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衛(wèi)華
【摘要】古詩詞如果添加審美教育,那么必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主要是結合歷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探析關于高中語文古詩詞審美的對策。
【關鍵詞】古詩詞;審美;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
縱觀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學,不得不承認,在古典文學這一方面,詩詞歌賦上取得的成就是最值得人們矚目的,如夜明珠一般有著掩飾不住的光芒。每一首詩詞歌賦都如同一幅畫一般,蘊涵著無限的美。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古詩詞教學也越來越引起關注,可見古詩詞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古詩詞鑒賞是直接或間接培養(yǎng)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的古詩詞教學,讓學生漸漸喜愛上這種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學,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就如同一杯濃郁的茶,值得我們細細地,慢慢地,一品再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把這些無與倫比的精神結晶細致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面前。它們定如美酒一般,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在這絕世的佳釀之中,潛移默化中熏陶了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升華。
但是,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中國古詩詞鑒賞長久以來都是普遍被忽視的。為了應付高考,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完成學校分配的教學任務,這種分值不高且拿分不是很容易的古詩詞就往往一帶而過了,嚴重制約了古詩文的鑒賞和以此為基礎的美育教學。作為高中的語文教師,作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改善這樣的局面,積極探索,尋求提升學生在古詩詞方面的審美能力的方式。對于有責任,也有義務針對這種情況,找到高中語文古詩詞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相應對策,下面是我結合教學經(jīng)驗總結的幾點措施:
一、情景設置,提高審美情趣
古詩詞的學習,不能像傳統(tǒng)教學那般刻板無味,適當?shù)膭?chuàng)設情境,是可以提起學生興趣的方法之一,通過這個來陶冶性情,進而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品隨之普及,采用現(xiàn)代化設備教學,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此,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來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時,通過多媒體展示李煜時期的歷史、政治背景,通過多媒體展示關于宋代歷史、政治的相關知識,介紹李煜曲折起伏的一生,學生隨著介紹仿佛走進了李煜所處的那個南唐小國,它的風雨飄搖,岌岌可危,同學們都仿佛身臨其境??粗倌陼r的李煜與周后間的琴瑟和鳴,花前月下,是怎樣的一種羨慕;看著周后死后的南唐后主是怎樣的一種悲痛欲絕;看李煜被趙匡胤擒為俘虜是怎樣的一種悲涼;看李煜被賜死時是怎樣的一種惋惜,傷感啊。或許我們會對娥皇女英共侍一夫的千古佳話更為感興趣,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對李煜詩詞的喜愛,細讀他的作品,便可體會到“史家之不幸,詩家幸”是怎樣的高度贊賞啊。出生帝王之家,卻沒有坐擁天下的雄心壯志,偏偏命運弄人,哥哥相繼而亡,李煜被迫繼承王位,善辭工,通音律的才子,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他的結局是可想而知的,令人傷感,嘆息。他不幸的遭遇導致他詞的風格發(fā)生巨大轉變,前期詞大多描寫宮廷生活和男歡女愛之情,風格柔靡;后期詞大多抒發(fā)亡國之和懷舊傷今之情,風格沉郁。又如學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讓同學們講述當年的赤壁之戰(zhàn)的場景,“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备惺苤荑さ臍庥钴幇?,足智多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受那大氣磅礴的雄偉壯闊;“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感受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涼。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的思維隨著老師的演講而轉動,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詩詞朗誦,激發(fā)審美情感
俗語講:“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其實在語文學習中,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段落、篇章情感,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進入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使他們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有助于深入體味課文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密切讀與寫、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聯(lián)系,提高表達能力。古人做詩其實就是吟詩。我們可以通過吟誦感受作者的心聲,和作者進行交流。誦就是有節(jié)奏地讀,誦讀既可以感受古詩詞特有的音樂美,還可以體會那種情感的涌動。誦讀時,可以根據(jù)作者情感的變化隨之變化自己的音調,情緒時而激昂時而平緩,都要自己掌握好詩詞情感表達。還有誦讀時停頓也是很有講究的,要嚴格根據(jù)詩詞的節(jié)奏來讀。比如《春曉》,這是一首格律詩,朗誦這首詩時,應該注意每個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詩的節(jié)奏。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jié)奏感。如果詩歌豪邁一點,大氣一點,則可以由男生誦讀,如《沁園春·長沙》、《念奴嬌·赤壁懷古》、《將進酒》等,《孔雀東南飛》就適合男女分角色誦讀,讓學生們在誦讀中放松自己、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感!
三、鑒賞詩歌,品味審美意境
長久以來,古典詩歌中形成了許多傳統(tǒng)的意象,有著特定的情感內(nèi)涵。這些意象使詩詞的語言具有暗示性。我們在鑒賞詩歌時,要牢牢掌握這些意象,理解它所蘊含的深刻含義,身臨其境那美妙的意境。如《月下獨酌》是一個精心剪裁出來的場面,寫來卻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獨酌,面對明月與影子,似乎在幻覺中形成了三人共飲的畫面。在這溫暖的春夜,李白邊飲邊歌舞,月與影也緊隨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飲酒的歡樂與憂愁。從詩意的角度上看,二者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正是中國詩歌中的“興”之起源。它從《詩經(jīng)》開始就一直賦予大自然以擬人的動作、思想與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風”等等。李白此詩正應了這“興”之寫法,賦明月與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語堂所說:“它是一種詩意的與自然合調的信仰,這使生命隨著人類情感的波動而波動?!钡谠娭┪玻畎子至髀冻鲆环N獨而不獨,不獨又獨的復雜情思,他知道了月與影本是無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對這個無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結無情游,意思是月下獨酌時,還是要將這月與影邀來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漢”,也在所不辭??梢娞字陋氈星橐训搅撕蔚鹊夭剑≠p析詩歌的過程就是鍛煉審美能力的機會,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就會愛上古典詩詞,會自主的鉆研,古典詩詞鑒賞能力、審美能力自然會提高。
古詩詞審美策略當然是不止這三點的,其他的就需要老師們不斷鉆研,只要堅持不懈,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古詩詞審美策略。
(責任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