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蓉,周和玲,單文娟,項青云
(1.巢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醫(yī)學分院,安徽 巢湖 238000;2.安徽醫(yī)科大學 心理咨詢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2;3.巢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安徽 巢湖 238000)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王玉蓉,1周和玲,2單文娟,3項青云1
(1.巢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醫(yī)學分院,安徽 巢湖 238000;2.安徽醫(yī)科大學 心理咨詢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2;3.巢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安徽 巢湖 238000)
目的:通過對某高職2008級護理專業(yè)新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探索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心理教育模式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為進一步提高護理專業(yè)學生心理素質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整群抽取2008級護理專業(yè)新生2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一年心理干預,分別在新生入學初和在校學習一年后通過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其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調查。結果:干預一年后學生心理狀況都有明顯改善,各因子分均有下降,且除敵對外,各因子分干預前后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結論: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心理教育模式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在推廣的同時做進一步探討。
心理健康;護理專業(yè)學生;高職院校;干預;模式
激烈的競爭加大了人的心理壓力,使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日漸增多。很多研究表明,由于人際交往、就業(yè)等種種壓力,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其中女生的心理問題比率高于男生,如:2001年北京市8所高校組成的 “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素質研究課題組”對23所高校6000多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普查發(fā)現(xiàn),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占16.51%,其中女生占17.34%。[1]8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做了大量研究,如:張霞對2300名不同專業(yè)高職學生采取分層整群抽樣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發(fā)生率為10.96%,其中男生為10.08%,女生為11.52%,女生高于男生。[2]何彩云等報道女醫(yī)學生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8%等。[3]
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過一些嘗試性探索,如:湖北宜昌衛(wèi)生學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立與運作”、湖南益陽衛(wèi)生學校的“護生三維立體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等。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多,咨詢的學生少;對心理健康感興趣報名參加心理健康協(xié)會的學生多,參加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活動的學生少,無法達到促進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本研究嘗試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心理教育模式對2008級護理專業(yè)新生進行心理干預,通過比較干預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探討提高高職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也為進一步探索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yè)心理素質培養(yǎng)模式提供依據。
2008級新生入學共12個班級,整群抽取2個班作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共122人,均為女生。最大21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18.84±3.20歲。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從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對影響高職學生心理的內外因素進行一年干預。
學校:心理咨詢室根據調查的內外影響因素和大學生在校不同階段特點精心設計學生團體活動內容。要求參與干預的學生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講座,且人手一份心理健康培訓手冊,每次講座記分并納入考評細則。
班級:聘兼職心理咨詢師擔任輔導員,引導學生集體制定班級公約,內含總體心理健康目標;鼓勵學生參加班級和學校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心理健康活動;引導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心理特點制定心理發(fā)展計劃,要求每學期有總結,輔導員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正面引導學生,防止不良班風對學生的影響。
寢室:每寢室另設一名心理聯(lián)絡員,以寢室為單位,組織寢室同學每學年在班級至少設計、開展一次班級心理活動,除常規(guī)的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墻報等,主要引導她們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擬定主題班會內容,并負責主持主題班會,以此創(chuàng)造良好的集體環(huán)境,鍛煉學生的參與與協(xié)作意識,促進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化。
學生: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心理特點制定心理發(fā)展短期(一學期)、長期(在校兩年)計劃,每學期做一次總結。從而促進學生改變不合理認知,達到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目的。分別在學生剛入校期間及入校一年后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等進行調查,比較干預前后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情況。SCL-90量表由9個因子組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以1~5分5級計分法,任何一項因子分≥3時為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問題。
采取單盲法,兩次調查均面向12個班級。所有量表測試前課題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明確方法和注意事項后組織現(xiàn)場調查,當場收回問卷,為保證真實性,問卷只要求填寫班級不要求署名。調查數據經雙錄入檢錯后用SPSS13.O統(tǒng)計軟件進行恰當的統(tǒng)計學分析,同一受試對象干預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比較的t檢驗。
實驗組從干預前后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來看,各因子分均有明顯下降,除敵對外,其他各因子分干預前后差異均有顯著性(見下表)。
表一 實驗組干預前后SCL-90各因子均值比較
實驗組干預后各因子分均下降,除敵對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分干預前后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說明經過一年的在校學習和心理干預,學生們對學校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逐漸已經熟悉,在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心理干預下,通過學生自我心理調節(jié),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
敵對因子主要從思想、感情及行為三方面來反映敵對的表現(xiàn),其項目包括厭煩的感覺、摔物、爭論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氣暴發(fā)等各方面。[4]但學生干預前后敵對因子分下降差異均無顯著性,提醒今后新生入學心理健康調查要注意篩查敵對因子,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體或個人心理干預。
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在設計中我們采取匿名的方法來填寫調查表,沒有對新的干預方法干預前后的絕對改善值與傳統(tǒng)心理干預措施前后絕對改善值進行比較,所以在下一步推廣的同時需要做進一步探討。研究結果提示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切實掌握高職學生存在哪些心理問題,進而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導。
(2)著眼點不能僅站在教育者立場,應充分考慮學生本身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在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教師、心理課程教師、輔導員及學校各相關部門正面引導作用的同時,應重視引導學生自我設計、自我完善,提高學生培養(yǎng)良好心態(tài)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內化。
(3)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力量。具有良好班風的班集體積極因素多,進步力量強,能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正面引導和積極影響,對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4)寢室是學生生活、學習、休息、交流的重要場所,良好的寢室氛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此外,除發(fā)揮學校-班級-寢室-學生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外,家庭、學校、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1]王傳旭,姚本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
[2]張霞.高職學生心理健康認知狀況的調查[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10).
[3]何彩云,王衛(wèi)紅,陳丹,等.臨床醫(yī)學與護理專業(yè)女大學生SCL-90量表的評定與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9(7).
[4]趙廣平,陳順森.SCL-90抑郁和敵對因子特殊作用的量化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1).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Nursing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urong1,Zhou Heling2,Shan Wenjuan3,Xiang Qingyun1
(1.Medical Department,Chao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ohu238000,China;2.Mental Consulting Center,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230032,China;3.Mental Health Guidance Center,Chaoh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ohu238000,China)
Object:By intervening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class of 2008 from a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the positive effects of a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combining school,class,dormitory and student on improving students'mental health are explor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cientific support for further enhancing mental health of nursing students.Methods:2 classes of freshmen in the class of 2008 are selected through cluster sampling,and one year's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is conducted,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investigated with SCL-90(symptom checklist-90)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first school year and at the end of one year's study at the college respectively.Results:One year later,the mental status of students appears to be greatly improved,with each factor,except for antagonism ones,decreasing more or less,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sparity in their mental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Conclusion:The integrated psychological interference model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improving students'mental health,and deserves further discussion while being promoted.
mental health;nursing student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interference;model
B844
A
1672-447X(2012)02-0119-003
2012-02-15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8sk531)
王玉蓉(1968-),安徽巢湖人,巢湖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分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婦產科護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曲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