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貴
(廣東省中山市阜沙醫(yī)院急診科廣,廣東 中山 528434)
重癥哮喘屬于危急重癥,當哮喘發(fā)生急性發(fā)作時癥狀難以自行控制,可能會引發(fā)呼吸衰竭等。及時有效的搶救重癥哮喘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文觀察機械通氣在重癥哮喘搶救中的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重癥哮喘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診斷均符合支氣管哮喘中的重度哮喘診斷標準。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最小為22例,最大為57歲,平均年齡為(36.8±5.7)歲。以上患者中,突發(fā)性重癥哮喘患者22例,31例患者為在短期治療中無效病情進行性加重,7例患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本組患者均在入院時表現(xiàn)為端坐呼吸、呼吸急促、痰液量多等,均合并有顯著的低氧血癥。
本組患者均給予吸氧治療、解除支氣管痙攣平喘、給予抗生素抗感染等治療無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xiàn)意識改變、呼吸節(jié)律改變、低氧血癥等。對上述患者實施機械通氣。 采用同步間歇指令通氣(SIMV)+呼氣末正壓(PEEP)+壓力支持(PSV)通氣模式。潮氣量為6~8ml/kg,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0~14次,呼氣末正壓為3~8cmH2O,壓力支持為12~20cmH2O。通氣期間觀察患者癥狀改善情況。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血壓和心率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呼吸通暢、神志清楚,氧分壓>60mmHg,二氧化碳分壓<50mmHg,血氧飽和度>90%以上,肺部聽診無哮鳴音時,實施撤機。
測定本組患者實施機械通氣前及撤機前血氣分析指標、呼吸頻率、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均數(shù)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60例患者實施機械通氣后均救治成功,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平均為(15.2±4.8)h。均無發(fā)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本組患者通氣前和撤機前觀察指標測定結果:撤機前呼吸頻率、心率均顯著低于通氣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撤機前pH值、PaCO2顯著低于通氣前,撤機前PaO2顯著高于機械通氣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撤機前血氧飽和度顯著高于通氣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通氣前、通氣12h和撤機前觀察指標測定結果
上世紀60年代,曾有學者提出采用機械通氣救治重癥哮喘,但是由于當時技術條件限制而未能應用于臨床。隨著呼吸機技術提高,采用機械通氣救治重癥哮喘逐漸被人們認可。呼吸機能夠顯著改善患者氣道阻力,對患者呼吸有輔助呼吸作用,能夠有效的改善重癥哮喘時低氧血癥,促進二氧化碳排出,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同時能夠提高患者肺泡的通氣和氧合作用。而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是鼻面罩下的機械通氣,其特點是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患者痛苦小等,所以無創(chuàng)通氣被廣泛應用[1]。而并非所有患者均可采用無創(chuàng)通氣,嚴重意識障礙、低血壓、嚴重低氧血癥、伴有嘔吐、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不能實施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所以,在實施機械通氣時,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無創(chuàng)或者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機械通氣。
但在機械通氣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呼吸道管理,及時對患者呼吸道內分泌進行情況,保持患者起到黏膜濕潤,避免干燥。在應用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同時要給予患者其他支出治療[2,3]。在機械通氣前,向患者講述機械通氣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消除對機械通氣的恐懼感,待到病情穩(wěn)定,呼吸等改善后,及時撤機,防治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
本文結果顯示,機械通氣撤機前,患者心率、呼吸頻率均降低正常范圍內,血氣分析指標也得到顯著改善,血氧飽和度顯著升高,提示在救治重癥哮喘過程中應用機械通氣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救治效果,急救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1]何蓮,胡克.麻醉誘導下機械通氣成功救治10例重癥哮喘的體會[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0):1485-1486.
[2]盧大勇,高曉輝.支氣管哮喘危重發(fā)作并發(fā)呼吸衰竭的機械通氣治療[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7(9):58-59.
[3]毛燁,趙晶,黃麗濱.機械通氣治療危重型支氣管哮喘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