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珍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期由于骨質疏松、肢體不靈活等原因,當車禍、下肢突然扭轉、跌倒等意外傷害時,均易造成髖部骨折。髖部骨折常伴發(fā)肌肉、血管及神經(jīng)損傷,導致血流緩慢、血管內膜損傷,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而這些均是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高危因素[1]。髖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若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好,會出現(xiàn)很多術后并發(fā)癥,容易致殘或致死。我們注重科學評估,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深靜脈血栓的評估與預防,并遵循循證護理與預見性護理的理念,將循征護理思維與臨床護理有效地進行結合,系統(tǒng)化教授功能鍛煉,在尿管護理、指導早期康復功能鍛煉、預防手術切口感染、心理護理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恰當?shù)淖o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齡61~86歲;粗隆間骨折35例,股骨頸骨折45例。受傷到就診時間1~72 h。具體致傷原因及構成比見表1。住院時間3~12 w,全部行手術治療。本組80例髖部骨折患者術后59例占73.75%患者療效良好,20例占25%療效較好,1例占1.25%療效較差,無手術失敗病例。在我院治療期間未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
表1 老年髖部骨折原因分析及構成比
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積極治療合并癥,爭取在1周內手術。根據(jù)不同的髖部骨折類型選擇內固定法,大部分股骨頸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運用Autar評分[2]表對80例患者預測深靜脈血栓的風險進行低、中、高風險評估,Autar評分共7項,包括年齡、體質指數(shù)、活動能力、創(chuàng)傷風險、內科疾病、激素治療、手術共7項內容,總分為28分,若大于或等于15分為高風險,11~14分為中風險,小于或等于10分為低風險。風險度評估結果見表2。
表2 老年髖部骨折深靜脈血栓風險分級及構成比
3.1 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后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3.1.1 疼痛護理 趙繼軍等[3]肯定了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護士是患者疼痛狀態(tài)的主要評估者。我院護士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疼痛評估后,采取針對性疼痛干預措施。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會立即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對患者疼痛進行評估,又稱基線評估。然后每4 h評估1次,患者休息與活動時分別評估,以明確止痛效果,直到患者疼痛評分連續(xù)3 d低于4分。研究文獻顯示運用系統(tǒng)評估工具可以避免疼痛治療不足或過度治療。例如在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如CPM鍛煉或下地行走前,先給予患者止痛藥物,因為止痛可以增加患者活動能力,且最佳疼痛控制可以促進康復進程。
3.1.2 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 下肢靜脈血栓是髖部骨折嚴重并發(fā)癥之一,我們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并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運用Autar評分法區(qū)分老年髖部骨折手術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風險高低。護士根據(jù)深靜脈栓塞護理指引對高風險患者采取預見性護理,從而降低了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颊咴谑中g后應抬高患肢,盡早在床上活動患肢并經(jīng)常按摩,同時對高風險患者使用持續(xù)下肢靜脈泵加抗血栓襪;中風險者使用抗血栓襪;而低風險者要鼓勵患者活動患肢以促進靜脈回流。
3.1.3 圍術期護理 要密切觀察病情,嚴格護理常規(guī)。做好預見性護理,如加強對合并有內科疾患患者的監(jiān)護,調整膳食結構以補充營養(yǎng),注意排泄功能狀況,訓練床上排便和正確使用便器,靠3個健肢用力抬起臀部,盡可能避免過多移動髖部以免骨折移位。
3.1.4 心理護理 我們對患者全部實行心理護理,達到很好效果。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機能等原因思想顧慮多,應針對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狀況進行評估,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取得患者的合作。注意情感與行為之間的相關性,尊重老年人,提高護理人員對老年人的態(tài)度是做好心理護理的前提保證。
3.2 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的有效結合
3.2.1 尿管護理 我院將預見性護理與循證護理成果應用于臨床上,特別是在留置尿管上有特點:①持續(xù)開放尿管。這點與部分醫(yī)院要求定時夾閉尿管以鍛煉患者自主排尿功能不同。因為夾管,膀胱內潴留尿在尿管周圍形成生物膜,進而引起細菌積聚,導致泌尿系感染。再是,由于尿液反流會引起腎功能不全逆行感染。②盡快拔除尿管。一般術后2 d內不能自主排尿者經(jīng)B超檢查,如果尿液>500 ml再次插管并行尿培養(yǎng)、X線檢查等,次日再次拔管,若仍排不出則請泌尿科會診。因此應避免不必要的尿管留置,且當尿管不需要時要盡快拔除。
3.2.2 針對性進行功能鍛煉,盡早恢復患者活動能力 對于沒有特殊內科合并癥的患者給予口服藥物解決而不輸液。因輸液不僅限制了患者的活動,同時還會增加深靜脈血栓、過敏等事件。術后讓患者經(jīng)口進食攝取營養(yǎng),可更快恢復胃腸功能,且體力的支持可以在床上活動,有利于促進患者食欲,刺激骨折端生長。患者術后進行康復訓練可先在床上做些上肢活動、踝關節(jié)屈伸、股四頭肌鍛煉等活動。遵循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相結合,心理護理貫穿全程的原則。
3.2.3 預防手術切口感染。術前備皮不進行術區(qū)皮膚剃毛,而是在術前1 d給患者徹底沐浴、洗頭,因為剃毛,尤其是術前24 h內剃毛不僅不能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率,反而可能因為剃毛時留下的肉眼看不見的表皮組織損傷成為細菌進入體內的門戶,導致術后切口感染。
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圍手術期給予正確的護理措施,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有很重要作用。在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做到有效的醫(yī)護、護患溝通,做好心理護理、疼痛管理和康復訓練,還應及時評估,正確運用預見性護理及循證護理,并適時調整護理措施。通過以上護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1]寧寧,廖燈彬,張澤瓊,等.地震髖部骨折傷員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中華護理雜志,2009,44(2):127-128.
[2]羅翱翔,張廣清,付秀珍.香港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護理工作的啟示.中華護理雜志,2011,1(5):120.
[3]趙繼軍,崔靜.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83.
[4]陳冬萍.急性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的疼痛護理.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7,19(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