庭背景的拼爹科舉公平得多。秦檜自己也是通過科舉出人頭地的,然而獨相后權(quán)傾天下的他,連這條路也不留給百姓。紹興十二年(1142)秦檜令考官錄取養(yǎng)子秦?zé)鐬闋钤?,然后裝模作樣地當(dāng)眾讓考官把秦?zé)缃禐榈诙阎骱团申愓\之錄為狀元。可秦?zé)邕@個第二名爬得比狀元陳誠之快多了,迅速成為秦檜頭號幫兇。紹興二十三年(1153)鄉(xiāng)試,秦?zé)缰忧貕_與愛國詩人陸游同科,結(jié)果陸游頭名,秦塤第二,秦檜氣得發(fā)瘋,愣在省試時通過主考官、大投降派湯思退強行錄取秦塤為第一名,把陸游整得落榜!轉(zhuǎn)過年來殿試,考官全由秦檜提名,考官董德元抽到秦塤試卷,居然大喜過望地高呼:“這下富貴來了!”當(dāng)時考官閱卷閉門落鎖不許外出,另一考官沈虛中就趕緊派人翻墻出去報告秦檜,生怕被別人搶了功。哪知此時宋高宗已暗中警惕秦檜,殿試后把秦塤降為第三,欽點張孝祥為狀元。秦檜此后即誣陷張孝祥父親張祁謀反,將其下獄,差點整死。
宋高宗還真沒看錯張孝祥。他中狀元后即上奏:“岳飛忠勇,天下共聞,一朝被謗,不旬日而亡,則敵國慶幸,而將士解體,非國家之福也”,要求給岳飛平反,大呼“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不知也。當(dāng)急復(fù)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義,播告中外,使忠魂瞑目于九泉,公道昭明于天下”。
張孝祥這個書生不知道此舉純粹與虎謀皮。岳飛冤枉,豈止天下冤之!而且宋高宗從頭就知道岳飛冤枉!因為是自己欽點的狀元,宋高宗沒治張孝祥的罪,就算特別“優(yōu)容”,給岳飛平反的事兒,根本沒下文。張孝祥本人就此仕途不順,38歲病死。要求為岳飛平反,成為這位四川狀元為中國做出的最大貢獻。中國歷史可考的狀元總共有777位,然而,我只知道這位同鄉(xiāng)。
宋高宗拒絕給岳飛平反并非權(quán)宜之舉。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朝完顏迪古乃(完顏亮)大舉攻宋,御史杜莘老上奏說“岳飛,良將也,以決意用兵”,“文致極法,家屬盡徙嶺表。至今人言其冤,往往為之出涕”,請求為岳飛昭雪,“以激天下忠臣義士之氣”??垂夙氈@杜莘老非等閑之人,他乃杜甫嫡傳骨血(十三世孫),被宋高宗委為御史后疾惡如仇,“骨鯁敢言”,聲震一時。但這種人在宋高宗手下向來吃不開,何況還為岳飛說話!他跟杜甫同樣一路被貶,最后貶成四川遂寧市長,1164年6月病逝江津,葬于江津西湖鎮(zhèn)綦江邊青泊灘,時任宰相虞允文親題墓碑“剛直御史”。此外,太學(xué)生程宏圖和宋芑分別上書要求復(fù)岳飛官職,錄用子孫,以激三軍忠義之氣。可是,急需激勵宋軍抗金氣勢的宋高宗卻堅決不為岳飛平反,只下詔解除蔡京、童貫、岳飛和張憲家屬拘禁。把岳飛跟蔡京童貫這些萬年不可能翻案的禍國巨奸并列,可見宋高宗恨岳飛到什么程度。
然而,連金人也知道岳飛遲早要平反。早在紹興十二年(1142)八月,岳飛就義不久,第二次紹興和議成功,宋高宗迎回生母韋太后。北宋亡國后金人以禮送回皇家人士還是第一次,而且送回的是皇太后,正是展示紹興和議偉大成果的最佳時機,宋高宗這個天生戲子哪能放過這出吹噓偉大“圣孝”的演出?于是落足力氣,花流水般銀子,大吹大擂張羅一出“皇太后回鑾”盛典,僅儀仗隊就用了2,483人,是皇帝出行儀仗隊的半數(shù),轟動天下。誰知送韋太后回來的金使見面頭一句話就是“岳飛以何罪而死?”全體喜氣洋洋的南宋官員目瞪口呆,半晌才含含糊糊說“部下告他謀反,所以被殺”,劉祹卻并不給兒皇帝宋高宗留面子,冷笑一聲辛辣嘲諷道:“江南忠臣善用兵的,也就一個岳飛吧?岳家軍紀(jì)律嚴(yán)明,秋毫無犯,天下皆知啊。劉邦說‘項羽就一個范增還不肯重用,所以被我所敗’。岳飛不就是南宋的范增嗎?”
