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要首先拋棄陳舊的教學觀念。
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實行師生互動創(chuàng)新、共同完成教學過程的模式,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這種角色的轉換對新課改起著決定性作用。那么,應該怎樣轉換這種關系呢?可以嘗試以下四種辦法:(1)高中生處于青少年階段,需要學校、教師多對學生關心、愛護、包容,站在學生角度看問題,多思考學生的感受、傾聽學生的想法,不但要學生尊重教師,教師也要尊重學生。(2)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知道教學過程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的思想活躍起來,積極探索新知識,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教師要激勵學生,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3)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切不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學生,應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及問題,這樣做學生才可能更愿意配合教師,加強合作,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4)教師要接受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新的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理解、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當教師的觀念轉變之后,新課改自然順利進行。同時,這也需要教師與學生經(jīng)過不斷地磨合,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
2.學生教材的問題。
學生教材是經(jīng)過專家不斷推敲、論證,最終形成的最適合某一階段學生的最佳書籍。但是畢竟教科書中的知識是有限的,每一堂課的時間也很短暫,怎樣使學生增大學習興趣、學到更多的知識呢?這又是新課改提出的另一新要求,要求教師不再像以前照搬照講課本,而是要按著預習、思考、上課、作業(yè)、復習、反思的進程學習,在上課之前學生是帶著疑問在聽,這樣更能使學生集中精力,同時在課堂上發(fā)言、討論,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自己復習反思后再做作業(yè)。教師要明白教材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是真正的“知識”。真正的“知識”在書外、在實踐中、生活中。
3.教師備課與動態(tài)生成問題。
在每一堂課之前,教師都會進行認真?zhèn)湔n,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希望按照自己備課的順序來進行,不希望有偏差,以此來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評價的標準。但是講課過程中,每一節(jié)課內(nèi)容不同、學生不同、學生的反應不同,出現(xiàn)不可預見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即動態(tài)生成問題,教師在這方面要靈活應對,妥善處理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這樣更能增加課堂氣氛,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
4.教師要正確對待新課改的要求。
新課改中教材知識傳授不再那么重要了,教師要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揮、意見。這讓教師們一時難以接受。怎樣對待這個問題?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快速改變觀念,盡量用最短的時間去適應新的變化和要求。
5.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手段。
提出新課改后,許多學校開始針對新課改的要求進行變化,教師開始從多方面改變教學手段,但是存在一些誤區(qū):以為增加了現(xiàn)代設備(多媒體、掃描儀等)的應用,增加了學生間的小組合作、討論,就達到了新課改的要求。然而,到底什么是新課改對高中思想教育課的要求呢?這并不是一個定性、定量的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達到新課改中要求的教學目標。
所以,教師如果遵循新課改的要求以及新的理念去實施,那么高中思想政治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提高思想意識。教師怎樣上好一堂課?除了教授學生知識以外,還應該具備哪些特點?筆者認為,還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1)課堂上學習氣氛要輕松、自然、活潑,做到水到渠成,學生才會更有學習興趣。(2)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貼近現(xiàn)實生活,教師應多舉一些發(fā)生在學生周圍的事實來說明,更具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記住。(3)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間,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而言之,在按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時,要穩(wěn)扎穩(wěn)打,在改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新問題、新情況,但是要勇于面對,積極采取措施,改善不良狀況。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要不斷積累經(jīng)驗,大家共同討論,總結出最有效的方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