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王利亞 鄭相慧 (新沂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蘇 新沂 221400)
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以及對心電圖PR間期和QRS時限的影響
劉 洋 王利亞 鄭相慧 (新沂市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江蘇 新沂 221400)
門冬氨酸鉀鎂;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是臨床治療心律失常的常用藥,能夠有效地改善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導致的猝死危險〔1〕。門冬氨酸鉀鎂能夠提高細胞內(nèi)K+、Mg2+濃度,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與胺碘酮聯(lián)用不僅可起增效作用,而且能有效避免胺碘酮的肝損害〔2〕。本文觀察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
選自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均符合WHO冠心病診斷標準。男49例,女37例;年齡55~72〔平均(57.3±4.51)〕歲;病程0.4~3.2年,平均(1.8±0.21)年;按照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NYHA)1994年修訂的心功能分級標準:Ⅰ級17例,Ⅱ級29例,Ⅲ級36例,Ⅳ級4例;其中,頻發(fā)室性期前收縮 39例(45.35%),心房纖顫伴室性期前收縮35例(40.70%),短陣室速12例(13.95%)。入選患者均無胺碘酮的使用禁忌證,且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正常。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心功能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硝酸酯類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胺碘酮靜脈注射,首次劑量150~300 mg(3~5 mg/kg),加生理鹽水稀釋至20 ml,10 min內(nèi)靜脈注入,后以0.5~1.5 mg/min恒速靜脈維持;若初次負荷量后心律失常未得到滿意控制,需追加1~2次的靜脈負荷量(間隔15~30 min追加1.5~3 mg/kg);若心律失常得以控制,繼續(xù)靜脈給藥300~600 mg/d,至偶發(fā)室早時可改為口服給藥;開始口服1~3 d時劑量為600 mg/d,4~7 d后根據(jù)病情減量至300~400 mg/d,14 d后逐漸劑量至200 mg/d維持。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門冬氨酸鉀鎂40 ml,加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溶液,1次/d,3 w為1個療程。
1.2.2 觀察指標 ①靜脈給藥期間進行持續(xù)心電、血壓檢測,隨時記錄病情變化。于治療前、后進行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測量心電圖PR間期、QRS時限等。②檢測血脂、血糖、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甲狀腺功能、電解質(zhì)、心臟彩超等。③用藥后的不良反應。
1.2.3 療效評價
1.2.3.1 心律失常療效標準 ①顯效:心悸、氣短、胸悶等臨床癥狀消失,且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顯示期前收縮減少>90%。②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且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顯示期前收縮減少50%~90%。③無效:臨床癥狀未見好轉(zhuǎn)或加重,且24 h動態(tài)心電圖檢測顯示期前收縮減少<50%。
1.2.3.2 心功能療效標準 ①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②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③無效:心功能未得到改善或惡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研究組治療心律失??傆行?高于對照組(χ2=5.17,P <0.05)。見表1。
率;高于對照組(χ2=4.61,P <0.05)。見表 2。
研究組心功能療效總有效
表1 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療效比較〔n(%),n=43〕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療效比較〔n(%),n=43〕
治療后,兩組患者心電圖PR間期均明顯提高(P<0.05),QRS時限縮短(P<0.05)。但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心電圖PR間期、QRS時限比較±s,n=43,s)
表3 兩組患者心電圖PR間期、QRS時限比較±s,n=43,s)
與治療前比較:1)P<0.05
組別 PR間期治療前 治療后QRS時限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0.103±0.015 0.149±0.0151)0.102±0.015 0.079±0.0141)對照組 0.105±0.013 0.151±0.0181)0.104±0.015 0.080±0.0121)
研究組2例(4.65%)出現(xiàn)不良反應,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經(jīng)相應治療后緩解。對照組有6例(13.95%)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其中2例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2例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1例尖端扭轉(zhuǎn)型室速,1例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低下。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具有顯著差異(χ2=6.32,P <0.05)。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機制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氧自由基增多,導致心肌細胞電不穩(wěn)定,除極、復極過程不均一。
胺碘酮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K+外流,延長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和有效不應期,使QT間期延長,從而控制心律失常。胺碘酮的個體反應差異大,藥效學、藥代動力學、藥理學的特性復雜,因此在臨床應用中需針對不同心律失常癥狀,采取不同用藥方法及劑量〔3~5〕。臨床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時胺磺酮起始用藥負荷量為600~1 200 mg/d,之后按照具體病情漸減劑量。門冬氨酸鉀鎂是門冬氨酸鉀鹽和鎂鹽的混合物,是一種肝細胞保護劑,可以解氨毒、醒腦;同時,胺碘酮能夠提高細胞內(nèi)的Mg2+濃度,激活ATP酶活性,加強 Na+-K+泵及Ca2+泵作用,使Na+、K+、Ca2+的濃度低梯度回至高梯度;提高細胞內(nèi)的K+濃度,抑制K+外流,有效阻滯QT間期延長,防止尖端扭轉(zhuǎn)型室速的發(fā)生〔6,7〕。
總之,門冬氨酸鉀鎂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確切,安全可靠,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1 黃正林,張海波,龍 毅,等.951例心房顫動住院患者的臨床分析〔J〕. 重慶醫(yī)學,2011;40(16):1661-2.
2 王麗萍.門冬氨酸鉀鎂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響〔J〕. 山東醫(yī)藥,2008;48(7):63-4.
3 袁 野,秦偉毅,顧曉龍,等.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療效評價〔J〕. 廣東醫(yī)學,2009;30(4):633-4.
4 李艷鳳.胺碘酮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快速心律失常40例療效觀察〔J〕. 山東醫(yī)藥,2009;49(33):100.
5 尹海平.胺碘酮治療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0):1422-3.
6 隴文菊.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臨床觀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9):1295-6.
7 陳濟先,劉愛民.門冬氨酸鉀鎂與胺碘酮聯(lián)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9):1613-4.
R514
A
1005-9202(2012)23-5307-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3.112
劉 洋(1973-),女,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心血管內(nèi)科疾病的診治研究。
〔2012-05-31收稿 2012-06-23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