敵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宋高宗當(dāng)時不在場,于是耳朵一耷拉假裝沒聽見,興高采烈率領(lǐng)全體文武大臣拜見母親,照例“喜極而泣”。太后見過韓世忠后問“岳飛呢?”一大臣悄悄告訴她:“岳飛已死獄中?!睋?jù)說韋氏臉色大變,轉(zhuǎn)身斥責(zé)宋高宗:“岳飛是國家棟梁,威名遠播,打得金人望風(fēng)而逃!你為什么殺他?”之后憤然表示要出家。宋高宗趕緊跪地請罪,文武大臣跟著跪了一地。韋氏38歲被金軍擄到北方,回來已年逾60,此后據(jù)說終身著道士服裝以表對岳飛的歉意。
因此,宋孝宗要給岳飛昭雪,宋高宗從頭到尾不情不愿。紹興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禪讓,七月初十宋孝宗即下詔以禮改葬岳飛于杭州棲霞嶺下,并要求找到岳飛后人錄用為公務(wù)員。十月十六日,宋廷再下紅頭文件宣布追復(fù)岳飛太子少保、武勝定國軍節(jié)度使和武昌郡開國公等職務(wù),封還“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恢復(fù)李娃“楚國夫人”封號,岳云亦追復(fù)左武大夫和忠州防御使官職,以禮與岳飛共葬,已去世的次子岳雷追復(fù)忠訓(xùn)郎和閣門祗候官職,在世的三子岳霖官復(fù)右承事郎,岳飛家人一律補授官職,其中岳云的兒子岳甫一直做到吏部尚書(人事部部長)。
這一年,距離岳飛冤死已經(jīng)過去整整20年。
但是,這一切只算昭雪,并非正式平反。真正平反必須宣布岳案是冤案,但當(dāng)時宋廷下的紅頭文件對岳案定位是:“會中原方議于櫜弓,而當(dāng)路力成于投杼,坐急絳侯之系,莫然內(nèi)史之灰”,用西漢周勃、周亞夫父子冤獄喻指岳飛之死,雖暗示岳案是冤案,卻不肯明說,而在給岳云復(fù)官的紅頭文件中說岳飛“困于讒誣”被殺,把責(zé)任完全推到秦檜身上。封建社會,這類官方文件都是皇帝定調(diào)子,宋孝宗為岳飛之死定的調(diào)子是“坐事以歿”(因故被殺),所以當(dāng)時官方文件都得這么寫。這相當(dāng)于鄧小平1977年復(fù)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時任中央主席華國鋒卻拒絕宣布“文化大革命”搞錯了。
因為,此時宋高宗還沒死。宋孝宗在紅頭文件中稱給岳飛平反是“仰承圣意”,就是說給岳飛昭雪是他根據(jù)宋高宗言行體會出來的宋高宗的意思。
就是說,這件事情本不是宋高宗的意思。
宋孝宗為岳飛昭雪,是有記載的。
首先,宋孝宗對岳飛有個人感情。紹興三十二年(1162)追復(fù)岳飛官職的紅頭文件中特別強調(diào)岳飛“事上以忠,至無嫌于辰告”,“辰告”指的就是岳飛不顧宋高宗臉色難看而三請立趙眘為皇太子。宋孝宗只是兒童時期見過岳飛幾面,并無深交,但對岳飛在自己十幾歲時就稱贊自己是“中興基礎(chǔ)”,宋孝宗顯然記得很清楚。
