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挹斌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醫(yī)院骨科,湖南 常德 415000)
活血清瘀湯對防治老年髖部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療效觀察
楊挹斌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醫(yī)院骨科,湖南 常德 415000)
靜脈血栓形成;髖;骨折;中藥療法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臨床常見的周圍血管病,是指血液在深靜脈內不正常凝結,靜脈管腔被阻塞,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多見于下肢[1],以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怒張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與中醫(yī)學中的股腫較為相似。髖部骨折術后因為需長期臥床,更易誘發(fā)DVT。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高,股骨頸、粗隆間骨折等髖部骨折手術患者越來越多,術后DVT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高[2],嚴重者可引起肺栓塞,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009-10—2011-04,我們在均予術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自擬活血清瘀湯對40例老年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進行DVT防治,并與采用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防治4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80例均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2.58歲;新鮮股骨頸骨折17例,陳舊性股骨頸骨折4例,粗隆間骨折19例。對照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3.20歲;新鮮股骨頸骨折18例,陳舊性股骨頸骨折5例,粗隆間骨折1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排除標準 根據“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座談會紀要”[3],目前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主要根據術后觀察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如雙下肢皮色、皮溫、足背動脈搏動、肌張力情況及有無疼痛、腫脹不適等。小腿靜脈血栓:患者小腿輕度疼痛和緊張感,足和踝關節(jié)周圍輕度腫脹,觸按腓腸肌有壓痛或緊張感;髂靜脈血栓:在患側腹溝區(qū)及髂股靜脈在體表的走行方向有明顯疼痛和壓痛,患肢腫脹,壓痛,皮膚有色素沉著,淺靜脈曲張,體溫高,一般<38.5℃,白細胞計數升高;股靜脈血栓:常伴有小腿靜脈血栓,表現(xiàn)為大腿遠端內收肌群、腘窩部和小腿深部有疼痛和壓痛,腫脹可達膝關節(jié),淺靜脈壓升高。術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美國安捷倫公司,型號HP 5500)做雙下肢檢查,排除術前有靜脈血栓者。
1.3 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術后常規(guī)治療。常規(guī)術后抗感染、補液治療;術后臥床1~2周,抬高患肢;采用間歇穿長筒彈力襪或者充氣長筒靴的方法對患肢進行局部壓迫;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早期在床上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如踝屈伸活動;術后鼓勵患者盡可能早下床活動,以利于下肢肌肉收縮,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減輕水腫。鼓勵患者進食低脂、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及纖維素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導致血栓脫落而誘發(fā)重要臟器栓塞。
1.3.1 對照組 在術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第1 d開始應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1)0.5 mL,每日1次皮下注射,2周為1個療程。
1.3.2 治療組 在術后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第2 d予自擬活血清瘀湯口服。藥物組成:桃仁12 g,紅花8 g,當歸12 g,赤芍藥 12 g,川芎 12 g,丹參10 g,三七粉(沖服)3 g,土鱉蟲 10 g,大黃 10 g,延胡索 10 g,乳香 6 g,沒藥 6 g,陳皮6 g。隨癥加減,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2周為1個療程。
1.4 觀察方法 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患者雙下肢皮色、皮溫、足背動脈搏動、肌張力情況及有無疼痛、腫脹不適等,同時結合下肢靜脈彩色多普勒檢查,2周后統(tǒng)計療效。并觀察患者出現(xiàn)的藥物副反應。
