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平
1976年10月6日,毛澤東逝世后的第二十七天,“四人幫”終于被打倒了。
但胡喬木怎么也不會想到,“四人幫”倒臺以后,他竟依然受到嚴厲的指責。他因想見毛澤東最后一面給江青寫的信竟被人誣為“效忠信”;更讓他沒想到的是,迫于毛主席指示的壓力不得不寫的“揭批”材料,也被他人死揪著不放……
毛澤東逝世后,中共中央組織機關(guān)單位的負責人都去守靈,唯獨胡喬木沒有資格。這對胡喬木來說,是不公平的。他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了20多年,槍林彈雨一路走來,有生里來也有死里去,有苦中樂也有樂中苦,但革命終于成功,晴總多于陰,喜總大于悲。如今,毛澤東離開了這個世界,作為毛澤東生前最喜歡和信任的秘書,胡喬木無論如何都希望自己能有個機會跟主席告?zhèn)€別。無奈之中,胡喬木就給汪東興和江青寫了一封信,請求見毛澤東最后一面??上攵嗖豢赡艽饝?yīng)這個幫鄧小平而與她唱“對臺戲”的胡喬木的。
1977年3月4日,國務(wù)院辦公廳突然宣布國務(wù)院政研室解散,原因就出在胡喬木給江青寫的所謂的“效忠信”上。原來,這封信在毛澤東逝世后,江青竟然把它公開印發(fā)出來,這下子給胡喬木的打擊更大了。胡喬木說:“我要求參加向主席遺體告別,就寫了一封信給汪東興并轉(zhuǎn)江青,其中有一句話:對于江青在政治局對我的教導和批判,終生難忘?!边@些話,在“四人幫”倒臺后,確實令許多看到這封“效忠信”的人感到意外和氣憤,就連胡喬木的家人也都埋怨他:“你怎么這樣寫???”
胡喬木為什么要這么寫呢?其實,胡喬木寫這封信的心情是十分復(fù)雜和矛盾的,用他自己的話說,寫信的原因就是“要對得起主席,想報答主席”。因為江青在政治局會議上多次公開批判他,說他“對毛主席忘恩負義”。為了能見上毛澤東最后一面,胡喬木既委屈,又悲傷,為了“報答毛主席”,抱著這個單純意念的他萬不得已給江青寫了這封信,說了違心的話。歷史有時候總是這樣的滑稽這樣的捉弄人。胡喬木不是政客,65歲的他,或許不會想到本來簡單的事情帶來的會是紛繁復(fù)雜又意料不到的后果。
1977年5月24日上午,王震和鄧力群就帶著胡喬木的檢討信來到了鄧小平的家中。
鄧小平笑著說:“這沒有什么,對這事我沒有介意。要喬木同志放下包袱,不要為此有什么負擔。他寫的材料我看了,沒有什么嘛。說到批我嘛,不批也不行嘛。當時主席講話了,四號文件發(fā)下來了,大家都批,你不批不是同主席唱對臺戲?至于揭發(fā)我說過的話那就更沒有什么問題。我過去這樣講,我現(xiàn)在仍舊這樣講,你告訴喬木同志,不必寫信或?qū)懽晕遗u了。”
針對胡喬木在“反擊右傾翻案風”時政治上動搖的問題,鄧小平卻說:“喬木不是政治上動搖,是軟弱。喬木是我們黨內(nèi)的第一支筆桿子。過去黨中央的很多文件都是他起草的。毛主席盡管對他有批評,可是一向重視他。有幾個人聯(lián)合起來反對他……結(jié)果主席沒有辦法,只好不用?!敝松迫危@就是鄧小平的高明之處。
在談到編輯《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時,鄧小平再次專門贊揚胡喬木,說:“《論十大關(guān)系》這篇是誰整理好的?這事我可以作證,是喬木同志主持,整理了好幾稿才搞成。在這以前搞了幾遍都不行。這次文字上下的工夫很不少。整理后的文字,理論、邏輯很嚴密,成了一篇理論文章,哲學文章。《論十大關(guān)系》是《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新發(fā)表的文章中最重要的文章??偠灾瑔棠具@個人還是要用。至于怎么用,做什么工作,要找同志商量、交換意見。他這個人缺點也有。軟弱一點兒,還有點兒固執(zhí),是屬于書生氣十足的缺點,同那些看風轉(zhuǎn)舵的不同?!?/p>
這次談話結(jié)束的時候,鄧小平再三叮囑鄧力群,說:“請你告訴喬木同志,要解除包袱,不要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