其次,也是為了提升宋軍士氣。宋孝宗是宋太祖趙匡胤嫡傳骨血,宋高宗則是奪了宋太祖長子趙德昭皇位的宋太宗趙光義后人,宋孝宗從宋高宗手里接過皇位,當(dāng)然希望北上擊金,收復(fù)故土,建立不世功勛,一振百多年來備受打壓的宋太祖一支雄風(fēng)。要北伐,就需提振軍心。岳飛被冤殺,除了秦檜黨羽,廣大宋軍官兵皆知冤枉,且宋軍中岳家將及其后代多如牛毛,一年前汪澈到岳家軍傳達皇帝命令,岳家軍將士聯(lián)名上書為岳飛申冤,群情激憤,哭聲如雷,宋孝宗心知肚明。因此,給岳飛昭雪,是鼓舞軍心,提振民氣的最佳手段。宋孝宗心里也明白,岳案昭雪是早晚的事兒,誰辦這事兒誰得民心,所以上臺伊始就倉促宣布昭雪岳飛,優(yōu)恤有加,并特別在《追復(fù)旨揮》中說:“去冬出戌(指北上抗金——作者),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jì)律,道路之人歸功于飛。”在《追復(fù)少保兩鎮(zhèn)告》中說:“行師有律,幾不犯于秋毫?!苯o岳案這種轟動朝野的通天大案昭雪,理由卻是軍紀(jì)好是岳飛的功勞,顯然相當(dāng)牽強。
不過,宋孝宗并非赫魯曉夫。他決心給岳飛昭雪,卻并不想否定宋高宗,他登基后馬上宣布“祖宗之法,萬世不可改易”,只要有空就去德壽宮向太上皇請安。宋孝宗死后廟號“宋孝宗”,就是表揚他對宋高宗很孝順。
從官場客觀形勢講,宋孝宗也不能給岳飛平反。這時滿朝文武都是宋高宗任命的,登基后任命重要大臣宋高宗可以一票否決,徹底追究岳案兇手,把秦檜黨羽集體惹毛了,萬眾一心拼死反噬,一旦得到宋高宗支持,宋孝宗皇位都要不保。這個并非在下坐在電腦前猜的,宋孝宗啟用張浚的事情可為證明。宋孝宗登基后第二個月即不顧太上皇宋高宗和帝師史浩的反對啟用張浚準(zhǔn)備北伐,秦檜臨終憂心忡忡的一幕終于發(fā)生了:主戰(zhàn)派重新得勢。但主和派與宋高宗聯(lián)手反撲,雖然宋孝宗執(zhí)意任命張浚當(dāng)了右相(總理),但宋高宗卻力挺臭名昭著的投降派、為諂媚金使而氣得抗金名將劉锜吐血而亡的湯思退當(dāng)了左相(副總理),朝廷人事升遷、戰(zhàn)和國家大事盡在宋高宗掌握。
宋孝宗背后是宋高宗為首的一大堆投降派,而他面對的金世宗,卻是個難得的明君。金世宗即位后停止攻宋,減少賦稅,休養(yǎng)生息,贊成金宋通婚,且生活樸素,連絲織龍袍都不穿,不久即國庫充盈,天下小康,金國也完成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進步,史稱“大定盛世”。金世宗在位29年,江湖人稱“小堯舜”,甚至得到朱熹表揚,死后葬于北京房山興陵。宋孝宗面對的這么一位兵精將強的明君,手里卻只有垂垂老矣的張浚。隆興元年(1163)張浚坐鎮(zhèn)揚州,重拾他開始于20多年前的北伐抗金,但那時他背后站著岳飛、韓世忠和劉锜,而此時他手下只有李顯忠和邵宏淵,旁邊卻有一大堆投降派啰唣。
