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德
會心今古遠
——評李保平新著《涵養(yǎng)與權(quán)謀》
□王振德
李保平先生的史論新著《涵養(yǎng)與權(quán)謀》見地獨到,視界廣邈,不乏見日高論、伐心妙語。印象最深刻的,是該書的幾個特點。
一是展示歷史的豐富性。書中評析了20位中國古代名人,或為旋轉(zhuǎn)乾坤的當(dāng)朝顯要,或為指點江山的一時名宿;或為寧折不彎的骨鯁重臣,或為摧眉折腰的滑頭大佬,乃至獨秉朝綱、篡權(quán)自立的奸雄……
歷史對于這些影響歷史的宇內(nèi)精英,無不設(shè)下“天降大任于斯”的磨難,甚至磨得肉身傷病、人格變形。其中多數(shù)人不是成了皇權(quán)魔杖下的犧牲品、道德豐碑上的殉葬者,就是成了宦海驚濤里的可憐蟲、政局板蕩中的哈巴狗。歷盡劫波之后,有的人滑出了仁義的底線,甚至將靈魂插上了草標(biāo)。
歷史是史家寫的,且是史家在一定的政治氣候下寫的,因此常常如本書寫到的偽君子王莽一樣,巧加偽飾,粉墨登場,這就需要后世的有識之士剝?nèi)テ洚嬈?,洞察其真面。本書十分注重對比所?chuàng)造的歷史,在對比中細加甄別、辨析,所得出的往往就是歷史的真相。譬如,書中反復(fù)將韓信成功前后對比如是,將韓信與張良對比亦如是。
作者也注重細節(jié)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將等級制度下避諱重重——為帝王諱、為尊親諱、為勝者諱……而被掩蓋、美化了的真實細節(jié)揭示出來,置于聚光燈下,讓讀者了悟赤裸裸的真相及其延伸出來的思想意義,進而受到啟迪和激勵。這,自然也正是讀者所翹盼的。
二是詮釋歷史的詭異性?!叭粼鞫恢渖?,則為善者必懼;若愛而不知其惡,則為惡者實繁?!北緯鴩栏竦刈駨牧诉@一治史要旨,實事求是地揭示謎底,客觀公正地臧否人物。
譬如宋代著名奸臣嚴嵩,絕非呱呱墜地就是一個貪冒的奸宄,相反的,其中年以前堪為一介清流。書中敘述道,嚴嵩出身寒門,囊螢映雪,25歲即中二甲進士,入讀翰林院,成了同僚心目中的“儲相”。孰料,本該春風(fēng)得意的他卻稱病請辭,自是東山高臥,寒窗苦讀。十年磨劍,他已是名滿天下的飽讀之士,朝廷命其復(fù)出,一路飆升,官至宰輔。作者認為,嚴嵩一生經(jīng)歷了六大拐點,有的是幸運的,更多的是不幸的。人到中年,他遭遇了人生第二個拐點,亦即肇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的“議大禮”,一場人間活劇之下,泥船渡河,人人股栗。以是,擔(dān)任禮部尚書的嚴嵩首當(dāng)其沖,震懾于龍顏的陰晴晦明,畏服于皇權(quán)的威逼利誘,屈從于世俗的功名利祿,他一步步滑向了佞幸的不歸路。而其不肖之子嚴世蕃招權(quán)納賄,如蠅逐臭,遭劾被殺,成為其人生的最后一個拐點——從一手遮天拐到一命嗚呼。發(fā)稀齒落的他最后竟至煢煢然餓死在一間守墓人的茅屋里。試想他臨死前,會否高吟杜甫的“茅屋被秋風(fēng)所破歌”?他對自己一生的榮辱毀譽又會作何拷問?
本書總是將歷史人物置于彼時帝王的喜怒好惡、彼地朝廷的陰晴雨霽之大背景下,以一種風(fēng)趣幽默的敘述方式,來觀照歷史長河的一個個跫音、朝堂內(nèi)外的一次次絞殺,令你在輕松、平和的閱讀之中,偶或產(chǎn)生新奇、驚詫和刺激,乃至振聾發(fā)聵的感覺。
三是揭示歷史的現(xiàn)實性。古人云:“察今知古,察己知人;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北緯染邆湟恍┦窌钠毡橐饬x,諸如積累知識、啟迪人生,汲取營養(yǎng)、滋潤心靈,銘記過去、垂訓(xùn)將來等,更兼有獨具匠心的現(xiàn)實性。
其一是提高個人涵養(yǎng)、修養(yǎng),克服褊狹、狂傲、操切的性情和處事風(fēng)格,始終保持一份靜氣,在進取心、平常心和功利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應(yīng)對無常的世事和錯綜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
作者通過剖析這些大人物的命運走向,及其或一以貫之或一生多變的矛盾心理、扭曲性格,來揭示具有普世意義的人生哲理、生命智慧,闡發(fā)修養(yǎng)對于前程命運的影響力。譬如,“韓信在功業(yè)未成之際,不僅‘賤能忍恥卑狂少’,甚而坦然承受‘胯下之辱’,而功成名就之后卻不能放下大將軍的架子,在被劉邦貶為淮陰侯之后,仍以與舞陽侯樊噲比肩為恥,‘生乃與噲等為伍!’”如此這般恃功傲物、任性胡為的結(jié)果,是用其非凡的生命成就了兩句成語——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作者最后一連用了五個排比段,闡釋、嗟嘆身份變化帶來的玄機及巨大成就引發(fā)的危局,可謂醍醐灌頂!
其二是增進權(quán)謀、智謀,克服盲從、盲動和信口開河的魯莽行為。古人云:“狡兔三窟,謀士三策?!睓?quán)無常勢,禍如潮涌,必須無時不運籌,無處不帷幄。正戰(zhàn)、奇戰(zhàn);實戰(zhàn)、虛戰(zhàn);文戰(zhàn)、武戰(zhàn)等無奇不有,也包括折沖樽俎似的舌戰(zhàn),諸如毛遂、藺相如等舌辯高手語妙驚天下,計高泣鬼神。當(dāng)然,這一切都離不開籌劃、權(quán)謀和膽識。再如,“一天在宴會上,寇準不小心胡須沾上了菜湯,丁謂便站起來為座師擦拭??軠市ρ裕骸畢⒄蟪?,乃為官長拂須邪?’這句無心之言嚴重傷害了門生的自尊心。從此,丁謂在心里恨透了寇準。”本來,一句“感謝”即可完勝,而寇天官卻直言賈禍,將大好棋局復(fù)雜化,枉逞赤口白舌之利,不僅被貶,還險些丟命。
往者不諫,來者可追。讓我們通過對本書一篇篇歷史美文的閱讀,砥礪品格、情操,增進智慧、識見,并對照自己身后的腳印,來一次深層次、永久性的內(nèi)省和反思,以便走好下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