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奧,周重威,李明宇
(1.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74;2.寧波賽維思機械有限公司,浙江寧波315135)
拆卸是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解除對零件造成約束的各種聯接,將產品零部件逐個分離的過程。拆卸序列規(guī)劃,本質上是一個NP 難題,當裝配體中零件數量增加時,可拆卸序列的數量也會呈現出指數級的增長。
在解決拆卸序列規(guī)劃問題時,大多數學者利用網絡圖結合圖論和相關搜索方法,來處理此類問題。
Veerakamolmal 和Gupta 于1997年提出通過產品的模塊化的特點以最小化拆裝時間和費用,得出一個高效的拆裝序列[1]。
Gungor 和Gupta 提出一個拆裝的啟發(fā)式算法[2]。
Moore 等用Petri 網對復雜產品優(yōu)先關系建模來進行拆裝過程規(guī)劃[3]。
在國內,江吉彬、劉志峰等,提出一種基于工程語義信息的規(guī)劃算法,解決拆卸序列規(guī)劃理論算法存在的求解空間過大的問題[4]。
趙樹恩和李玉玲采用將模糊推理Petri 網與矩陣運算相結合的形式化推理算法,實現產品拆卸序列決策[5]。
為得到滿足產品要求的拆卸序列,且提高拆卸序列規(guī)劃的效率及實用價值,本文依據關聯矩陣和干涉矩陣,產生滿足幾何約束、且經初次優(yōu)化的裝配序列。其后,應用遺傳算法優(yōu)化上述初次優(yōu)化的裝配序列,以得到滿足生產實際的拆卸序列規(guī)劃。
本文主要從3個方面簡化拆卸模型。
(1)緊固件及其附件的簡化。在裝配或拆卸的過程中,緊固件及其附件,可以看成普通零件之間的約束。當完成約束或解除約束時,緊固件及其附件即完成拆除。為保證零件間的約束關系完全,將部分標準件消隱,且部分標準件與相接觸的零件相固連。
(2)裝配體子裝配的分離。對子裝配體的定義,直接影響到子裝配體的分離。對子裝配體的定義如下:
子裝配體中零件之間的聯接關系,使子裝配體成為一個不可自發(fā)分離的子結構,即子裝配體為穩(wěn)定結構;
子裝配體中零件裝配完畢后,不影響原裝配體中其余零件的裝配。
(3)基礎件的選擇。基礎件作為最后拆卸的零件,對其優(yōu)先選擇,可以縮小搜索空間。但是基礎件仍然參與聯接矩陣與干涉矩陣的生成,會對拆卸產生約束作用。
產品是通過零件以一定的裝配關系聯接而成的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裝配體。本文主要討論兩類基本約束關系:接觸關系與可拆卸聯接關系。
設裝配體P 由N個零件組成,用
來表示所有零件的集合,
W={w1,w2,…wm…wN|wm綴P,且wm互異}
表示一條拆卸序列。
用布爾量B =(pi,pj)表示零件pi與零件pj的聯接關系。
對于B=(pi,pj)有如下的約定:
干涉是拆卸過程中零件之間的空間制約關系及其相關性的反應。當拆卸方向選擇與笛卡兒直角坐標系相同時,零件的拆卸干涉關系,指的是若產品中零件pi對零件pj的拆卸在 K(K =±X,±Y,±Z)方向上形成干涉關系,則表示在零件pi拆卸完成前,零件pj無法沿K方向拆卸。干涉關系可用干涉矩陣G 來表示,即:
其中,
gijk表示零件pi對零件pj在K方向拆卸的干涉情況。
gijk=0表示無干涉,gijk=1表示干涉存在。
規(guī)定當gijk中i=j 時,gijk=0。
由于gijk在某個坐標軸正方向與gjik相同坐標軸反方向有相同值。
滿足幾何約束的拆卸序列流程圖,如圖1所示。通過識別標準緊固件,可獲得各零件間的可拆卸聯接關系。
圖1 序列生成流程圖
本文中,當存在可拆卸緊固聯接時,必須保留標準緊固件(如螺栓)而消隱其附件(如螺帽、墊圈等),且將標準緊固件與其后拆除的第一個零件視為一個零件。
拆卸序列生成時,參考遺傳算法中輪盤賭的方式,優(yōu)先選取與被拆零件有聯接關系的零件作為后續(xù)拆卸對象。其中可拆卸聯接關系作為第一選擇,接觸聯接關系作為第二選擇,無接觸聯接關系作為第三選擇,通過依次選擇滿足要求的零件,可保證拆卸序列得到優(yōu)化。
本文在遺傳運算的過程中,考慮交叉與變異后拆卸序列的幾何可行性,對于不滿足幾何可行性的拆卸序列,將其舍棄,直到得到足夠數量的滿足幾何可行性的子代。
拆卸時間的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拆卸的效率與拆卸的復雜程度。因此,本文從縮短拆卸時間的目標,來優(yōu)化拆卸的序列??紤]的主要因子有:拆卸方向變換時間、拆卸工具與夾具變換時間。
