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初入職場時常常有一說一,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兩袖清風(fēng),纖塵不染——這樣的一碗水清澈見底,從容,淡定,坦然,遠(yuǎn)離是非,婉拒糾葛。最終,不論對與錯,大家都會原諒我們。
因為,我們陽光。
因為,我們年輕。
年輕,真好!
但,時間一久,我們學(xué)會了眼觀六路,我們掌握了耳聽八方,我們在舉手與否決之間、在點頭與搖頭之時,顧慮重重,猶猶豫豫,生怕或是或非之后,被劃清了界限。結(jié)果,還是被劃清了界限——這就陷入了兩股、甚至三股勢力當(dāng)中——進(jìn)也不是,退也不是;左也不好,右也不便;搖也不中,擺也不當(dāng)……按俗話說,就是“夾在其中不好做人”了。
一“夾”不成千古恨,也成萬丈愁。
一時間,我們茫然四顧,念去去千里煙波,哪里還有當(dāng)年的楊柳岸,岸邊那個陽光少年。
唉,如果我們早些時候找回了小學(xué)課本,溫習(xí)一下“夾”字,再對照其繁體字,就不至于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了。
簡單來看“夾”字,無甚感覺,但看繁體字的“夾”,頓感郁悶——兩個小“人”一左一右,被“大”所夾,位置逼仄,拳腳難伸?!皧A”來“夾”去,不正是我們被“夾”其中,上不得天、下不著地的窘迫嗎?
如果,兩個小“人”不被“一”杠和大“人”粗暴地要挾,而是勇于擺脫,抽身而退,那將會多么地“從”容不迫,意氣風(fēng)發(fā)。
所以,我們在職場上必須秉承心性端正,胸襟蕩平,自路自行,自悟自度,不為他人意愿所左右,人格獨立其身方可立于不敗。
倘若我們雜念叢生,玲瓏八面,左右逢源,不偏不倚——保持中立,看似誰也不得罪,卻是讓兩方陣容都瞧不起了——邊緣化的后果,就是靠邊站。
常言道,要站對隊伍。可是,“對”與“不對”,孰是孰非,又是誰能評判得了的。更何況,只要在隊伍里,難保不被“夾”在其中。
因此說,還是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品格獨樹一幟,手握紅旗不倒。
如何做得到?
在此,細(xì)細(xì)玩味一下明人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吧: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fēng)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