此前金人向宋孝宗索取海、泗、唐、鄧、商五州及每年進貢,張浚拒絕,金人大怒欲伐宋,張浚于是主張先發(fā)制人北伐,卻遭到主和派強烈反對,其中以右相史浩為最。這史浩是宋孝宗帝師,立太子就是他向宋高宗再三建議的,也是他讓宋孝宗不要亂動宋高宗所賜處女,因此宋孝宗立為太子后史浩就是他的博導(dǎo),宋孝宗對他的感情勝過宋高宗。為岳飛昭雪、聯(lián)絡(luò)中原豪杰都是史浩的主意,他還讓宋孝宗賜被秦檜整得落榜的陸游“進士出身”(名譽博士)。但史浩始終認為伐金冒險,要求退守長江北岸。張浚與史浩激辯五日無效,宋孝宗在張浚支持下繞過主和派控制的三省和樞密院,直接下令李顯忠和邵宏淵北伐,軍鋒所至旗開得勝,北方百姓紛起響應(yīng),歸附者絡(luò)繹不絕。宋孝宗大喜,升李顯忠為淮南、京東、河北招討使,邵宏淵為副使,誰知卻成為敗筆。邵宏淵不甘當(dāng)副使,開始拆臺,而張浚再出昏著兒,在兩人爭執(zhí)中支持副使邵宏淵,結(jié)果金軍進攻安徽宿州,邵宏淵按兵不動,當(dāng)晚其子邵世雄等率部逃遁,引發(fā)宋軍大潰,逃到符離被金兵圍殲,13萬人馬殆盡,李顯忠和邵宏淵僅以身免,20天的北伐以慘敗告終。
北伐失敗,主和派頓時群起而攻張浚,隆興二年(1164)三月宋孝宗被迫下令撤回江淮守軍,放棄四州,同意張浚辭職,八月再派魏杞赴金議和。此時大投降派宰相湯思退怕和談失敗,竟秘密要求金軍發(fā)兵南下,以戰(zhàn)促和。金世宗從善如流,于十月發(fā)兵南下,宋孝宗任湯思退都督江淮兵馬,湯思退竟拒絕赴任。金軍兵不血刃連下楚州、濠州和滁州,突破兩淮防線,兵臨長江,朝野大嘩,國人皆曰湯思退可殺。宋孝宗遂罷湯思退相,送湖南永州管制。此時太學(xué)生張觀等72人上書宋孝宗請斬湯思退等以謝天下,湯思退這個王八蛋還沒走到永州,聽說此事竟嚇?biāo)涝诼飞稀?/p>
湯思退之死雖然大快人心,卻無法讓金軍退兵。在宋高宗脅迫下,宋孝宗只好向金世宗請和。金世宗不愧明君,他吸取完顏迪古乃執(zhí)意南下大敗被殺的慘痛教訓(xùn),占盡便宜后提出“南北講好,與民休息”,于隆興二年(1164)十二月與宋孝宗簽訂和約,史稱“隆興和議”,南宋將已經(jīng)收復(fù)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額外割讓商州和秦州,再稱侄皇帝。
宋高宗的兩次紹興和議與宋孝宗的隆興和議都打著“韜光養(yǎng)晦”旗號,但以實際行動考證,卻是天上地下。宋高宗兩次紹興和議目標(biāo)是偏安江南,等同出賣國土與百姓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他這個南宋皇帝,是由金人冊封的,從歷史上看是徹頭徹尾的投降,跟韜光養(yǎng)晦一個字兒也搭不上。完顏迪古乃登基后矢志滅宋,派使者王全南下毒罵宋高宗,行前授意使者王全罵得越毒越好,并斷言“宋高宗絕對不敢把你怎么樣”。宋高宗身為大國之君,居然最后被罵得躲到屏風(fēng)后面去哭,之后照舊設(shè)宴招待王全,以禮發(fā)遣,繼續(xù)乞和。此事宋朝官史不存,是大臣筆記保存下來的。
