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皓 袁長吉 姚 程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老年性貧血患者30例
王 皓 袁長吉 姚 程 (吉林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老年性貧血;血紅蛋白
老年人出現(xiàn)任何程度的貧血都很有可能成為導致其衰弱、患病、死亡的獨立因素〔1〕。雖然大多數(shù)人認為貧血是由于年齡增長所致,但由于年齡增長而導致的紅細胞(RBC)生成量減少的具體病理機制目前還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對老年性貧血的癥狀特點和治療方法進行研究,已經(jīng)成為臨床研究的一個熱點性問題〔2〕。本研究觀察老年性貧血治療的方法和效果以及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特點。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30例患有老年性貧血的患者,男19例和女11例;年齡62~88〔平均(73.2±1.7)〕歲;癥狀出現(xiàn)至就診時間20 d~4年,平均8.3個月。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紅細胞(RBC)<3.5×106/L;③血紅蛋白(HGB)<110 g/L;④ RBC壓積(HCT)<35%〔3〕。
1.2 治療方法 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大多數(shù)患有老年性貧血的患者同時合并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等疾病,因此應該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輸血,對貧血進行初步糾正,使機體的缺氧狀態(tài)得到顯著改善。同時,根據(jù)患者的基礎疾病,采取針對性止血、抗?jié)?、抗感染、改善肝腎功能、補充凝血因子、抗凝、糾正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等措施綜合治療。對患者的原發(fā)病進行積極治療,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該有針對性的補鐵,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應該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適當補充葉酸或維生素B12,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通常應用雄性激素與中藥和造血調(diào)控因子聯(lián)合治療,腫瘤性貧血患者可以采用化療或放療方法進行治療,腎性貧血患者可以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EPD)進行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患者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常規(guī)恢復正常,血清中鐵含量恢復正常;顯效:患者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常規(guī)已經(jīng)恢復正?;騂GB升高幅度>50 g/L,但血清中鐵含量還沒有恢復正常;有效:患者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HGB上升幅度>20 g/L;無效:患者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癥狀、血常規(guī)沒有實質(zhì)性變化,HGB的上升幅度仍不足20 g/L〔4〕。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30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治愈16例(53.3%),顯效8例(26.7%),有效4例(13.3%),無效2例(6.7%)?;颊咧邪I養(yǎng)不良性貧血14例(巨幼細胞性貧血7例、缺鐵性貧血4例、混合性貧血3例),慢性病性貧血11例,其他貧血5例;治療后患者的RBC、HGB、HCT三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颊咴谥委熯^程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不良反應。
表1 患者治療前后RBC、HGB、HCT水平比較( ± s,n=30)
表1 患者治療前后RBC、HGB、HCT水平比較( ± s,n=30)
時間 RBC(×106/L) HGB(g/L) HCT(%)治療前3.14±0.83 98.2±10.4 31.6±2.8治療后 4.42±0.78 137.6±16.3 46.1±4.1 t值 12.52 28.66 24.28 P值 <0.05 <0.05 <0.05
貧血是許多臨床常見疾病發(fā)病的一個重要信號,貧血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眼瞼或指甲蒼白無光,該類患者還會因為貧血的程度和發(fā)病的具體時間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無力、疲倦、耳鳴、頭暈、心慌、失眠、水腫、健忘、食欲減退、毛發(fā)干枯等表現(xiàn),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貧血性心臟病。以上癥狀出現(xiàn)大多比較緩慢,早期患者多不會出現(xiàn)自覺癥狀和體征,尤其是一些高齡患者更是如此。一旦患者的身體出現(xiàn)不適感往往會歸咎于年齡因素,部分老年患者即使出現(xiàn)了自覺癥狀,由于家庭因素、經(jīng)濟因素、觀念因素等不能及時就醫(yī),當遇到一些應激的因素時,如失血過多、補液過多、發(fā)生感染等,均會導致患者的心臟負荷明顯加重,進而導致心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老年性貧血臨床雖然比較常見,但該類患者在首診時通常會到其他科室,而并非到血液科進行就診,因此很有可能會導致漏診和誤診〔5〕。
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對患有老年性貧血的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應該時刻注意以下幾點問題:①病史的采集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密切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慢性失血、出血性疾病;②應該將大便潛血、消化道腫瘤指標、胃腸鏡列為對老年性貧血患者進行檢查的常規(guī)項目;③在實施治療方案前應該對患者的病因有全面正確的了解,在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的同時對一些因貧血導致的并發(fā)癥進行及時處理;④ 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造血物質(zhì),例如:鐵制劑、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等;⑤對貧血癥狀非常明顯的患者可以進行成分輸血治療,輸血應該本著少量多次的原則,防止出現(xiàn)由于輸血反應和輸血過多而導致的患者心臟負擔加重。
貧血在老年疾病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熱點性課題,雖然在臨床上可以用營養(yǎng)性、炎性、或并發(fā)貧血對該類患者降低的HCT進行解釋,但仍有很多貧血疾病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明朗,炎性介質(zhì)、EPO敏感度的減低以及其他一些可能導致RBC生成量減低的病因,都是目前臨床研究的一個熱點,這些方面的研究可能對進一步闡明老年性貧血致病、致死的原因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弄清導致該病發(fā)病的病因?qū)ρ娱L老年人生命、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著重要意義。
1 Woodman R,F(xiàn)errucci L,Guralnik J.Anemia in older adults〔J〕.Curr Opin Hematol,2005;12(12):123-8.
2 Guralnik JM,Eisenstaedt RS,F(xiàn)errucci L,et al.Prevalence of anemia in persons 65 years and older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for a high rate of unexplained anemia〔J〕.Blood,2004;104(8):2263-8.
3 黃 方,朱小蔚,錢曉明,等.小劑量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貧血的療效〔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6):954-7.
4 吳克雄,胡 軍,周 琴,等.老年貧血180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1(19):1292-3.
5 吳 憲,初玉梅.3種常見老年貧血7項化驗指標差異分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38(6):531-2.
R556.7
A
1005-9202(2012)17-3791-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90
袁長吉(1963-),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白血病的診斷和治療研究。
王 皓(1985-),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血液腫瘤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2012-01-15收稿 2012-02-05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