(1)拆卸方向變換時間。ot(i,w)表示序列W 中零件pi的重定向時間,定義如下:
其中,t1為拆卸方向旋轉90°時的拆卸方向變換時間。OT(i,w)表示序列w 中前I個零件的重定向時間之和
(2)拆卸工具變換時間。tt(i,w)表示序列W 中拆卸第i個零件時的拆卸工具變換時間。一般而言,工具之間的變換時間,隨著工具的不同而不同。為簡化,本文假定工具間的變換時間相同,為t2,則有
TT(i,w)表示序列W 中前i個零件拆卸時的拆卸工具變換之和
(3)拆卸夾具變換時間。拆卸工具與拆卸夾具基本相同,同理可以定義t3、ct(i,w)、CT(i,w)。
除去零件的基本拆卸時間,拆卸序列W 中前i個零件拆卸所需要的時間為DT(i,w),則有
為保證適應度值隨時間增加而減小,且適應度函數為正值,定義適應度函數為
其中,C為常數,且C叟DT(i,w)。
(1)編碼。本文采用實數編碼的方法,在基因組中表達裝配體中零件的信息,利用4位碼編碼。
(2)選擇操作。本文采用輪盤賭的方式,來執(zhí)行選擇操作,即適應度較高的拆卸序列被選擇參與交叉與變異的概率較高。
(3)交叉操作與變異操作。為簡化計算,本文利用吳昊所使用的交叉算子[6]與劉誠提出的變異算子[7]完成交差與變異操作。
(4)拆卸序列幾何可行性判斷。利用干涉矩陣,對序列中零件依次檢測其可拆性,若出現某零件與未拆除零件發(fā)生干涉,則摒棄此條拆卸序列,重新進行交叉與遺傳操作,直到生成滿足幾何可行性的拆卸序列。
本文遺傳算法的操作流程圖如圖2。
圖2 遺傳算法流程圖
圖3是某裝配體的裝配示意圖,該裝配體由11個零件組成,選擇零件11 作為基礎件。
圖3 某產品裝配圖
為優(yōu)化該裝配體的拆卸序列,給定以下初始條件:
初始種群數popsize為10、交叉概率pc=0.8、染色體內部突變的概率pm=0.05,C=500。
利用聯接矩陣與干涉矩陣,通過Matlab 編程,得到滿足幾何約束的部分拆卸序列如下:
計算得到的每一代的最大適應度值如圖4所示。
圖4 子代中最大適應度值
仿真生成的拆卸序列如表1所示。
表1 拆卸序列規(guī)劃結果
本文獲取了聯接矩陣和干涉矩陣,構建了產品拆卸模型。利用干涉矩陣和聯接矩陣,產生滿足幾何約束,且經過初次優(yōu)化的拆卸序列。利用優(yōu)化的遺傳算法,對拆卸序列進行了優(yōu)化。最后,利用一個實例,來驗證了本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此種遺傳算法的可行性。
[1]Veerakamolmal P,Gupta S M,McLean C R.Dis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C].In: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Automation,Bangkok:Thailand,1997.
[2]Gungor A,Gupta SM.A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Disassembly Processes [J].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7,33(1):329-332.
[3]Moore K E,Gungor A,Gupta S M.Petri Net Approach to Disassembly Process Planning for Products with Complex AND/OR Precedence Relationship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5(2):428-449.
[4]江吉彬,劉志峰,劉光復.基于工程語義信息的拆卸序列規(guī)劃算法研究[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tǒng),2006,12(4):625-629.
[5]趙樹恩,李玉玲.模糊推理Petri 網及其在產品拆卸序列決策中的應用[J].控制與決策報,2005,20(10):1181-1184.
[6]吳 昊,左洪福.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產品拆卸序列規(guī)劃[J].中國機械工程,2009,20(6):699-703.
[7]劉 誠,付宜利.引入基因修復技術的產品裝配序列規(guī)劃方法[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42(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