相對而言,宋孝宗雖也被迫求和,但他確實是韜光養(yǎng)晦。隆興和議后他改年號為“乾道”(指以百姓生活為天),專心理政,五谷豐登,百姓富裕,國力漸強,于是從乾道二年(1166)底到乾道六年三次大規(guī)模閱兵??垂夙氈胃咦趶牡腔酵宋划?dāng)太上皇,從未組織過全國閱兵。閱兵極大地鼓舞士氣,提振民心。宋孝宗還規(guī)定宋軍春秋演習(xí),中央軍戰(zhàn)力迅速提高,并在乾道五年將淮東地區(qū)民兵“萬弩手”改名神勁軍,每年八月到次年二月集中訓(xùn)練,為宋軍再增勁旅。
宋孝宗北伐雄心不死,但他1162年登基,1189年2月禪讓,宋高宗活到1187年11月才死,宋孝宗獨立執(zhí)政的時間總共才15個月,幾乎一直籠罩在太上皇宋高宗的陰影下。宋孝宗持孝甚謹,常去德壽宮向宋高宗請安,坐下就大談北伐,希望說服宋高宗,可宋高宗最煩聽的就是北伐,終于有次忍不住粗暴地打斷他說:“大哥,此事還是等老夫死了之后再說吧!” 宋孝宗從此不敢再在宋高宗面前提這兩個字
太上皇堅定投降,手下大臣也不給力。當(dāng)時社會富裕,歌舞升平,士大夫都忙著醉生夢死,南宋官場充斥得過且過、撈錢第一的心態(tài),遇事和稀泥,因為不和稀泥,馬上官兒就做不下去,而丟了官兒就沒法兒撈錢啦,因此北上伐金雄圖大業(yè),不僅沒人提,宋孝宗提了也沒人聽。宋高宗朝是有恢復(fù)之臣而無恢復(fù)之君,宋孝宗朝是有恢復(fù)之君而無恢復(fù)之臣。宋孝宗上窮碧落下黃泉,卻找不到第二個岳飛。淳熙四年(1177)他對大臣訴苦說:“現(xiàn)在大家都不愿北伐。我真不明白。像你家有100畝田,被別人強占50畝,難道你會規(guī)規(guī)矩矩寫信請求他歸還嗎?大家遇到家事都明白,遇到相同的國事就不說話了!”矢志北伐,卻無人可用,導(dǎo)致宋孝宗在位28年,先后換了17個宰相,34個參知政事(國務(wù)委員),人數(shù)之多超過宋高宗。如此頻繁地更換宰臣,在整個宋朝歷史上是少見的,然而卻依然沒找到第二個岳飛。
不過,宋孝宗在私生活上從未效仿宋高宗,倒跟自己的對手金世宗相近。他生性儉樸,被宋高宗贊為“勤儉過于古帝王”,登基時連音樂都不用,慣常穿著舊衣亂走,在任期間不興土木。跟宋高宗完全相反,宋孝宗還很少賞賜大臣,宮中銅錢多年不用,穿錢的繩索都腐爛了。宋孝宗本人晚年自認雖無大作為,卻還節(jié)儉,經(jīng)常說的話就是:“士大夫乃風(fēng)俗表率,應(yīng)該修養(yǎng)德行,教化風(fēng)俗”,因此宋孝宗朝一改宋高宗朝的貪污腐敗橫行,當(dāng)官的都比較節(jié)儉,起碼要假裝節(jié)儉,史稱“乾淳之治”(乾道與淳熙),南宋真正中興實現(xiàn)在宋孝宗手中,冥冥中應(yīng)了岳飛當(dāng)年那句“趙眘乃宋朝中興基礎(chǔ)”的預(yù)言。
