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德
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四川廣元 628200
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在開羅召開的“國際人口與發(fā)展大會”上號召世界各國政府通過實施初級衛(wèi)生保健,對各年齡階段的所有人群提供生殖保健服務,即“到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務”的行動目標,我國政府莊嚴承諾目標。 所以男性在計劃生育或生殖健康工作中本應分享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可是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總認為生育、節(jié)育、不育似乎只是女性的責任,故在政策和服務上更多的是針對女性,對男性在計劃生育的服務經常被忽略。 “當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制定和實施計劃生育和生殖健康規(guī)劃是已將男性作為重要的服務對象。 這是由于各國正在日益地認識到男性的生殖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而且其健康狀況和行為也影響到婦女的生殖健康”[1]。 隨著國家計劃生育項目,特別是近年來生殖健康項目的開展, 使男性參與項目活動順理成章地成為項目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必然趨勢。2011年,該縣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展了一次男性生殖健康檢查,該文就該縣男性生殖健康檢查情況作如下分析。
全縣35 個鄉(xiāng)鎮(zhèn)參檢男性共3 475 例,16~71 歲,平均年齡(49±3)歲。
先咨詢分類,勃起功能障礙,射精功能障礙通過咨詢就獲得診斷,再進行體檢診斷如包莖、包皮過長等疾病,需輔助檢查的如淋病、尖銳濕疣等送實驗室檢查確診。
男性參與生殖健康檢查共3 475 人,其中發(fā)現有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睪丸鞘膜積液,包莖、包皮過長,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礙等疾病。 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睪丸鞘膜積液,包莖、包皮過長,附睪、睪丸炎,精囊炎等疾病是通過體檢發(fā)現;前列腺炎通過問卷初篩后醫(yī)院確診;勃起功能障礙,射精功能障礙通過咨詢獲得。 見表1。
表1 生殖健康檢查統(tǒng)計表
參加檢查對象為年齡16~71 歲男性,共3 475 例。 檢查出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13 種,患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1 338 例,泌尿生殖系統(tǒng)患病率38.5%,患病種類多,患病率較高。這與近幾年女性生殖疾病檢出率呈下降趨勢相比,也驗證了男性生殖健康檢查是被忽略了的。未婚男性僅2 例參加檢查,其中1 例為包莖,1 例為睪丸鞘膜積液,參檢得病率100%。 “在我國男性青少年的生殖健康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2]”。 男性生殖道感染危害大,有專家表示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男性不育癥原因之一。 “男性生殖健康形勢十分嚴峻,全球約有3 億男性得不到合理的計劃生育服務,其中10%為不育癥”[3]。 本次檢查未發(fā)現不育癥患者,并不能說明我縣沒有不育癥患者,原因可能一是疾病的發(fā)生還未達到不育這樣嚴重的地步,二是與調查方式有關,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出于隱私保護的目的而未向調查者說明, 并且此次檢查還有瑕疵的是沒有做精液分析。 檢查中還查出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等性傳播疾病患者10 余例,此類疾病具有傳染性,很有可能其家人已被傳染。 近年來,性傳播疾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這就使得男性生殖道感染高危人群迅速擴大,而由于男性生殖道感染的原因也對女性生殖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 積極預防和治療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是降低男性不育癥發(fā)病率的重要對策,同時也可減少殃及女性生殖道感染而引起女性不孕。 勃起功能障礙是此次檢查中發(fā)現最多的疾病,原因可能是該疾病是依靠患者的主觀描述發(fā)現獲得的, 二是本次參檢對象年齡偏大,勃起功能障礙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是一類隨年齡增大而功能減退的常見疾病,這是每個男人都要經過這樣的變化。每例勃起功能障礙患者都得到檢查組醫(yī)生的心理治療。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睪丸鞘膜積液、包莖、包皮過長、前列腺炎等疾病患者被建議去醫(yī)院治療。
此次檢查是通過男性生殖健康檢查項目運作發(fā)現了大量的臨床病例,充分說明是有必要把男性生殖健康檢查納入日常服務工作,計生技術服務隊伍有能力搞好這項工作。 進一步加強男性生殖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服務水平,實施優(yōu)質服務,關愛男性健康,考慮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性質等特點,計生技術服務部門及需開設男性??崎T診進行心理、物理診治,一是拓寬了計劃生育服務領域,二是力爭使每位男性都獲得生殖健康保健服務,及時預防、發(fā)現、診治、阻斷男性(甚至是女性的)生殖道疾病。
[1] 劉云嶸.重視、促進和充分發(fā)揮男性在生殖健康中的作用[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4(4):5-7,25.
[2] 張河川.影響未婚青年“生殖健康男性參與”的相關因素研究[J].醫(yī)學與社會,2003(4):14-16.
[3] 肖新民,張思孝.男性生殖健康的現狀與問題[J].四川醫(yī)學,2005,26(2)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