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從宏觀上講,是指每天定時吃的食物;在微觀上說,是指煮熟的谷類食品。但我們這里說的飯,是專指以米為烹飪原料而做成的主食品種。在關(guān)東,人們經(jīng)常食用的有大米、小米、高粱米、黃米等。從現(xiàn)在看,由于水稻在國內(nèi)有大面積種植,加之產(chǎn)量頗高,所以便成了人們的主要食糧。從這點講,暫不將“大米飯”列在其內(nèi),而只選擇幾款具有關(guān)東特色主食品種介紹給大家。
一、小米飯
備用原料:小米1 000 g。
具體做法:1.將小米放在盆內(nèi),倒入2 000 ml左右的清水,用水舀子連水帶米舀起部分再倒入盆中,連續(xù)多次舀起,多次倒入,見水渾濁時潷出。如法淘洗,直至水清米凈為止。 2.大鍋內(nèi)添入4 000 ml左右的清水,蓋鍋用大火燒開,下入小米,同時用笊籬插入鍋底來回拖動,以防米粒粘著鍋底。這時的火力不要小,避免因米在鍋中糗的時間過長致使成品質(zhì)黏。鍋底不停燒火,鍋內(nèi)不斷翻動,以利小米受熱和成熟均勻。當(dāng)小米被煮至用手指能捻動,感覺外熟內(nèi)稍有硬心時,即可?;?,用笊籬將半熟的小米撈出來,甩凈米湯,倒入盆內(nèi)。依法撈完,淘出米湯留作它用。3.另起鍋,刷凈,添約1 000 ml清水,放鍋叉,將飯盆坐在鍋叉上,蓋鍋,先用大火燒開,持續(xù)10 min,然后改用小火焐鍋10 min左右,前后共用30 min左右取出可食。
成品特點:色澤金黃,飯粒散落,質(zhì)感肉頭。
溫馨提示:1. 早年,關(guān)東谷子有兩大類:一類是大頭黃;另一類是白沙谷。二者比較,大頭黃磨出的小米色澤金黃,飯香濃郁,而白沙谷磨出的小米色澤乳白,飯香次之。我們這款小米飯的原料就是用的大頭黃小米。2. 淘米時一定要多用水,反復(fù)幾次。只有將米淘洗干凈,才能在煮米時飯不戀湯。3. 如果一旦湯少米黏難以撈出時,就倒入一點清水稀釋后便可迎刃而解。4. 煮米時一定要多添水,燒大火,湯寬火急是煮好飯的必要條件。不但將米煮得效果好,而且還利于撈凈飯,甩凈湯。5. 本品是采用先煮后蒸的加熱方法來促進(jìn)其成熟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論是煮,還是蒸,兩道工序都不能忽視。我覺得:煮是基礎(chǔ),蒸是關(guān)鍵。具體說來,如米煮得太硬,則成品過散,口感也硬;若米煮得太軟,則成品過黏,感覺糊口。一句話:煮得到位,蒸到時間。
二、高粱米飯
備用原料:高粱米5 000 g,豇豆350 g。
具體做法:1. 將豇豆挑去雜質(zhì),用水淘洗干凈,于水鍋中煮開,半熟時取出,待用。2. 高粱米放在大盆內(nèi),像淘洗小米一樣將其淘洗干凈。如果高粱米表面粗糙,皮厚,就用飯勺在水中搓洗。究竟搓洗幾次,每次搓洗多長時間,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自便。3. 大鍋中添清水和煮豆水共8 000 ml,蓋鍋燒開后,下入高粱米和煮半熟的豇豆,邊燒中火邊用笊籬插入鍋底翻動,以防米粒和豇豆粘著鍋底。當(dāng)鍋開后蓋嚴(yán),用小火繼續(xù)燒鍋,保持鍋內(nèi)有微沸狀,見湯干米脹時停火,只用鍋底的余溫(或燒小微火),大約過半小時后即可燜好出鍋。
成品特點:色澤褐紅,口感肉頭,豆香滿口。
溫馨提示:1. 制作高粱米飯,數(shù)量是越多越好。早年,在大米奇缺的時候,關(guān)東不論是集體飲食,還是各家大型聚餐,其主食多是以高粱米飯為主。一次性制作幾十斤,上百斤的高粱米飯,即使是不放豇豆,也非常好吃,特別受人歡迎。分析原因:因高粱米粒較大,所以在短時間是無法成熟的。也許有人說,不熟就用大火燒鍋。其實,火力過大,只能將米粒煮得里生外熟,無法產(chǎn)生米飯的浸潤性和肉頭性。再說,大火燒鍋,還容易焅湯,致使飯煳焦底,甚至串煙而無法食用。正確用火方法是:當(dāng)米下入鍋中燒開后就該減小火力,讓米粒之間相互借助高溫來促進(jìn)其成熟,尤其是米脹湯干時更應(yīng)該這樣做。2. 因豇豆抗火性強,故事先煮半熟,以便與高粱米同時成熟而保證成品口感的一致性。3. 當(dāng)將米煮脹湯干時,千萬再不要用大火、中火或小火,避免煳鍋。4. 一旦蓋鍋只用余溫(或小微火)保持溫度時,就不要隨意掀鍋蓋,防止泄氣降溫而影響成品質(zhì)量。
三、黃米飯
備用原料:黃米1 000 g,豇豆80 g。
具體做法:1. 先將豇豆挑去雜質(zhì),用清水淘洗干凈,放入水鍋中,煮大半熟后連湯一起取出。2. 將黃米多次用清水淘洗干凈,待用。3. 鍋中放入清水,再加上煮豇豆的湯汁,共約1 500 ml,蓋鍋燒開后倒入黃米和豇豆,邊燒火邊用鍋鏟鏟動鍋底,以防粘鍋。因為黃米成熟期間就質(zhì)感發(fā)黏透氣不暢,所以我們不僅在飯鍋里放入了豇豆,而且在燒火期間還要翻動幾次。當(dāng)米已半熟,米湯所剩無幾時蓋鍋。只用小微火燜25 min即好。
成品特點:色澤金黃,質(zhì)感粘口,米香濃郁。
溫馨提示:1. 從實踐中看,制作黃米飯,最好用燒柴草的大鍋。在黃米半熟時就可以停火,只用灶膛中的暗火和余溫就可以燜好。2. 如果利用氣灶制作黃米飯,那灶旁就不要離人,分階段運用火候,密切注視鍋中米況的變化。3. 若使黃米飯粘度加強,就事先將黃米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然后進(jìn)行正常制作。
用米制作的關(guān)東家常飯,其品種很多,除了以上提到的“大米飯”和詳細(xì)介紹的3個品種外,還有許多例證。如,“二米飯”、“糯米飯”、“八寶飯”等。所謂“二米飯”,就是用兩種米制作的米飯。以大米為主,再放一點小米、香米、黃米等,其用料比例不定,完全根據(jù)家人口味嗜好可多可少。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利用電飯鍋燜制;另一種是利用大鍋撈制。不論是哪種方法制作都要注意一個問題:如果兩種米抗火能力相差無幾,那可同時下鍋;倘若兩種米抗火能力相差懸殊,那必須分次下鍋,以便米飯成熟一致,軟硬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