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芳 河北省撫寧縣中醫(yī)院婦產科(撫寧066300)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由多種病毒引發(fā)的彌漫性或局灶性心肌間質細胞浸潤、心肌細胞變性、壞死等,繼而導致心肌損傷、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礙等癥狀。近年來我國VMC 的發(fā)病率有增長趨勢,而其主要病源為柯薩奇B 組病毒[1]。妊娠合并VMC是婦產科臨床中的嚴重病癥,嚴重者可導致孕產婦、嬰兒的死亡,對母嬰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妊娠合并VMC可導致孕產婦心功能異常、胎兒致畸、流產與死胎等,而VMC應及早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否則易轉化成擴張型心肌病。當前西醫(yī)療法對VMC 無特異性療法,主要采取對癥治療的方法,延緩病情進展、組織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而中醫(yī)療法對該病展示出其優(yōu)勢[2]。為了了解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對妊娠合并VMC 的療效及其安全性,本文回顧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VMC孕產婦60例的臨床資料,分析此療法的安全性,并探討臨床體會,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103例VMC孕產婦,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27.4±3.3)歲,初產婦71例,經產婦32例。所有病例入院后均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主要包含心電圖、心率變異、24h動態(tài)心電圖、心功能、心臟彩超、心排出量、心肌酶學檢查、肌鈣蛋白、柯薩奇病毒抗體檢測、X 射線攝片等。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工作組于2001年修訂的VMC 臨床診斷標準[3]。參考《內科學》(第6版)關于心臟病患者功能分級的方法進行心功能分級,而病程大于6個月的病例為心肌炎后遺癥。將此103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年齡21~41 歲,平均年齡(27.1±3.2)歲,初產婦42 例,經產婦18 例;對照組43例僅采用西醫(yī)療法治療,年齡22~44歲,平均年齡(27.9±3.7)歲,初產婦29例,經產婦14例。比較兩組的年齡、產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 >0.05)。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囑其多休息,避免受涼與勞累。對照組給予西醫(yī)療法的常規(guī)治療:吸氧治療;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 氯化鉀10 mL、正規(guī)胰島素8U 靜脈滴注,每日1次;輔酶Q10片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維生素E膠囊(天然型)口服每次100mg,每天2次;維生素C 片口服每次200 mg,每日3次。
治療組在采用對照組采用的西醫(yī)療法基礎上,結合中醫(yī)藥療法進行治療。采用的中藥處方為:麥冬、炒棗仁各20g,黃芪30g,柴胡、半夏、黃芩、五味子、生甘草各10g,人參5g,生姜3片,每日1劑,水煎2遍,溫服,每次250mL中藥湯汁,每日2次,連服半個月為1療程。兩組患者若存在合并癥,均采取相同的對癥處理方法治療。
療效標準 兩組的療效參考我國衛(wèi)生部于1993年編纂的《中藥新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規(guī)定的療效判定標準。痊愈: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除了血清心肌酶、心電圖檢查結果基本恢復正常外,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有顯著改善。有效: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改善,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改善,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改善。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和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檢驗水準為α=0.05。
治療結果 兩組的臨床療效 將兩組療效統(tǒng)計于表1,對照組愈顯率為48.84%,總有效率為72.09%;治療組愈顯率為65.00%,總有效率為91.67%。經過統(tǒng)計學比較,可見治療組的愈顯率、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治療組的安全性監(jiān)測結果 在治療前后均對患者進行血、尿、糞便、肝功能、腎功能等方面的常規(guī)檢查。治療組在治療前后均未出現(xiàn)以上檢測指標的異常,患者未出現(xiàn)顯著的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治療組的各項檢測指標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
