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煜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河南鄭州 450006)
隨著社會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全世界的抑郁癥患者已達2億多,輕者為心境抑郁、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睡眠障礙等,嚴重者有焦慮、思維反芻、自傷、自殺觀念,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給社會家庭帶來極大的負擔和壓力,嚴重威脅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身心健康。有資料[1]顯示,對抑郁癥的識別及治療已引起衛(wèi)生部門的高度重視,治療抑郁癥的研究也很多,但療效不佳,臨床上仍有40%~50%的抑郁癥患者首次治療療效不佳,甚至無效。2010年10月—2011年5月,筆者采用疏肝解郁湯聯(lián)合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40例,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住院或門診抑郁癥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男 21例,女 19例;年齡 18~65歲,平均(34.5 ±4.7)歲;病程6 個月 ~4 a,平均(2.0 ±0.6)a。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18~65歲,平均(36.5±5.2)歲;病程 5 個月 ~4 a,平均(2.0 ±0.7)a。2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2];性別不限,年齡18~65歲,漢密斯頓抑郁量表(HAMD 17項)評分≥18分[3];由患者本人或其法律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中醫(yī)辨證分型屬于肝氣郁滯型[4]。
①有嚴重自殺傾向者;②伴有癲癇等嚴重軀體疾病者;③哺乳期、妊娠者;④無人監(jiān)護或不能按醫(yī)囑服藥者;⑤有嚴重藥物過敏者。
所有病例入選前均未采用抗抑郁藥物及中藥治療。對照組給予氫溴酸西酞普蘭片(由喜普妙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273005)20 mg,早飯后頓服。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chǔ)上加服自擬疏肝解郁湯。處方:柴胡12 g,香附12 g,郁金12 g,白術(shù)12 g,茯苓12 g,石菖蒲10 g,薄荷6 g,珍珠母2 g(研末吞服)。加減:失眠者,加棗仁15 g、五味子9 g;便秘者,加炒大黃9 g;煩躁者,加麥冬12 g。每日1劑,水煎溫服。
2組均以10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4個療程。
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臨床總體量表—療效總評量表(CGI-SI)評定臨床療效,副反應(yīng)量表評定藥物不良反應(yīng),于入組時及治療第2,4,6周末各評定1次。入組前及第6周末各檢查1次血尿常規(guī)、心電圖、肝功能、血壓,以有臨床意義的改變來評定藥物的安全性與耐藥性。
治愈:HAMD減分率≥75%。有效:HAMD減分率50% ~74%。好轉(zhuǎn):HAMD減分率25% ~49%。無效:HAMD減分率<25%。
見表1。2組對比,經(jīng) Ridit分析,u=2.24,P <0.01,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2組療效對比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HAMD及CGI-SI評分對比分,±s
表2 2組治療前后HAMD及CGI-SI評分對比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
組 別 例數(shù) 時間HAMD CGI-SI治療組 40 治療前27.98 ±4.80 4.91 ±1.62治療后 7.46 ±4.58**# 2.24 ±1.33**對照組 40 治療前 28.12±4.15 4.87±1.66治療后 9.60±4.71** 2.19±1.21**
2組藥物不良反應(yīng)出現(xiàn)均以治療初期2周內(nèi)較明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治療組的不良反應(yīng)多能明顯緩解。治療組出現(xiàn)出汗、失眠、口干、惡心、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yīng)6例,對照組出現(xiàn)口干、出汗、失眠、惡心、食欲下降、疲乏、性欲下降等不良反應(yīng)17例,2組對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性疾病,表現(xiàn)為一種持久的抑郁狀態(tài),伴情緒低落、軀體不適和睡眠障礙等癥狀,是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病,是一種患病率高、復(fù)發(fā)率高及自殺率高的精神疾病。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對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仍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5-羥色胺(5-HT)功能活動降低使患者心情抑郁、食欲減退、運動活動減少的學說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抑郁癥屬中醫(yī)學“郁病”、“臟躁”等情志疾病范疇,中醫(yī)學認為,情感活動以五臟功能活動為基礎(chǔ),五臟的功能活動又依賴于氣機的調(diào)暢,故情感活動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guān)。張海男等[5]以發(fā)放專家問卷形式進行抑郁癥中醫(yī)證候的調(diào)查,抑郁癥各類中醫(yī)證候累加總分較高者依次為:肝郁氣滯證、肝郁脾虛證、肝郁痰阻證、心脾兩虛證、肝郁血瘀證,提高以肝郁為主的證候是抑郁癥的常見證型。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升提中氣,郁金活血、行氣、解郁,3者共奏疏肝理氣解郁、肝氣條達,為君藥;茯苓、白術(shù)、石菖蒲、薄荷開竅解郁,珍珠母寧心安神。諸藥合用,肝郁得解,肝血得養(yǎng),脾氣得健,郁癥自除。西酞普蘭是選擇性最強的5-HT再攝取抑制劑,其不影響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去甲腎上腺素(NA)的攝取,廣泛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抑郁癥[6],療效可靠。疏肝解郁湯聯(lián)合西酞蘭治療抑郁癥安全性高,依從性好,且遠期療效穩(wěn)定。
[1]Triveddi MH,Rush AJ,Wisniewski SR.et al.Evaluation of outcomes with citalopram for depression using measurementbased care in STAR D: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J].Am J Psychiatry,2006,163(1):28-40.
[2]陳彥方.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
[3]張明園.精神科量表評定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
[4]胡隨瑜.1977例抑郁癥患者中醫(yī)不同證候構(gòu)成比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3,5(10):1312-1314.
[5]張海男,胡隨瑜,陳澤奇,等.抑郁癥常見中醫(yī)證候類型第一輪專家問卷分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7(6):519-520.
[6]陳永麗.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21(23):3123-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