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這一代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獨”,特立獨行、張揚個性,他們敢于去拼搏,也敢于犧牲,而情感關(guān)系在他們看來則可以用“閃”來形容,閃婚、閃離、閃復(fù)……殊不知在上一代人看來這樣的“獨”和“閃”是失去理智的,是瘋狂的,是不可取的。兩代人的代溝由此產(chǎn)生,綿延不斷的話題劇也應(yīng)運而生。如果說之前的《裸婚時代》著重講述小年輕的奮斗生活,那么目前熱映的《小夫妻時代》則凸顯年輕人的婚姻迷局。
為什么而結(jié)婚,結(jié)婚后如何相處。帶著對婚姻的懵懂,兩個看似不適合的人可可和徐航——一個熱衷電子搖滾,一個開始北漂生活——最終開始磕磕絆絆的婚姻。
該劇之所以讓年輕觀眾趨之若鶩,主要是因為里面的“獨”與“閃”激起了他們的共鳴,為了真愛實現(xiàn)自己的追求,為了追求尋找下一段真愛,這種烏托邦式的循環(huán)恰是80后執(zhí)著與迷茫的表現(xiàn)。劇中可可的哥哥李楠與葉瑩的生活同樣因為“各自為政”而支離破碎。上一代的父輩觀眾無法接受這樣的婚姻觀,因為這打破了傳統(tǒng)的從一而終敬老尊賢互助幫扶?!缎》蚱迺r代》打破這一觀念,同樣激起觀眾的兩極化觀感。
在筆者看來,該劇對80后心態(tài)的把握是可取的,但方式未免過于尖銳,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消遣的工具似乎難以承載這樣的成長和兩代主題。“閃”也好,“獨”也罷,如何把握,如何轉(zhuǎn)化,融合形成一種積極的力量,才是該劇真正需要探索的方向。
看看之前的成功案例,年輕人在《奮斗》中拼搏,只為尋找《我的青春誰做主》,里面的主人公也曾迷茫,也曾在“心碎烏托邦”紙醉金迷,但他們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了各自的愿望,也讓上一輩收獲幸福。再看看《夫妻那些事》和《裸婚時代》,無論是小資夫妻的孩子爭奪戰(zhàn),還是小白領(lǐng)的“愛情裸奔”,無不帶著希望和向往,用熱誠沖破彼此的縫隙,如此說來《小夫妻時代》未免張狂得有失水準,浮夸得有失情調(diào)。
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畫面的風格,該劇更像是一部欄目劇,一部為湖南衛(wèi)視定制的欄目劇。將兩代人的矛盾放大,用不停地“閃”挑戰(zhàn)觀眾的理解力,也讓年輕觀眾感受到婚姻的辛酸和哀傷。一部讓兩代觀眾都看不到希望的作品,試問它如何能夠突出重圍,獲得青睞呢?
當青春偶像劇不再是簡單的男歡女愛,白浪沙灘,而是將面對生活的種種艱難與奮斗呈現(xiàn)出來時,這一類型逐漸進入了主流電視觀眾視野,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漸漸地,一大批奮斗、勵志的電視劇噴涌而出,里面不乏一些雜質(zhì)。它們靠噱頭、靠話題引人注意,甚至形成短暫的新聞娛樂事件(比如《小夫妻時代》的停播傳聞),而失去了對主題的追求,對畫面的審視,演員也只是本色出演??這些雜質(zhì)只會降低此類電視劇的水準,從而失去“奮斗”的真實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