弄清宋孝宗與宋高宗的關(guān)系,就明白宋孝宗只給岳飛昭雪卻不正式平反并非僅因害怕宋高宗,關(guān)鍵仍在于他把岳飛看作宋家下人。岳案頭號幫兇是秦檜,宋孝宗深知其人罪大惡極,他本人也非常討厭秦檜,但為給宋高宗遮羞,給岳飛昭雪時并未追貶已死的秦檜,也未追究喪心病狂的冤案直接炮制者萬俟卨。多年后韓世忠與梁紅玉之子韓彥直向宋高宗要求追貶誣陷岳飛的岳家將王俊和傅選等,宋孝宗也沒批準(zhǔn)。
宋孝宗對宋高宗的孝順,鮮明地體現(xiàn)在給岳飛定謚號上。
謚號是朝廷對功臣的蓋棺論定,“謚”即總結(jié)死者生平,“號”即頌揚死者功績,岳飛被宋高宗朱批謀殺,按宋高宗算是逆臣,當(dāng)然沒謚號。淳熙五年(1178) 史浩再度拜相,江東轉(zhuǎn)運使顏度上奏請賜岳飛謚號,太上皇宋高宗首肯,意味他間接承認岳飛無罪,宋孝宗遂令禮部打報告提建議,登時轟動南宋官場。
看官須知,兩宋大臣最高謚號是“忠武”。禮部最初建議給岳飛的謚號為“忠愍”,草擬的平反文件《忠愍謚議》說岳飛“一向致力收復(fù)故土,但宋金和議已定,于是被任命為樞密副使。這時有妒忌他功勞的小人結(jié)黨誣告,借此諂媚權(quán)臣,因此被奪兵權(quán),羅織罪名,坐事以歿”。間接承認岳飛死于冤獄。
結(jié)果報告遞上去,宋孝宗不干?!绊钡囊馑际恰笆姑癖瘋?,說岳飛之死令百姓悲傷,那朱批殺岳飛的宋高宗搞的么子?宋孝宗雖然在南宋皇帝里頭算忠厚的,但帝王之術(shù)并不陌生。他也不明說,只下旨令禮部另擬謚號,讓下頭去猜。議謚官都是天天在朝堂上混出來的官精,一分鐘就猜中了,第二稿平反文件《武穆謚議》就大大淡化岳飛冤獄,只說“雋功未就,偉志莫伸,身隨以殞,有遺憾焉!”提議改謚“武穆”,而在定稿文件《武穆覆議》中依然對岳飛冤獄只字不提,最后在《賜謚指揮》中也以“坐事以歿”一筆帶過。其實按當(dāng)時謚法,“折沖御悔曰武,布德執(zhí)義曰穆”,意思并不差,證明宋孝宗確實愿意給岳飛昭雪,但拒謚“忠愍”,也證明宋孝宗對宋高宗同志的形象非常維護。從顏度上奏到定謚“忠穆”,此事拖了兩年之久,核心就是宋孝宗不同意明文宣布岳飛死于宋高宗制造的冤獄。
就是說,他不愿意承認宋高宗是謀殺岳飛的元兇。
昭雪文件下達時,距離岳飛追復(fù)原官已過去18年。
從岳飛就義算起,這個“謚號”,岳飛躺在地下整整等了38年。
直到寶慶元年(1225),趙匡胤十世孫宋理宗才終于改謚岳飛“忠武”。這時距離第一次定謚,又過去了63年!要用一百零一年,南宋這幫才子皇帝才能認識到“岳飛”才是宋朝棟梁。
54年之后,宋亡。
現(xiàn)在俺們看岳飛謚號,不過歷史書上的幾個字,既不痛也不癢,俺們這些貧下中農(nóng)家庭出身的,趴在一百多本書上查三天,還不一定真正弄明白這幾個字的意思,可在當(dāng)時卻是官場大事,不僅關(guān)系到皇帝和國家的面子,更關(guān)系到各派政治勢力的異動,一字之差,暗寓褒貶,明示高低,帶有官方蓋棺論定的意義,當(dāng)然動靜觀瞻。謚號“忠”,等于官方宣布你是忠臣。