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強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為臨床上的常見疾病之一,也稱之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主要臨床癥狀為上腹隱痛、腹脹、早飽、惡心、噯氣,以及食欲不振等,但各項檢查均顯示沒有器質(zhì)性病變[1]。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反復發(fā)作、時輕時重等特點,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2]。本研究中,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診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間,我院診治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單純西藥治療)和觀察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每組各44例。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女24例,年齡19.0~58.5歲,病程7個月至11年;44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1例,女23例,年齡19.5~58.0歲,病程8個月至12年。在年齡、性別和病程等方面,兩組患者沒有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10 mg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1粒/次,1次/d;5 mg枸櫞酸莫沙必利分散片,1片/次,3次/d;以及10 mg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1片/次,1次/d,療程為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補氣運脾湯,其組成為15 g黃芪(蜜炙)、10 g梔子、10 g神曲、10 g白術、10 g茯苓、6 g人參、6 g陳皮、6 g川芎、6 g砂仁、6 g制香附、6 g蒼術,以及6 g炙甘草,水煎服,1劑/d,早晚2次服,療程為4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4周,對其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后癥狀積分,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3]①治愈:主要臨床癥狀消失,工作和生活恢復正常。②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生活質(zhì)量明顯提高。③有效:主要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質(zhì)量有所提高。④無效:主要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
1.5 癥狀積分判定標準[4]根據(jù)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5個級別,積分分別為 0、1、2、3、4分:①0級:沒有癥狀。②1級:偶爾出現(xiàn)癥狀,或者癥狀較輕,對工作和生活沒有任何影響。③2級:處于1級和3級之間。④3級:癥狀頻繁,對工作和生活造成明顯影響。⑤4級:癥狀明顯,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升高,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2.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癥狀改善更為明顯,癥狀積分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s)
表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s)
項目 觀察組 對照組 t值 P值上腹痛1.0±0.2 1.6±0.5 2.48 <0.05腹脹 0.6±0.3 1.1±0.5 2.31 <0.05早飽 0.5±0.2 1.0±0.2 2.46 <0.05噯氣 0.5±0.3 0.7±0.4 2.23 <0.05惡心 1.1±0.2 1.7±0.3 2.51 <0.05嘔吐1.6±0.5 1.0±0.3 2.49 <0.05
目前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病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多數(shù)認為其發(fā)病可能與胃及十二指腸動力障礙,以及胃酸分泌異常有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也可以作為誘因,導致消化不良癥狀,從而加重原有的負面情緒,形成惡性循環(huán)。雷貝拉唑作為質(zhì)子泵抑制劑,其個體差異小,具有明顯的抑酸效果;枸櫞酸莫沙必利作為選擇性的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胃動力;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為新型情緒穩(wěn)定劑,其起效快,依從性好,具有顯著的抗焦慮、抑郁等功效。三藥合用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
中醫(y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痞滿”、“胃脘痛”,以及“郁證”的范疇,其發(fā)病多與飲食失節(jié)、情志內(nèi)傷,導致肝郁脾虛、氣血瘀滯,以及痰食濕火[5]。本研究中,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運用補氣運脾湯,方中人參、黃芪、白術,以及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氣之功效;制香附、川芎具有疏肝、行氣、活血之功效;神曲、梔子具有消食、導滯、清火之功效;陳皮、茯苓、砂仁、蒼術具有和胃、化濕、消痞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氣運脾之功效。
總而言之,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顯著,明顯改善患者預后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
[1]顧小生,童昌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觀察.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4(5):511-512.
[2]康景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療效觀察.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6(7):196-197.
[3]劉國鳳,譚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96例.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28(6):481.
[4]趙彬.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160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17(7):169-170.
[5]肖浩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療效觀察.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12(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