1.5 療效標準 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股腫的療效標準擬定[4]。優(yōu):患肢無腫脹、無疼痛,彩色多普勒檢查示無深靜脈血栓形成;良:休息時患肢無腫脹、無疼痛,活動后患肢感輕度腫脹不適,彩色多普勒檢查示有少量深靜脈血栓形成,≤靜脈直徑的30%,血流基本通暢;中:靜止時患肢輕度腫脹、疼痛,活動后患肢腫脹明顯加重,彩色多普勒示靜脈血栓形成,>靜脈直徑的30%,血流減少;差:患肢明顯有腫脹疼痛,很難消退,彩色多普勒示靜脈血栓形成,>靜脈直徑的60%??傆行?優(yōu)+良。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2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由表1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藥物副反應 治療組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2例,副反應發(fā)生率5.0%,對照組出現(xiàn)皮下出血3例,血小板減少2例,蕁麻疹1例,輕度脫發(fā)1例,副反應發(fā)生率17.5%,2組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DVT是發(fā)生于下肢深靜脈內血栓阻塞血管,常引起肢體腫脹、疼痛以及血栓遠端靜脈高壓等臨床癥狀。如病情較輕,僅引起患側肢體局部癥狀,病情較重者可形成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致死率較高。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是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原因[5]。手術創(chuàng)傷引起高凝狀態(tài),血小板黏聚能力增強,術后血清前纖維蛋白溶酶活化劑和纖維蛋白溶酶的抑制劑水平均升高,從而使纖維蛋白溶解減少,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患者久臥,血液循環(huán)減慢或者產生渦流時,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沉降并黏附到血管內膜上,當凝血酶被激活后,與達到一定凝血濃度的其他凝血因子在血管內膜局部凝集,從而導致血栓形成;當靜脈壁受到損傷時,血管內膜下的基底膜以及結締組織中的膠原就會釋放出多種活性物質,誘使血小板黏附到上面而發(fā)生凝集,最終導致血栓形成。
DVT的防治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防治措施越早,就有可能取得越好的療效,否則影響防治效果?;颊吖钦凼中g后患肢制動,由于肢體處于強迫體位,靜脈回流變緩,血液淤滯于血管內膜而易導致DVT的發(fā)生。因此,為了讓更多的老年髖部骨科術后患者擺脫DVT的困擾,需要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防治措施。目前西醫(yī)臨床用于防治DVT的西藥主要有肝素、腸溶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華法林等,這些藥物療效確切,但容易引起血小板減少、皮下出血等副反應。
中醫(yī)學認為,DVT屬于股腫、脈痹、瘀血流注等范疇?;颊吖钦刍騻缶门P病床,肢體受壓而致氣血運行不暢,瘀從血生,痹阻經絡,血運受阻,水液外溢,聚而成濕,濕注下肢,故患肢腫脹;水濕內困,久而化熱,致濕熱內蘊,浸淫經脈,絡脈受阻,瘀血內阻加劇,不通則痛,故患肢疼痛;治療當以活血、化瘀、通絡為基本方法。我們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自擬活血清瘀湯,方中水蛭、土鱉蟲、地龍直入血絡,破血逐瘀,散結通絡;桃仁、紅花、丹參活血通絡;赤芍藥活血祛瘀;三七、大黃破血逐瘀,兼具活血止痛之功效;陳皮、延胡索理氣止痛;乳香、沒藥以行氣滯,活血消腫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活血祛瘀通絡、利濕解毒之功。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桃仁、紅花、丹參、川芎等活血化瘀類藥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患肢局部血流暢通,改善微循環(huán),增加外周血流量,及時清除代謝廢物,及時糾正缺氧狀態(tài)[6]。中藥在預防血栓形成及溶解已形成血栓的同時,不會增加出血傾向,方中水蛭還是一種最強的天然凝血酶特效抑制劑,能夠強烈抑制凝血酶,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均有良效,并不損耗抗凝血因子[7]。
本研究結果顯示,服用活血清瘀湯預防老年髖部骨折術后DVT,同時配合早期功能鍛煉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組,能夠更有效預防DVT的發(fā)生,并且用藥方法簡單,安全,副反應少,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 呂厚山.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防治[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07,9(3):201 -204.
[2] 曹洪,李偉,謝祥仁,等.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概況[J].醫(yī)學綜述,2008,14(2):275 -277.
[3] 邱貴興,戴尅戎,楊慶銘,等.預防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專家建議: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座談會紀要[J].中華骨科雜志,2005,25(10):636 -640.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54.
[5] 張強.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263 -266.
[6] 陳可冀,歐興長.活血化瘀藥化學藥理與臨床[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13.
[7] 史小蓮,劉俊田,李西寬,等.水蛭免加熱提取物抗凝血及抗血栓作用[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4,15(2):95 -97.
R289.62;R619.2;R683
A
1002-2619(2012)07-0990-02
楊挹斌(1969—),男,主治醫(yī)師。從事中醫(yī)骨傷科臨床工作。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