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培森,劉克英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病,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均較高。通心絡膠囊是由多種純中藥制成的復方制劑,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解痙等療效。本研究采用通心絡膠囊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1.1 臨床資料 84例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會議關于腦梗死診斷標準[1]。并經頭顱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齡45歲~79歲,平均65歲;病程最短23d,最長68d;其中單灶性梗死13例,多發(fā)性梗死25例,腔隙性梗死4例;重型5例,中型28例,輕型9例。對照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齡43歲~81歲,平均64歲;病程最短21 d,最長62d;其中單灶性梗死11例,多灶性梗死26例,腔隙性梗死5例;重型6例,中型26例,輕型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癥狀、體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每次3粒,每日3次,4周為1療效。對照組口服銀杏葉片,每次2片,每日3次。治療過程中停用其他治療腦梗死藥物(包括擴血管藥、抗血小板藥、降脂藥物),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項目 兩組患者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早晨抽取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液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
1.4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中國卒中量表(CSS)[1]評定?;救汗δ苋睋p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病殘程度為1級~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CS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SS評分比較(x±s) 分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變化(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x±s) mmol/L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x±s)
腦梗死在中醫(yī)學中屬中風范疇,其病機為正氣不足,血瘀痰凝,經脈瘀阻。因而氣血流行不暢而發(fā)生中風,其中許多人因此而死亡,幸存者中半數(shù)以上留有癱瘓、失語等嚴重后遺癥[2]。而血液流變學、微循環(huán)、血流動力學等的改變在腦梗死的發(fā)病和病理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3]。絡病理論是中醫(yī)獨特的理論,通心絡膠囊以絡病理論為指導,制定了益氣活血通絡的獨特組方。方中人參為君,補益心血,使氣旺血運,脈絡通暢。水蛭、全蝎為臣藥,水蛭為入絡活血之佳品,全蝎解痙通絡乃清代名醫(yī)葉天士治絡病的主要藥物。土鱉蟲逐瘀通絡,蜈蚣搜風解痙,蟬蛻熄風止痙,赤芍散血行瘀,均為佐藥。冰片芳香通竅,引諸藥入絡,用為使藥。劉建勛等[4]通過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通心絡膠囊可明顯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程度。對高脂血癥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這從另一方面證實了該藥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功效。近幾年來的研究表明,通心絡膠囊可以降低血管內皮素,防止血管內膜增生,增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含量,因此具有解除血管痙攣,擴張血管,增加腦局部血流量,降血脂,抗凝,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作用[5]。
本觀察表明,通心絡膠囊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有很好的療效,有明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及調脂作用,無肝腎損害,安全性高。
[1] 中華神經科學會.腦血管疾病分類診療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6-383.
[2] 陳彥方,李舜偉.腦部疾病診斷治療學[M].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3:908.
[3] 張文波,石佳泉.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塞血液流變學變化及療效[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08,7(9):734-736.
[4] 劉建勛,尚曉泓,王剛,等.通心絡膠囊對實驗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實驗高脂血癥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97,17(7):425-428.
[5] 吳以嶺.絡病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44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