表2 治療組的安全性監(jiān)測結果(±s)
表2 治療組的安全性監(jiān)測結果(±s)
理化指標治療前治療后RBC(×1012/L)4.71±1.14 4.79±1.10 WBC(×109/L)6.77±2.11 6.82±2.29 ALT(μ/L)21.24±12.40 20.51±14.14 PLT(×109/L)202.41±88.73 195.96±91.18 BUN(mmol/L)4.83±1.55 4.69±1.38 Scr(μmol/L)116.75±30.99 107.84±32.33
討 論 隨著我國臨床事業(yè)的發(fā)展以及診斷技術的提高,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妊娠合并VMC 和VMC 后遺癥的孕產婦病例[4]。
VMC是特定病毒入侵患者心臟,造成心肌細胞變性、壞死以及心肌間質的病理性改變。VMC 在中醫(yī)藥相關文獻中尚無確切的專論,常見于溫病、傷寒與雜病中,屬于“胸痹”、“心悸”、虛勞”與“怔忡”等病證的范疇[5]。VMC的病機主要是氣陰兩虛、心血虧虛;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外感風邪,由表及里,血脈受累;陽氣決脫,陰陽俱虛,以虛證為主,虛證中夾實證,屬于虛實夾雜之證[6]。VMC的病位在于心,而又與脾、肺之關聯(lián)甚密。VMC 的發(fā)病初期主要以邪實為主,但伴隨病情的進展會逐步出現(xiàn)正虛。少數(shù)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就出現(xiàn)正虛,而這些患者多為邪毒亢盛,正不壓邪的病例。在出現(xiàn)正虛的患者中,存在以氣陰不足為主的患者,也有少數(shù)為血虧陽損的患者[7]。VMC 因濕熱而致,繼而耗氣傷陰,患者會出現(xiàn)氣短、乏力、手足心熱、午后低熱與失眠多夢等癥狀。機體耗氣傷陰之后,無力驅邪而出,故而易出現(xiàn)正虛邪戀的病勢。所以在VMC的治療過程中應把握扶正祛邪、益氣養(yǎng)陰的重點。治療VMC的常用中草藥主要有柴胡、黃芪、薏苡仁、炒白術、太子參、茯苓、西洋參、麥冬、沙參、玉竹、天冬、生地與白芍等[8]。
孕產婦由于生理上出現(xiàn)的特殊變化,妊娠期精血下注滋養(yǎng)胞胎,會出現(xiàn)陰血不足的狀態(tài)。倘若此時收到外邪侵襲,邪滯不散,去而不盡,藏于心臟,傷及陰血,可使妊娠婦女陰血更虛。機體中氣血相互依存,相生相伴,傷及陰血勢必傷氣,繼而使陰血更虛,氣血俱虧,導致心神失養(yǎng),出現(xiàn)VMC 的各種癥狀。本文的處方中君藥為柴胡,因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可引外邪還于表,而疏散外邪,解氣機郁滯。黃芩能清熱安胎,對于陰血偏虛的孕婦合并VMC 多加此藥。黃芪可清瀉邪熱,營養(yǎng)心肌。西醫(yī)藥理學表明黃芪具有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麥冬可益氣養(yǎng)心,有加強心肌營養(yǎng),改善心臟動力,促進心肌細胞的復極化,穩(wěn)定膜電位,抗心律失常。五味子可安心養(yǎng)神,入心肝二經。棗仁亦能安心養(yǎng)神,補血養(yǎng)氣,可增強五味子的調節(jié)心血管功能的作用。生甘草可通脈益氣,安養(yǎng)心神,滋養(yǎng)五臟。
[1] 宗先禎.益氣養(yǎng)心丸治療病毒性心肌炎106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0,16(3):258-259.
[2] 寧亞蘭,郭 霞.黃芪注射液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1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5,34(6):729-730.
[3] 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國際心臟病學會工作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診斷參考標準[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1,8(14):307-308.
[4] 侯愷波.參芪康心方配合西藥治療病毒性心肌炎40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7):841-842.
[5] 王志永,王雪艷,杜清茂.阿魏酸鈉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4例[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40(4):469-471.
[6] 張厚東,郝立慧,韓 慧,等.解毒益心湯治療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0例[J].中華現(xiàn)代中醫(yī)學雜志,2007,3(1):66-67.
[7] 王 鳳,鐘麗紅,周亞濱,等.祛毒養(yǎng)心沖劑對病毒性心肌炎的療效及機制[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46(5):466-469.
[8] 汪元紅.病毒唑黃芪注射液等治療病毒性心肌炎80例[J].陜西中醫(yī),2007,29(10):1373-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