宋高宗與宋孝宗兩朝共有文臣宗澤、趙鼎的“忠簡”,張浚的“忠獻”、朱勝非的“忠靖”、呂頤浩的“忠穆”和胡銓的“忠簡”等,武將有韓世忠的“忠武”、李顯忠的“忠襄”和張俊的“忠烈”等。中國古代專門有“謚法”詳細列舉哪些字可用在哪些人身上,第一類是褒揚,如:文、武、景、烈、昭、穆等;第二類是批評,如:煬、歷、靈等;第三類是同情,如:哀、懷、愍、悼等。宋朝之前的皇帝謚號,雖然多數(shù)吹得直逼不靠譜,但也確有個別“惡謚”,如殷紂王的“紂”表示“殘義損善”,周厲王的“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隋煬帝的“煬”表示“好內(nèi)怠政,外內(nèi)從亂”。到了偉大的文化高峰宋朝,為躲避惡謚,北宋這些才華橫溢的皇帝居然直接宣布取消惡謚。因此,自宋朝往下,皇帝謚號只有美謚與平謚,沒有惡謚。
所以,不能說宋朝皇帝是蠢豬。他們是精豬。
就是說,他們很精,但依然是豬。
其實,宋孝宗剛上臺就打著“仰承太上皇帝旨意”的旗號給岳飛昭雪,強行派送宋高宗一個天大面子。宋高宗此時余威尚在,完全可以輕易推翻宋孝宗的決定。他為什么連個屁都沒放?因為,他從殺岳飛那天就知道岳飛是冤枉的!到晚年時他曾對陳康伯講,我這些年不修德啊,指的就是冤殺岳飛。
宋孝宗本人也深知岳案是冤案。淳熙五年(1178)五月宋孝宗在便殿召見岳飛兒子岳霖時說:“你家冤枉我都知道,天下都知岳飛冤枉”,但他說此話選在偏殿,不在正式討論公事的正殿,而且說話時只有他倆在場,沒有旁證,充分證明宋孝宗對岳案的基本態(tài)度:大力昭雪,慢慢平反。當(dāng)時受岳案牽連者升官的升官,發(fā)財?shù)陌l(fā)財,被抄沒的岳飛家產(chǎn)也全數(shù)退還,但對岳飛冤案本身,終宋孝宗一朝含含糊糊,始終沒明確是冤案。
宋孝宗雖然賜岳飛謚“忠”,但從骨子里看他其實并不認為岳飛比張俊更忠,此事集中體現(xiàn)宋高宗廟堂配饗功臣的選定上。
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宋高宗病死,翰林學(xué)士洪邁奏請以呂頤浩、趙鼎、韓世忠、張俊為配饗宋高宗廟堂的功臣?!芭漯嫛庇址Q“配享”,“饗”字本意“酒食待客”。配饗廟堂即把最大功臣的牌位放在該皇帝的宗廟里,后人祭祀該皇帝時功臣也跟著享受香火,占便宜一直占到陰間,是封建社會大臣所能企望的最高獎賞?;钪僭趺聪硎車腋@贿^幾十年,但宋朝那可是千年帝國,你這一配饗,得吃一千年呢!宋高宗在位36年,用過17位宰相,名將更是如云,但配饗大臣只選文武各兩人,競爭之激烈,待遇之偉大,無出其右者。
洪邁給宋孝宗出這么個餿主意,完全符合才子情操。此奏一上,朝野大嘩,眾議洶洶,大家都認為張俊“晚附秦檜,力主和議,誣殺岳飛”,不能配饗。但吏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長)章森要求用張浚和岳飛作為配饗武將,卻被宋孝宗斷然拒絕,最后宋孝宗強行拍板,仍依洪邁所奏,文官用呂頤浩和趙鼎,武將用韓世忠和張俊。
就是不用岳飛!
