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史是黨的寶貴財富。學習和掌握黨史是提高黨員黨性修養(yǎng),提升黨員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高校的學生黨員群體是黨的新生力量,是黨的事業(yè)的傳承者和繼承人。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學生黨員更易受到各種思潮和信息的沖擊與影響,高校對于加強學生黨員群體理想信念教育的責任大、任務重。以黨史育人作為全新的視角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有益的創(chuàng)新嘗試。通過將自主式學習方式等新的黨史學習載體引入黨史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坳P鍵詞] 黨史育人 理想信念 自主式學習
“不知史,絕其智;不讀史,無以言”,重視黨史學習和以史育人是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國共產黨在90余年的奮斗歷程中,在不同歷史條件下,面對各種艱巨挑戰(zhàn),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是幾代共產黨人的智慧結晶和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盡財富,同時也是增強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生動的教科書。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組織黨員、干部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學習黨的歷史”。這是黨在中央全會上首次明確提出要求全體黨員要加強黨史學習。在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隨著科技進步和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社會上、媒體上各種各樣的思潮、言論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都帶來很大沖擊和影響。
高校學生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思想前衛(wèi)、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大學生的特點也決定了他們更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在沖擊和矛盾中缺乏辨識的經驗和能力。由此,如何在高校學生黨員中有效筑牢思想防線,使他們堅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已成為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時代命題。以黨史育人為視角和載體,開展針對學生黨員群體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十分有益的嘗試。目前,在高校黨建理論研究和實踐中,有關黨史育人的研究成果和實踐還非常有限,需要以創(chuàng)新和貼近時代的精神,探索一條符合高校學生黨員群體特點和需求的黨史育人新途徑。
一、重新審視黨史育人在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學習和掌握黨的歷史,是每一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是黨員明晰和堅守自身理想信念的前提與保證。所謂黨史育人就是指以黨在各個時間段中的客觀史實為教材,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探討,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自覺理解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指出的“在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壯闊進程中,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事實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領導中國人民不斷開創(chuàng)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這一科學結論,進而使廣大學生黨員對自身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再認識、再理解、再堅定、再升華”。黨史育人的核心內涵就是通過對黨的發(fā)展歷程的認識和了解,學會總結和運用黨在歷史進程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明晰社會和歷史發(fā)展趨勢,進而形成更加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將黨史育人作為增強高校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新視角和出發(fā)點,一是有利于夯實學生黨員的思想防線。通過黨史教育廣大學生黨員學會用歷史、客觀的理性思維和判斷,自覺抵御信息時代各種不良思潮的侵蝕和沖擊。為此,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的黨史學習力度,提高學習黨史的實效性應視為新形勢下高校黨建的重要職責。學習、了解黨的歷史,可以正面回答和清除學生黨員中存在的消極、迷茫思想,正確認識當下熱點和各種矛盾的實質。
二是有利于學生黨員從黨的歷史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智慧和開拓前進的力量[1]。學生黨員只有準確客觀地了解黨的過去,才能從容不迫地應對今天的挑戰(zhàn),勇敢堅定地承擔起歷史賦予的責任。通過學習黨史,可以不斷從黨的歷史中吸收養(yǎng)分,從思想根源提升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主動性。同時,作為黨員隊伍的生力軍,加強學生黨員的黨史學習力度,對于堅定年輕同志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認真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本領、促進社會和諧、傳承黨的精神遺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是有利于提升青年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自覺繼承和發(fā)揚共產黨員的優(yōu)良作風。