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向讀者介紹英國這樣一個遙遠的國家,僅憑一兩句話和幾張照片恐怕連個大概都說不清楚。好在“圖文并茂”的“圖”可以包括照片和繪畫。說話四年一次的奧運會又要在英國首都倫敦開鑼了,運動員自不必說,光是各地蜂擁而至的攝影記者就不下干人,這還是限制了的,要是不限制隨便去,我想過萬人都有可能。英國的首都倫敦應(yīng)該是咱們中國人最早知道的西方大國首都,巴黎次之。大家在前往倫敦之前,最好要先了解一下這個國家和它的首都,再不能犯當(dāng)年道光皇帝的那個毛?。赫檀蛄丝靸赡?,還不知道英國在哪里。
1840年6月,英國兵艦16艘到達廣州海面,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隨即爆發(fā),打打停停,一直捱到1842年4月,59歲的道光皇帝實在拿這個蠻國沒辦法,終于放話找人,想了解了解這個英吉利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5月4日,從廣東找來的兩位會講洋文的通事被送到北京,道光也顧不得一朝天子的架子了,迫不及待地召見詢問。道光皇帝向以往根本跟他說不上話的小人物,問出一連串現(xiàn)在看來簡直可笑的問題:英國從海上到中國要走多久?需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是否可從新疆陸路到達?聽說維多利亞女王才22歲,她是怎么當(dāng)上這個女王的,有丈夫沒有?如果有,她丈夫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官兒?這些問題應(yīng)該在與英國開戰(zhàn)前就搞清楚,跟一個國家兵戎相見,這些起碼的東西都不知道,怎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其實早在1792年,英國前來為乾隆皇帝祝壽的使臣就送中國一本詳細介紹英國的大畫冊,雖然不是照片,但上面的寫實畫其逼真程度絕不亞于照片,西洋人有善于通過繪畫圖片說明事情的傳統(tǒng)。1840年的時候,雖然照片還沒被廣泛使用,但圖文并茂的雜志在西歐已不稀奇。西歐各國和北美都知道英國是個完全的海洋國家,海軍厲害,曾兩度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而且“盛產(chǎn)”女王,到了1840年與中國交戰(zhàn)的時候,英國已經(jīng)是第三位“常勝”女王在位(其間還有多位“短命”的女王):第一位是打敗西班牙人的伊麗莎白一世,第二位是在德國的布蘭黑姆森林打敗路易十四的安妮女王,第三位是當(dāng)時僅22歲的維多利亞女王,前兩位女王沒留下照片,但有許多逼真的畫像,形同照片。
位于倫敦東南8公里的泰晤士河畔,有個很著名的小地方,叫格林尼治,這里坐落著著名的英國航海博物館,它可以算是世界上展品內(nèi)容最豐富,最具權(quán)威性的專業(yè)航海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展品不僅將英國這個曾經(jīng)的海上霸主的輪廓勾畫一清,也對世界航海史的發(fā)展歷程做了較比詳盡的介紹,如今的格林尼治是大倫敦的一個區(qū),從市中心驅(qū)車只需20分鐘即可抵達。在這里,有著昔日的皇家行宮,英國皇家海軍學(xué)院,再就是英國國家航海博物館。盡管曾設(shè)在這里的皇家天文臺更富盛名,但它已于1948年遷至蘇塞克斯郡,所以如今最有看頭的地方非航海博物館莫屬。從地理位置講,格林尼治是經(jīng)泰晤士河進入倫敦港的必經(jīng)之地,但最終使它名揚四海的原因,一是因為它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出生地,二是建在這里的天文臺。有~系列數(shù)字可以向人們說明,這家航海博物館是貨真價實的業(yè)內(nèi)佼佼者。雖然它正式成立于1937年,年代并不十分久遠,但老底子卻十分深厚,數(shù)字可以說明一切:260萬件藏品,其中包括6萬張照片,4000幅畫作、3500個船模,30萬張照片底片、以及10萬多冊有關(guān)航海的書籍,各類計時器不下500種。林林總總,別說是專業(yè)研究人員想看個究竟,就是平民百姓走馬觀花,沒幾天也不下來。要想“少花時間多辦事”只能擇要參觀,要知道,英國的消費一向不便宜。
來到格林尼治,再走進航海博物館,就躲不開英國歷史。談到英國歷史,又不能不涉及出生于格林尼治的著名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實實在在地說,在這位女王之前,英國還是個微不足道的歐洲島國。這個終生未嫁,在位45年的女王是英國歷史上無法回避的永恒話題,她或許是世界上對自己國家貢獻最大的女性君主。英國雖然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24.4萬平方公里的島國,但論對世界的影響,恐怕無一國可以與之比肩,現(xiàn)在世界各國非英語國家的第一外語基本上都是英語,就從這點看,這個女人的貢獻不可忽視。16世紀初,25歲的伊麗莎白一世即位時,當(dāng)時的英國還不包括今天的蘇格蘭,其面積只相當(dāng)于中國的一個小省份。她穩(wěn)居英格蘭君王的寶座45年,沒有把精力浪費在撥亂反正,糾纏于從前的是非曲直上,雖然沒能原諒她的潛敵蘇格蘭女王,并與西班牙交戰(zhàn),但她更多的是拋棄了從前的恩怨和眼前的誹謗讒言。她面對現(xiàn)實,放眼未來,寬大為懷,善待臣民,即位不久就贏得了“賢明女王”之美名。甚至可以說,影響后世幾百年的英國國民精神就是從她那時開始的。
