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龐嫵燕 趙春艷 蘇冬月 高威
抵抗素是Steppan等[1]在2001年研究抗糖尿病新藥噻唑烷二酮(TZDs)的作用機制時發(fā)現(xiàn)并識別的一種激素,因其是由脂肪細胞特異性分泌的小分子蛋白,故又稱為脂肪組織特異性分泌因子(ADSF)。國內外學者對抵抗素的高低與2型糖尿病(2 dM)的關系存有爭議[2-5],本實驗測定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與非糖尿病的健康老年者作對照,探討其與血糖、血脂的關系,以期為2 dM的臨床研究提供有意義的幫助。
1.1 一般資料 ①2 dM組:60例2 dM患者均來自某三甲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病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7.5歲,平均病程7.5年。入選標準根據(jù)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和分型。根據(jù)1997年全國血脂防治會議建議,將膽固醇(TC)≥5.72 mmol/L,三酰甘油(TG)≥1.7 mmol/L,定為血脂升高。所有病例除糖尿病外無嚴重心、腦、腎并發(fā)癥,病情相對穩(wěn)定。正常對照組60例選擇來自同期門診健康體檢者,男40例,女20例,年齡50-79歲,平均58.7歲,無糖尿病、甲亢、高血壓病史。所有研究對象體重指數(shù)均<25 kg/m。兩組年齡、性別無顯著性差異,具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采用美國MICROPLATE公司提供的EL2312e型酶標儀,717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日立公司)。人Resistin檢測試劑盒,檢測方法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用比濁法測定。胰島素:放射免疫法。
1.3 方法 與檢測內容①檢查前準備:早晨8時空腹抽血。其中抵抗素檢測血漿采用EDTA抗凝,并加入抑肽酶防止抵抗素降解。②抵抗素水平測定:抵抗素檢測采用競爭性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步驟按說明書進行。應用DYNA T2ECH型酶標儀在45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A)。采用四參數(shù)擬合標準曲線,以濃度的對數(shù)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作出標準曲線,再根據(jù)吸光度值計算出每孔的抵抗素濃度。③生化指標的測定:用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等生化指標,其中血糖測定采用氧化酶法或干化學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濁法,胰島素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
2.1 兩組抵抗素、血糖、血脂的比較(表1):糖尿病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空腹胰島素(FINS)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糖尿病組空腹血漿抵抗素水平均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兩組總膽固醇(TC)、高密度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LDL-C)無顯著性差異。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抵抗素、空腹血糖、血脂的比較(±s)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抵抗素、空腹血糖、血脂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TG(mmol/L) TC(mmol/L) HDL(mmol/L) LDL(mmol/L) FINS(mmol/L) FPG(mmol/L) RESIS(mmol/L)實驗組 60 2.05±1.01* 5.24±1.68 1.31±1.51 3.20±0.25 14.21± 5.01*10.02±4.13* 21.56±6.81*對照組 60 1.03±0.41 4.93±0.60 1.34±0.19 2.96±0.50 6.21±2.02 5.05±0.38 11.21±5.20
2.2 血清抵抗素水平與血糖、血脂的相關性分析 糖尿病組血清抵抗素與 FBG、TG、FINS正相關(分別為r=0.70,P<0.05;r=0.79,P <0.05;r=0.69,P <0.05);與 TC、HDL-C、LDL-C無相關性。
抵抗素是2001年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具有抵抗胰島素作用的激素,是約含有105~114個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近來的研究表明,抵抗素與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有著顯著的相關性[6]。目前對抵抗素的研究時間不長,尚存在爭議。在臨床方面,國外多數(shù)學者研究表明[1],2 dM患者有較高水平的抵抗素;國內研究者[7,8]也認為2 dM 患者血中抵抗素水平顯著高于正常組。相反結論則認為[9],2 dM患者無論空腹還是糖負荷后2 h抵抗素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研究結果還認為2 dM組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8]。動物實驗和體外實驗顯示抵抗素損傷了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胰島素抵抗,表現(xiàn)為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
有研究認為,抵抗素可能損害或抑制β細胞胰島素的分泌功能,是升高血糖的另一機制。本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組抵抗素的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糖尿病患者體內含有較高濃度的抵抗素,與國內外多數(shù)研究者的結果一致。2 dM組甘油三酯(TG)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總膽固醇(TC)、高密度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LDL-C)無顯著性差異,表明糖尿病患者體內膽固醇和三酰甘油代謝障礙。以上結果均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抵抗素不僅與糖代謝有關,而且與脂代謝紊亂也有關系。但也有不同的研究結果與觀點,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Steppan CM,Bailey ST,Bhat S,et al.The hormone maistin links obesity to diabetes.Nature,2001,409:307-312.
[2]Fasshaner M,Klein J,Neumann S,et al.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resistin gene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in 3T3-L1 adipocytes.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1,288:1027-1031.
[3]盧慧玲,王宏偉,林漢華,等.糖尿病患者血抵抗素與血糖、血脂和胰島素抵抗的關系.中華內科雜志,2004,43:53-54.
[4]章建軍,秦永文,鄭興,等.不同糖耐量狀態(tài)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2,18:233-235.
[5]楊靜,黎明,吳從愿,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47l-1474.
[6]Silha J V,Krsek M,Skr ha J V,et al.Plasma resistin,adiponectin and leptin levels in lean and obese subjects:correlation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Eur J Endocrinol,2003,149(4):331-335.
[7]王秋月,張凌云,張錦.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漿抵抗素與胰島素抵抗關系的研究.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4,23(8):531-533.
[8]羅佐杰,張英,梁杏歡,等.2型糖尿病患者抵抗素、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水平變化研究.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1(2):160-162.
[9]楊靜,黎明.2型糖尿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降低.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7):1471-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