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娜,趙文超
(1.鄭州大學第附屬二醫(yī)院腫瘤內科,鄭州450014;2.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生理學教研室,鄭州 450052)
PBL教學法在腫瘤內科見習教學中的應用
韓 娜1,趙文超2
(1.鄭州大學第附屬二醫(yī)院腫瘤內科,鄭州450014;2.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生理學教研室,鄭州 450052)
目的 探討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BL)對腫瘤內科見習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5月在腫瘤內科見習生帶教中試行PBL教學法,采用考核和問卷調查有方式對PBL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結果 采用PBL教學模式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習興趣,學生的考試成績較高,師生反應良好。結論PBL教學法在見習生中顯現(xiàn)出很大的優(yōu)越性,值得推廣應用。
PBL;醫(yī)學教育;腫瘤內科;見習生;教學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其強調以問題為中心、多種學習途徑相結合,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1-3]。鄭州大學第附屬二醫(yī)院腫瘤內科在對見習生帶教過程中,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 (PBL),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用在我科見習的2004及2005年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共180人,隨機分為PBL組和LBL(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組,每組90人。2組學生教育背景 ,授課教師均相同,男女比例相似,且理論成績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LBL組采用以教師為主體、以主題為導向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PBL組實施 PBL教學法,具體步驟。
1.2.1 資料準備 對腫瘤內科見習生教學的內容進行整理,制定PBL的詳細計劃和內容,編寫出用于PBL的教案,準備典型病例(肺癌2個,胃癌2個)。
1.2.2 教師培訓 對即將進行見習帶教的老師進行培訓,并要求其試講,確保帶教老師掌握PBL教學方式并能對見習生教學中貫徹實施。
1.2.3 在帶教中實施PBL PBL組中90名學生隨機分為9個小組,每組10名,選一名為組長。在授課前2周將相應病例資料發(fā)給學生,提出問題假設,各組學生針對每份病例資料分析、整理。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收集的資料做出答案和總結,形成討論提綱或制作幻燈片。授課當日9組集中討論。每組選1名同學作總結發(fā)言,其他同學和指導教師共同參加討論,討論主持人由同學輪流擔任。討論最后由學生針對本次內容的重點、難點作課程總結。指導教師針對具體情況可作必要點評,并對學生討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補充,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χ2檢驗對2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課堂效果 采用PBL教學,將原來由老師授課的單向教學轉變?yōu)閷W生討論結合老師指導的雙向互動。課堂氣氛較之以往更為活躍。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更為強烈,并能提出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2 考試成績 進行統(tǒng)一命題考試,統(tǒng)一閱卷。試題采取百分制,分為基礎知識考核(50分)、分析問題能力考核(30分)、解決問題能力考核(20分)三部分結果顯示:接受PBL的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于接受LBL的學生,差異有顯著性(P<0.05) ,見表 1。
表1 PBL和LBL見習生考試成績比較(n=90,±s)
表1 PBL和LBL見習生考試成績比較(n=90,±s)
注:與 LBL 組相比,1)P <0.05。
組別 理論知識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PBL 組 45.15 ±2.56 24.36 ±3.761) 16.54 ±1.801)44.53 ±2.97 20.03 ±3.09 13.01 ±1.67 LBL組
2.3 教學效果調查 共下發(fā)調查表160份,有效回收160份。87%的學生認為 PBL教學法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法;82% 的學生認為學習效率較高;85%的學生認為能夠全面準確地獲取患者的臨床資料,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提高了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90% 的學生認為能夠開拓學習思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有4%的學生認為PBL不好,使得自己對所學的內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另有2%的學生認為PBL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PBL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創(chuàng)立,并很快在北美多所醫(yī)科學校中推廣及發(fā)展[4]。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xiàn)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5]。醫(y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只是與疾病相關理論知識,實際工作中須不斷地再學習,不斷地自我總結,而PBL教學模式正是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病例,通過學生自學,教師啟發(fā)引導獲取新的知識,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及能力。能夠在遇到問題時,積極主動地通過查閱專業(yè)書籍、收集網(wǎng)絡資源,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目的性[6]。并活躍課堂氣氛。上述PBL教學實踐的結果也提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取得比LBL更好的效果,課堂氣氛活躍,考試成績提高。
此外,PBL組學生在分析病例、查找資料、組織材料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供解決的方案,使理論和實踐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融為一體。教師通過引導及精講,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PBL組學生在處理臨床實際病例時,思路清晰,思考全面。最后,PBL教學的課堂亦是展現(xiàn)個人能力的地方,通過討論和辯論,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辯論的才干。學生在小組討論中,求同存異,形成共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盡管PBL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具有許多優(yōu)越性,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需要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來提供網(wǎng)絡資源、圖書資源,也需要指導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知識更新?,F(xiàn)代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大學生在接受現(xiàn)有既定科學基礎知識之上,著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PBL教學正是適應這一要求,并顯現(xiàn)出很大的優(yōu)越性,值得推廣應用。
[1]楊耀防.典型的以問題為中心教學過程剖析[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1994,15(4):50.
[2]Mc Parland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5):859.
[3]Doehy F,Segers M,Van denBossche P,et al.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analysi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13(3):533.
[4]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等.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2001,22(2):36-38.
[5]吳升華.論PBL醫(yī)學教育模式醫(yī)學與哲學[J].醫(yī)學與哲學,2000,2(12):48 -49.
[6]Langelotz C,Junghans T,Gunther N,et al.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surgery.Increased motivation with less teaching personnel.Chirurg,2005,76(5):481-486.
G 642.4
B [
1008-9276(2012)02-0245-02
2011-12-05
韓 娜(1977-),女,河南省唐河縣人,碩士,主治醫(yī)師,從事腫瘤科內科臨床工作。
[責任編校:蔡秀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