在英國的史書上,對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大典盛況的描述不在少數(shù)。當(dāng)時雖然沒有照片,但英國的繪畫師了得,起到了攝影記者的作用。1558年11月17日,從威斯敏斯特大廳到教堂,沿途鋪著鮮藍色的地毯。儀仗隊穿上統(tǒng)一的深紅色制服,海關(guān)扣下的進口紅絲綢也都派上了用場。比起東方的中國和臨近的荷蘭,當(dāng)時的英國遠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無論是在陸地還是在海洋,都還數(shù)不上強勢。典禮上,金光燦爛的皇家鳳輦載著伊麗莎白緩緩而來,新女王皮膚白皙泛光,頭發(fā)金中帶紅,長相酷似其父——擁有6個老婆的亨利八世。英國人歡呼雀躍,仿佛亨利八世的時代再次到來。
伊麗莎白女王接近平民的品行最為英國人稱道,新女王自登基以后的每年夏季,都要步出王宮巡行全國各地。每當(dāng)百姓呼喊“天佑女王”時,伊麗莎白一世總是用她那酷似亨利八世的沉悶聲音回道:“天佑我民?!狈昶矫襁f上微薄禮物時,伊麗莎白一世都起身真情接受,并不嫌棄。據(jù)說有個乞丐趁女王過橋時獻給她一朵迷迭香,并說:“我一無所有,只有這朵迷迭香?!彼稽c兒都不在意,鄭重取過。抵達目的地時,這朵小花仍高懸在女王的鳳輦上。還有一次,女王巡行到一個小鎮(zhèn),一個男人突然闖到御馬車前,希望和女王說句話。伊麗莎白讓車停下,微笑著把手伸出,那名男子受寵若驚地吻了一下。甚至還有一個馬車夫開女王的玩笑,他見伊麗莎白一世從街上走過,說:“現(xiàn)在我才知道,女王也是女人,就像我老婆一樣?!比绱瞬还Ь吹姆潘林Z恰好被女王聽見,她卻寬容地一笑了之,還讓侍從給這個馬車夫三個金幣以告誡他從此打住,不要再“聯(lián)想過于豐富”。伊麗莎白一世曾向她的臣民表白:“我在舉行加冕大典那天,就將結(jié)婚戒指戴在了英格蘭臣民的手指上?!碑?dāng)時倫敦3歲的小孩都會朗誦女王這句感動英國臣民的肺腑之言。這種親民善任的優(yōu)點,使伊麗莎白一世在英國的文學(xué)描寫中至今都以正面形象出現(xiàn),也使得她的出生地格林尼治成為眾人矚目的勝地。
法國和西班牙的皇族成員想與年輕的女王以談婚論嫁的方式同英國結(jié)為聯(lián)盟,都被女王拒絕。為了平衡各方面關(guān)系,她選擇了“干脆誰也別惦記——不嫁”,直到以70歲高齡去世。1588年,當(dāng)西班牙無敵艦隊逼近英國時,她一身鎧甲,站在一個木制的貨箱上,發(fā)表了激勵國民斗志的演說,隨后一舉打敗遠道而來的無敵艦隊。翌年,也就是1589年,伊麗莎白一世被英國詩人頌為“光榮的女王”。英國詩人斯賓塞所著的《仙女王》詩集于1594年出版,頓時成為倫敦暢銷書。斯賓塞的名著能問世,與女王極力推崇新時代的文學(xué)家、科學(xué)家,哲學(xué)家的明舉密不可分。伊麗莎白一世專門召見斯賓塞,一番勉勵之后還賞年金五十英鎊。世界文壇巨匠莎士比亞也是伊麗莎白時代的翹楚之一,女王曾親臨劇場觀看莎士比亞劇本《第十二夜》的首場演出。哲學(xué)大家弗蘭西斯·培根也成名于伊麗莎白時代,他甚至一度是女王的好朋友和可信賴的進諫人。
如果要說有什么遺憾的,就是賢明一世的女王始終沒有明確安排她的接班人,直到臨終時刻還舉棋不定。此時她已無法用言語表達心意,當(dāng)侍奉在周圍的大臣念到“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的時候,她微微抬手表示同意。而這位詹姆斯四世的母親,正是被她下令砍頭去命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詹姆斯六世上臺后,效仿伊麗莎白一世,同樣沒有撥亂反正,清算老帳,只是政績平平。那個時候相當(dāng)于中國的明朝晚期,雖然沒有照片為證。
英國是一個“以不變?yōu)闃s”的“守舊”國家。在倫敦,歷史超過300年的建筑并不罕見,或者說修舊如舊,整新如舊,反而是時新之舉;所以在倫敦老區(qū)拍的照片,五十年前后看看變化并不大。這回倫敦奧運會主要在東區(qū)辦,一向小氣的英國人終于出了點“血”,花了大約95億英鎊,趕了趕時髦。1000年前,英國的威廉一世國王曾下令盤點全英格蘭的財富,算來算去,當(dāng)時全國財富總值只相當(dāng)于19世紀的10萬美元,所以英國那時候是個什么樣,猜也猜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