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干事與烏紗帽
■陳魯民
1957年6月1日,毛澤東同志告誡吳冷西:“你到《人民日報》工作,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準備遇到最壞的情況,要有‘五不怕’的精神準備。這‘五不怕’就是:一不怕撤職 ,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就敢于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
這五不怕,其實最核心的是怕丟烏紗帽。黨和政府歷來治官很嚴,對我們各級官員的要求規(guī)定有很多條、很多款,其實聚焦起來最基本的就是兩條:一是干事,二是干凈。如果能做到這兩點,上級滿意,民眾擁戴,烏紗帽自然安全無虞,且還會得到提拔重用。干凈即廉潔從政,此處且不說,那是另一個大題目。就說干事,還可以再細分為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而作為上級領(lǐng)導,則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大開綠燈,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想干事,就是有抱負、有理想、有追求,想為國家為人民干些事。對一個干部來說,想干事的愿望,來自于“在其位、盡其責”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來自于促進發(fā)展的緊迫感,來自于心系群眾的公仆情懷。只有想干事,才能“遇事往前邁步”,勇于擔當。
讓能干事的人有平臺。能干事,就是能力強,水平高,善于協(xié)調(diào),長于組織,會揚長避短,審時度勢,能集中力量,鼓舞士氣,科學管理。我們做任何工作,光喊重要不行,光有熱情不夠,光表決心也沒用,必須有干事的本領(lǐng)、有務(wù)實的能力,用行動來說話,用實干來證明。對這些能干事的人,要給他們提供干事的平臺,授予他們必要的職位和權(quán)力,使他們有長袖善舞的舞臺。
讓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就是能克服困難,艱苦奮斗,把事情干成;能殫精竭慮,宵衣旰食,使事業(yè)成功。對于干成事的人,既要給予精神鼓勵,也要給予物質(zhì)獎勵,還要重用提拔,大張旗鼓進行宣傳,因為這也是一種用人導向,就是要讓大家看到,遇事往前邁步的人,把事情干成的人,就是有前途,就是受肯定,就是風風光光,讓人羨慕。
當然,想干事,“遇事往前邁步”就可能會出紕漏,會失誤,會帶來一定風險,甚至會因為重大失誤而丟掉烏紗帽。但是,我們?nèi)匀豢吹匠汕先f的干部,以高昂的斗志,火熱的激情,帶領(lǐng)群眾在創(chuàng)業(yè)的路上迅跑。他們遇事情不避斧鉞,干工作不畏艱險,改革敢第一個吃螃蟹,創(chuàng)新敢為天下先,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局面在他們手里打開,事業(yè)在他們身上輝煌。
要想保險,遇事“往后退步”肯定最保險,因為,不干事自然不會有失誤,不作為肯定不會有紕漏,不沖鋒陷陣就不會中彈負傷。宋代有個官員叫王圭,《宋史·王圭傳》記:“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lǐng)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時人諷他為“三旨相公”。這種不干事,無追求,遇事“往后退步”的“三旨相公”,今天仍有不少,他們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尸位素餐,難負眾望,遇事情往后退,遇名利向前沖,這種官場混混,如果在古時尚能濫竽充數(shù),今天可是不好混了,民意測驗,上級考核,政績檢查,關(guān)關(guān)難過,早晚要被歷史和人民淘汰,“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book=79,ebook=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