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確實可以分成老實人和不老實人,而且在做人上,老實人確實更讓人放心,人們在感情上也更容易接受老實人。但是,老實人并非十全十美,不老實人也并不一定是奸人和壞人。一般情況下,老實人和不老實人只是為人處事風(fēng)格的不同和個性上有差異,盡管在道德品質(zhì)上會有一些優(yōu)劣之別,但不能作為政治上取舍評判的標(biāo)準(zhǔn)。用人不能簡單地以老實或不老實畫線,關(guān)鍵是要因才使用、各盡其長、各得其所。漢高祖和漢文帝都是歷史上以雄才大略和輝煌功業(yè)彪炳于世的,他們對老實人和不老實人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或許對我們有著有益的啟示。
絳侯周勃可謂典型的老實人,質(zhì)樸剛強、老實忠厚,也不喜歡高談闊論、繁文縟節(jié),每次會見儒生和游說之士都是直來直去地要求他們:“有事快說吧!”
劉邦對周勃的任用可謂適得其長。任之為將,使周勃得以馳騁疆場、沖鋒陷陣,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劉邦對他也知之甚深、任之甚重、信之甚篤。臨終之時,高祖特別托付后事,后來的事實證明,劉邦確實有先見之明。呂后去世時,周勃憑借在軍中和朝中的崇高威望,成功地誅滅了呂氏家族,擁立了漢文帝??梢哉f,劉邦對周勃的知人善任,既借之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帝業(yè)、又鞏固了劉氏家天下的地位。
對此,司馬遷也覺得很奇妙:“周勃作為平民時,是個比較淺陋拙樸的人,才能也很庸常。等到跟隨漢高祖后,居然能出將入相,平定天下、匡扶國亂,即使歷史上商朝的賢相伊尹、西周的賢相周公也不一定能超過他!實在很奇怪?。 笨梢?,領(lǐng)導(dǎo)善用人無異于點石成金、畫龍點睛、化腐朽為神奇!
漢文帝對周勃的駕馭和任用也堪稱得當(dāng)。迎立之初,周勃也曾想邀功,跪著奉上天子符璽,本想討個大彩頭,不料文帝婉謝說:“等到了我的代王官邸再說。”淡淡的一句話,澆滅了周勃邀功取寵的熱望,維護(hù)了皇帝至公無私的風(fēng)范、至高無上的地位,也震懾了功臣可能居功自傲、尾大不掉的心理。
過了不久,有人勸周勃說謹(jǐn)防功高震主,有盈滿之患,就托病請求辭去宰相之職,讓右丞相位于陳平,文帝應(yīng)允,后來文帝又婉勸周勃回到封地。文帝十一年周勃在封地去世,謚號武侯,也算得到善終。
相對于周勃而言,陳平可謂一個典型的不老實人。喜好讀書和交游。為了籌集交游資金,他不顧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毅然與一個嫁了5次而夫婿都死的“克夫”的富家女子結(jié)婚。他先投奔魏王,見其不能成氣候,又投奔楚霸王項羽,見他不是一個成就帝業(yè)的人,就又投奔劉邦。
然而,高祖劉邦可謂對其識之透、用之準(zhǔn)。盡管劉邦知道陳平的品質(zhì)確實不夠端正,但他知道在群雄逐鹿的時代,實力和詐謀更是決定勝負(fù)的直接因素,陳平智慮百端,尤其長于詭譎之計,無人能比。于大事上,只要他忠于自己,別人指摘的那些問題都是可以容忍的。因而對陳平非常倚重,言聽計從,陳平也一心一意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取天下,成為西漢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
但是,劉邦對陳平的任用也是有分寸的。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多用于對外,其品質(zhì)不好的部分恰恰可以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對己則要充分“消毒”、“解毒”,確保安全;多用其計,少用其力;多予資財,輕賦實權(quán)。例如,采納陳平提出的反間計,給他提供四萬斤的黃金,劉邦“任其所為,不問其出入”。
而劉邦在臨終之時,呂后問及蕭曹之后誰可為相,劉邦說:“王陵可。然陵少戇直,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蓖趿晔且粋€比周勃更忠直無二的老實人,陳平盡管才能比王陵強,但劉邦卻讓陳平給王陵當(dāng)助手,明確表示陳平不能獨任,可見在事關(guān)皇統(tǒng)存續(xù)和國家安危的根本問題上,劉邦對不老實的人還是心存疑忌的,這也顯示出不老實人的缺陷和消極影響,而老實人的價值則得到凸顯。
而漢文帝對陳平則顯得十分垂青,對周勃則顯得有些刻薄。除了陳平確有治國理政之長外,周勃在軍中的威望高,漢文帝自然對他不能不心存忌憚。揚陳平抑周勃就成為一個權(quán)力制衡的合乎邏輯的選擇。再說,陳平作為一個文臣,盡管智謀很高,但取舍在我,容易駕馭,因而漢文帝似乎對陳平更加信任也在情理之中。
對于老實人和不老實人的優(yōu)劣長短、如何使用,見仁見智,是個常論常新的話題。漢高祖和漢文帝對周勃和陳平的使用策略和效果,仍值得我們今天仔細(x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