看官須知,這是宋孝宗的決定,而此時宋高宗已死。
這就是岳飛在宋孝宗心中的真實位置。岳案當(dāng)然是冤案,然而冤案又怎樣?未必南宋只有岳飛這一樁冤案?再冤的案,也不能案住宋高宗的光輝形象!
因為,天下都是趙家的。這是政治,更是趙家家事。
同樣,中興十三戰(zhàn)功欽定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宋高宗要21年后才死。中興十三戰(zhàn)功不列岳飛,也不是軍事,仍是宋高宗家事。政治認識血緣,政治也不認血緣。要看情況,中國歷史上,為保住權(quán)力而殺掉親生長子的皇帝又不是只有一個。宋高宗把皇位禪讓給宋孝宗,宋孝宗縱使心里跟明鏡兒似的,也絕不會為肯定岳飛而否定宋高宗。這就是被風(fēng)流才子宋高宗大皇帝玩得精熟圓潤的政治。南宋從宋孝宗開始一路褒揚岳飛,但從未指明元兇就是宋高宗。
官方正式承認岳獄是冤案,是宋亡之后的事兒。
宋孝宗下旨給岳飛昭雪,當(dāng)時的太上皇宋高宗并未反對。他的如意算盤是:反正現(xiàn)在岳飛已經(jīng)死了,再也不是對皇權(quán)的威脅,昭雪可以讓中國人民感念他的寬宏大量,而且正好把罪名推給秦檜,因為,此時岳案主要當(dāng)事人岳飛和秦檜都死了,那歷史還不是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歷史算啥子?還不是我想打扮成啥子樣子就打扮成啥子樣子!
因此,宋高宗并非政治蠢豬,而是南宋政壇第一精算豬。
民不與官斗。窮不與富斗。中國封建歷史太長了,老百姓都被整服了,都知道老百姓這根胳膊永遠擰不過官這條大腿。因此宋孝宗才如此執(zhí)著于光昭雪不平反。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岳飛是否忠臣,還不是我皇帝一句話?我給你個謚號,還不是一錘定音,蓋棺論定?
宋孝宗錯矣。美謚惡謚,配饗不配饗,不過宋朝官方評價。從歷史上看,所有官方都要滅亡,包括宋朝,而中國和百姓,永不滅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這歷史,還真不是皇帝說了算,最后還真得是老百姓說了才算。
南宋的百姓,千秋萬代的中國百姓,根本不在乎啥子“忠武”不“忠武”。中國老百姓決定,兩宋319年天下,只有一個人有資格配饗中國這塊土地:
千秋只唱岳武穆。
遙想岳飛當(dāng)年,首次北伐即拿下襄漢,被宋高宗授予兩鎮(zhèn)節(jié)度使,皇帝恩寵有加,朝廷節(jié)節(jié)升官,本是人生順境之最,可岳飛卻并不開心,因為,他魂牽夢繞的地方,還在襄漢北邊更北邊。一天,岳飛登上武昌一座高樓,憑欄俯瞰長江,仰眺遠天,正是雨后天晴,陽光明媚,山河錦繡,長空燦爛。岳飛觸景生情,思潮澎湃,滿腔熱血,噴薄洶涌,化作流芳百世的千古長歌《滿江紅》,讓我們厲聲高頌這首史上第一《滿江紅》,就此暫別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012年6月11日
精簡2稿于北京臥藏居)
責(zé)任編輯 洪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