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軍
(韶關市曲江區(qū)第一中學 廣東 韶關 512100)
在高三化學復習中,化學習題教學是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及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又能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 傳統(tǒng)的習題課教學,大多是教師選出試題,讓學生先做,然后根據(jù)預設的環(huán)節(jié)對習題進行講解。 一直以來,我們一線老師經(jīng)常有這樣的感慨,教師同類試題講了幾次,但是學生在課后再做此類試題時,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筆者在課后與學生的交談中發(fā)現(xiàn),他們只有在做題時有過粗淺的思考,而在教師講解時只是核對一下答案,對于答案錯誤的他們才聽教師是如何做的,而沒有對試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在這種傳統(tǒng)的習題教學模式下,學生上課時只做了個聽者,往往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沒有真正的主動探索,沒有對問題的深入的思考,而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思想,沒有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因此同類問題錯幾次也就不足為奇。 筆者查閱了習題教學方面的資料及教學的實踐,嘗試了讓學生說題進行習題課教學,以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而提高高三復習的效率。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學習過程中,聽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不等于會了,會了不等于通了,語言表述則是思維活動的最高境界,能訓練思維的嚴密性。 學生說題就是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方式闡述對習題的分析、 解題思路、解題過程與體會、解題的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同學之間相互補充、質(zhì)疑、交流,以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1]這樣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其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等能力得到提高,進而提高學生高考復習的效率。 以下是筆者在講解2011 年江蘇高考一道工藝流程試題時,嘗試讓學生說題,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案例。
以硫鐵礦(主要成分為FeS2)為原料制備氯化鐵晶體(FeCl3·6H2O)的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 在一定條件下,SO2 轉(zhuǎn)化為SO3 的反應為2SO2+O2?2SO3, 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______;過量的SO2 與NaOH 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2)酸溶及后續(xù)過程中均需保持鹽酸過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3)通氯氣氧化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該過程產(chǎn)生的尾氣可用堿溶液吸收,尾氣中污染空氣的氣體為______(寫化學式)。
教師: 這是2011 年江蘇省高考化學的一道工藝流程試題,下面就請大家對該試題的思路、解題方法及題后反思與拓展進行說題。
學生1:該題為物質(zhì)制備類型的工藝流程題,該類型試題的解題思路如下:首先對比提供的原料(FeS2)和產(chǎn)品(FeCl3·6H2O)可知道,該流程包括4 個步驟:①灼燒硫鐵礦;②對灼燒后的產(chǎn)物用鹽酸溶解后過濾除雜;③氧化除雜(用氯氣氧化亞鐵離子);④利用鹽類水解和溶解度的知識從溶液中獲得氯化鐵晶體(FeCl3·6H2O)。其次,除了上述4 個步驟外,還要把每一步所包含的化學反應原理及采取的生產(chǎn)措施分析清楚(投影圖1)。(課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圖1
教師: 剛才這位同學對該題的思路分析的很到位,下面我們就大家問題比較多的一些問題進行交流,請一位同學上到講臺對第(2)小題進行講解。
學生2: 酸溶過程中保持酸過量是為了防止Fe3+、Fe2+水解;減少SO2在溶液中的溶解性。
學生3: 我認為過量的鹽酸的第二個作用不是減少SO2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而是增加鐵的氧化物的溶解,減少鐵的損失。
教師:其他的同學還有沒有其他的答案? (這時學生在沉思)如果沒有,那剛才兩位同學哪位說的更合理?
學生4:我認為“增加鐵的氧化物的溶解,減少鐵的損失”更合理,因為SO2在焙燒的時候已經(jīng)排放了。(這時有的學生小聲說“我怎么沒有考慮到呢? ”)
教師:對,分析的很有道理。 下面請一位同學講第3小題。
學生5:第(3)小題2Fe2++Cl2=2Fe3++2Cl-、Cl2、HCl,離子方程式書寫較容易, 但往往會誤將其寫成化學方程式。
教師:現(xiàn)在請其他同學對該同學的答案及解釋進行質(zhì)疑、補充。
學生6:請問污染空氣的尾氣中會不會有SO2? (學生9 低聲說“應該不會有SO2吧? ”)
學生7:我覺得沒有SO2,題目中該過程指的是通Cl2氧化的過程,而不是整個工藝流程。
學生8:既然是氧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尾氣,我認為HCl也不應該有? 因為30%的鹽酸不是在該過程中加入的。
學生9:我覺得HCl、Cl2都有,因為在氧化之前為了減少鐵的損失,所加的鹽酸是過量的。
教師:同學們準備的很充分,分析的很全面,該題的答案是HCl、Cl2, 因此我們做這類題目是除了分析化學原理之外,還要注意審題及流程前后的聯(lián)系。
教師:我們除了做試題外,還應該考慮該題還能考查什么知識,以何種形式來考查,只有這樣我們做題才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下面請?zhí)釂柦M和解答組的同學分別就本題沒有設題的考點進行提問和解答。
學生10: 請問焙燒的產(chǎn)物SO2的用途是______,過濾后的濾渣的成分______。
學生11:SO2的用途有工業(yè)制備硫酸、 葡萄酒中加少量的SO2來防腐和消毒、漂白某些有色的物質(zhì)、還可以加工一些食物。 (這時有部分同學小聲討論“SO2可以用來加工食物,不是有毒嗎? ”)至于第2 個問題我覺得僅通過本題的信息是不能夠解答的。
教師:這位同學準備的很充分,看來課前查閱了很多資料,SO2可以用來加工一些食物,不過要注意量。 至于第2 個問題,大家同意他的說法嗎? (很多同學齊聲說“同意”)
學生12: 在最后一步由FeCl3溶液得到FeCl3·6H2O晶體,能否將溶液直接蒸干得到? 如果得不到又可通過什么方法或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得到?