通過學習黨史上的先進典型,可以激發(fā)學生黨員保持和發(fā)揚黨在戰(zhàn)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建設時期的奮斗精神,以及改革開放時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增強其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的自覺性,牢固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磨練艱苦奮斗的意志,借以不斷增強黨性修養(yǎng)、黨員意識和黨性觀念,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二、當前形勢下,高校黨史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中共中央組織部發(fā)布的黨內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8026.9萬名,從中共十六大到十七大的5年間,學生黨員增加了254.6%。高校學生黨員成為新黨員隊伍的主流。在充分肯定高校學生黨員隊伍整體優(yōu)勢的基礎上,也必須清醒的意識到,不論對黨的了解還是在自身理想信念的認知程度上,這支年輕的隊伍還存在著很多不足。通過調查,高校的黨史育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為:
1.高校學生黨員對學習掌握黨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黨員中普遍缺乏對黨史學習的重視,對黨史學習的意義理解不深。青年黨員雖然思想敏銳,視野開闊,勇于開拓進取,具有較豐富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但對于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史的重要性。學生黨員的這種傾向是十分危險的。
2.高校的黨史學習方式與教育體系還不夠健全。在我國高校中尚未形成針對高校學生黨員群體的需求和特點,沒有形成科學合理、更富吸引力的黨史學習體系及教育方法。目前,各基層黨組織對青年黨員的黨史教育,一般停留在簡單的理論講解或者視頻賞析上,容易出現學不透、學不深和缺乏吸引力的問題。大多數學生黨員對于黨史只形成于普通的認知程度,沒有升華到思想和實踐層次。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黨史學習形式過于單一,沒有形成適應時代特點的學習體系。
3.高校學生黨員在學習黨史過程中的主動性明顯不足。在高校黨組織中,一些學生黨員對黨的歷史了解甚微,把黨史學習看作是“不急之務”[2],甚至是當做一種額外的負擔。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部分學生黨員的入黨動機需要進一步純化,對黨的本質、任務、使命等的認識膚淺片面;另一方面,多數學生黨員還沒有意識到自覺主動地學習黨史,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是一名合格黨員的必要條件;同時,部分學生黨員因為尚未形成和堅定科學、唯物、辯證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自然缺乏探尋、研究黨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三、以“四真”理念,探索高校黨史育人的新模式
黨史育人中的所謂“四真”,指的是在黨史育人中堅持以“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作為指導思想,在學生黨員群體中開展以提升理想信念為宗旨的黨史教育,實現和發(fā)揮黨史育人的功能,不斷培養(yǎng)和造就一大批理想高遠、信念堅定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傳承者、領導者。結合高校特有的“知識傳授、文化傳承”特點,充分發(fā)揮好高校在教學資源和方法上的優(yōu)勢。
“真學”是指利用和開發(fā)高校的教學資源,探索建立一套“學研統(tǒng)一、辯識合一”的黨史教育教學體系,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課堂和社會實踐第二課堂的資源和載體,將書本學習同實踐相結合。“真懂”是指通過不斷豐富“黨史育人”內涵,教育和教授廣大學生黨員學會以辯證的唯物史觀客觀地了解和掌握黨的歷史,既知“果”更知“因”,學會以史為鑒、繼往開來?!罢嫘拧笔侵笇W生黨員在對黨史“真懂”的基礎上觸類旁通,堅信黨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領導者這一歷史選擇的必然性和正確性?!罢嬗谩笔侵笓碛袌远ɡ硐胄拍畹母咝W生黨員,自覺形成具有抵制不良思潮、明辨是非曲直的本領,懂得從黨的發(fā)展歷程中提取有益經驗,努力提高解析當下矛盾、破解現實難題、正確分析時事熱點,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能力。
四、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自主式學習”模式,努力提高黨史育人的實效性
在高校開展黨史教育,一定要充分發(fā)揮高校育人的優(yōu)勢,堅持以“教育人、培養(yǎng)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開展高校的黨史育人工作。作為試點,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分黨委在較為充分地調查和考慮當代大學生黨員的特點和需求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較為系統(tǒng)的提出了通過建設“一套制度、一套教材、一個文庫、一個舞臺”的方式,努力給學生黨員提供一個自主學習黨史及不斷提升認知水平的載體平臺。“一套制度”指的是涵蓋黨史教育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全過程教育培養(yǎng)制度體系,制度體系應明確教育的方式、方法、實施目標、成果考核及條件保障等,明晰的制度是黨史育人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前提保證;“一套教材”指的是服務于兩個課堂教育的教材,它的選取應“遵循高等教育規(guī)律”和“尊重客觀史實”兩個原則;“一個文庫”主要指的是在黨史學習第二課堂中建立起來的黨史資料庫和文獻庫,突出“符合學生黨員群體需求”這個導向;“一個舞臺”指的是為學生黨員自主學習黨史提供和搭建一個平臺,通過創(chuàng)新框架和豐富形式激發(fā)學生黨員自主學習黨史的熱情和積極性?!八膫€一”的建設旨在加強黨史學習的規(guī)范性和實效性。
學習黨的歷史是一件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