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的教學方式,舊的教學方法既乏味,又低效。上完一節(jié)課,教師疲憊,學生沒有興奮點,乏味至極。所以,把探究式教學機制引入課堂十分必要。
一、探究式學習的理論依據(jù)
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他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會得到加強。
二、探究式學習法在高三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可以在各個題型中運用。學生通過討論研究、互動合作,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經過這種方法解決的問題會使學生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同時也能在學習中形成主動學習、團隊合作的學習風氣,從而營造一種全班熱火朝天學習英語的聲勢和氛圍。下面我以一篇完形為例具體談一下探究法在完形講解中的應用。
One day last month after I received my salary,I went shopping with my little son. Unfortunately,in the crowded store,I had my money stolen and my whole salary was gone with it.
……
I felt very sad and even guilty for losing the money when I got home.To make up for my unforgivable mistake,I gathered all my strength to give our house a thorough cleaning and then prepared a wonderful meal to __9__her.
When she came home,I forced a smile to greet her.She was __11___to see the neat house and the meal.
……
探究式學習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1. 確定題目
在講解完形中,先讓同桌之間談論文章大意,然后用簡要的語言概括一下,選擇9和11兩空作為探究題目。其中9題的選項有A comfort B meet C surprise D please,11題的選項A delicious B excellent C cool D attractive .之所以討論這兩道題,主要是因為它們特別能考查學生特定背景下的分析能力,以及結合上下文的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必須克服思維定式才能做對。這樣題目的解答方法是需要學生深刻記憶和掌握的。
2. 學生討論
把前后桌的6個人設為一組,全班分為十組,然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討論。
3. 收集學生的討論結果
收集討論結果,9題選comfort的有六組,選please 的有四組。11題有八組選delicious,有兩組選attractive。結果寫在黑板上后,持不同觀點的小組出代表闡述理由。最終少數(shù)戰(zhàn)勝多數(shù),9題選please和11題選attractive的同學在辯論中用其縝密的思維和合理的邏輯推理征服了全班同學。錯題組則從題中得到了啟示。
總之,探究法使學生學會了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當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教學就沒那么費勁了,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遷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