學生13: 將FeCl3溶液直接蒸干肯定得不到FeCl3·6H2O 晶體, 因為在蒸干的過程中水解生成的HCl 會揮發(fā),促進FeCl3的水解,最終會完全水解得到Fe(OH)3。要得到FeCl3·6H2O 晶體只需要將濾液加熱蒸發(fā)、冷卻結(jié)晶、過濾洗滌即可得到FeCl3·6H2O 晶體。
學生14: 如果將溶液蒸干需要在HCl 氛圍中加熱,也可得到FeCl3·6H2O 晶體。 這樣在HCl 氛圍可以抑制FeCl3的水解。
學生15:我覺得即使在HCl 氛圍能抑制FeCl3的水解,也得不到FeCl3·6H2O 晶體,而是FeCl3。
教師:大家還有問題嗎? (學生在沉思)
學生16: 還可以考查硫鐵礦與氧氣反應的方程式,比如告訴反應物和產(chǎn)物,然后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配平下面的方程式。 (上黑板書寫方程式,請大家配平)
FeS2+O2-Fe2O3+SO2(大多數(shù)同學很快配平了該反應方程式)
教師:同學們對該試題分析的很細致,而且課前準備的很充分,才能有如此好的表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習題課中,以教師講解,學生聽為主,教師將自己理解的解題思路、解題方法、題后思考強加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尚可接受,而對于成績差的學生就不一定能夠接受,就會出現(xiàn)課堂上學生走神、睡覺現(xiàn)象。 而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是,教和學是相互的,不是由一方傳授給另一方。 在讓學生說題的教學中,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說題目的思路、解題方法,同學之間相互質(zhì)疑、探討,充分地展示自己,進而激發(fā)參與的積極性。 學生為了能更好地進行說題, 就會主動地去對題目進行詳細的分析、思考、反思,從而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以往教師講解習題之前,對學生所做的習題進行批改,然后根據(jù)暴露出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但是教師在批改學生的解題過程和結(jié)果,并不能了解學生全部的思維過程。 而讓學生進行說題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之處。 教師通過聽學生說題來了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思維偏差和對知識靈活應用的不足,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糾正學生的思維偏差,使學生在解題中對知識進行深化的認識。
大多數(shù)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憑借自己不可能把試題想的很周到,也很難把試題理解的很深刻。 而學生說題是學生自己主動對知識的再整合、 再應用的過程,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共同探索解題方法、發(fā)現(xiàn)解題規(guī)律,最終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2],因此讓學生說題是提高其自身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課程標準要求“能夠?qū)⒎治鰡栴}、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文字、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保?]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表述不嚴謹、 自己想的和表達出來的意思相出入、不能夠準確的使用化學用語、抓不住關鍵、前言不搭后語等現(xiàn)象。 學生通過說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在說題中大膽講解及板書與教師、 同學之間相互溝通和交流,即時彌補學生在表達中的不足,久而久之表達能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但是讓學生說題也存在以下問題:個別學生在說題時,由于學生能力的差異和不夠自信,所以說的過程中不夠大聲;參與的積極性不太高;不明白說題的目的和要求。
實踐表明, 學生說題有利于讓教師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有利于學生轉(zhuǎn)變學習方式, 真正讓更多的學生動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復習的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
[1] 周雪春.讓學生說題——在化學課上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一項重要活動[J].化學教育,2003,(Z1):43~44
[2] 丁革兵.“一題兩講”是提高講評課效率的有效方法—新課程高三化學講評課的課例與反思 [J]. 化學教育,2010,(4):6~4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