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榮
南通市全球基金84例耐多藥肺結核的X線胸片分析
張榮榮①
目的:分析南通市納入全球基金治療的84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X線胸片特點及產生原因。方法:對經藥物敏感試驗證實的84例患者進行動態(tài)胸部X線攝片觀察。結果:(1)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肺部病灶分布范圍廣,影像上侵犯3個肺野及以上的71例占84.5%;病灶形態(tài)呈多樣性改變,多種病理學改變影像共存的76例占90.5%,肺部有空洞病灶61例占72.6%,合并一側肺毀損的10例,占11.9%。(2)經標準化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案治療12~24個月后,觀察胸片病變的動態(tài)變化,病變進展47例占56.0%,病變好轉22例占26.2%,無變化15例占17.8%。結論:耐多藥肺結核患者X線胸片特點為病灶分布范圍廣,病灶形態(tài)多樣,較易出現空洞,治療后病變吸收不明顯,治療效果差。
全球基金; 耐多藥; 肺結核; X線; 胸片
耐多藥結核?。∕DR-TB)是指至少對異煙肼(INH)及利福平(RFP)同時耐藥的結核病,分為原發(fā)耐藥和繼發(fā)耐藥,是所有結核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耐多藥結核病的防治已成為中國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大課題,為加強耐多藥肺結核的防治工作。南通市按照中國全球基金結核病項目耐多藥領域工作要求,于2009年10月成功啟動了第七輪全球基金耐多藥結核病防治項目,由南通市CDC與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共同實施?,F將本中心確診的84例MDR-TB患者的X線胸片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0月-2010年12月經本中心確診并進行治療的84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其中男61例,女23例,年齡15~83歲,平均56歲;新患者11例,復治73例。
1.2 實驗方法 采用改良羅氏比例法進行結核桿菌的藥物敏感性測定,按中國防癆協(xié)會制定的《結核病診斷細菌學檢驗規(guī)程》進行異煙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鏈霉素(SM)藥物敏感度測定[1],同時接種含藥和對照培養(yǎng)基,置于37℃培養(yǎng),4周觀察報告結果。耐藥標準:采用WHO推薦藥敏比例法,含藥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菌落數/對照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菌落數≥1為耐藥,<1為敏感[2]。這84例患者藥敏試驗結果均提示同時對異煙肼(INH)和利福平(RFP)耐藥,符合耐多藥肺結核的診斷標準。
1.3 影像學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柯達DR3500攝片系統(tǒng)進行治療前及治療過程中連續(xù)胸部X線攝片,由3位影像醫(yī)師共同閱片,評價分析耐多藥肺結核的X線胸片特點及轉歸。(1)判定病灶分布范圍在1~2個肺野的為范圍小,在3~6個肺野的為范圍廣。(2)病灶性質主要表現為密度較淡的浸潤滲出性病變,密度較高的增殖性病變,纖維索條影,空洞病變,胸膜病變,胸部合并癥(肺不張、肺毀損、肺大泡、肺氣腫、氣胸)等。(3)病變進展主要表現為肺內病變范圍增大或出現新病變者,空洞增大、洞壁增厚,出現各種合并癥;病變好轉指肺內病變范圍縮小,空洞閉合或消失。
2.1 X線胸片病變分布及形態(tài) 84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肺部病灶分布方面,局限于1~2個肺野的僅13例占15.5%,侵犯3~6個肺野的71例占84.5%,其中全肺受侵33例占39.3%。在病變形態(tài)方面,有76例(90.5%)肺部病灶呈多樣性改變,同時表現為斑片狀、斑點狀、結節(jié)狀、條索狀、空洞形成等,即多種病理學改變的影像共存。表現為浸潤滲出性病變(片絮、斑片狀陰影)者49例,占58.3%;增殖性病變(密度較高的斑點、結節(jié)狀及斑塊影)29例,占34.5%;纖維索條影44例,占52.4%;空洞病變61例,占72.6%,其中單發(fā)空洞16例,兩個及兩個以上多發(fā)空洞病灶45例,空洞內有液平10例;胸腔積液3例,胸膜增厚粘連49例;有一些病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不張、肺毀損、肺大泡、肺氣腫及氣胸等,其中肺不張23例,占27.4%,伴有一側肺毀損的10例,占11.9%,且均為左側肺毀損,見表1。
表1 南通市全球基金84例耐多藥肺結核X線胸片表現
2.2 X線胸片病變動態(tài)變化 84例患者經標準化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案治療12~24個月,均有治療前胸片、治療后注射期(至少6個月)每3個月1次胸片及非注射期每6個月1次胸片,觀察肺內病灶在12~24個月之間的動態(tài)變化:病變進展47例占56.0%,其中5例死亡占6.0%;病變好轉22例占26.2%,無變化15例占17.8%。反映了耐多藥肺結核經標準化治療方案治療后,病變吸收不明顯,治療效果差,不斷惡化的特征。
3.1 耐藥結核病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3]。中國耐多藥結核病疫情非常嚴重,是全球27個耐藥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位居全球第二位,約占全球耐多藥患者總數的24%。耐多藥患者不僅難治,甚至有可能不可治愈,更重要的是他們持續(xù)傳播耐多藥結核菌,使新感染者成為原發(fā)性耐多藥結核菌感染者,造成嚴重的流行病學和公共衛(wèi)生隱患。加強對耐多藥肺結核X線征象的認知,有利于耐多藥肺結核的早發(fā)現早治療,更好的預防和控制耐多藥結核病的發(fā)生。
3.2 耐多藥肺結核X線胸片特點主要表現為病灶分布范圍廣,病變常侵犯3個肺葉以上或全肺,本文所示3個肺野及以上都有病灶的71例,占84.5%,其中全肺受侵的33例,占39.3%;病灶形態(tài)多樣,同時存在滲出性、增殖性、干酪性、纖維性病灶等,84例患者中有76例(占90.5%)肺部病灶呈多樣性改變;較易出現空洞,84例患者中有空洞病變61例,占72.6%且多發(fā)空洞45例,占空洞病例的73.8%;治療后病變吸收不明顯,84例患者經標準化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方案治療后表現為肺內病變增多,空洞增大、洞壁增厚及出現各種合并癥的患者47例占56.0%,無變化15例占17.8%。
3.3 分析產生上述X線特點的原因。(1)由于肺結核桿菌產生耐藥性,抗結核藥物不能將其及時殺滅,從而容易發(fā)生肺內播散,導致肺部病灶范圍越來越大。(2)因為耐多藥肺結核病的病程較長,肺部病灶在好轉與進展中交錯進行,老病灶在愈合新病灶又產生,同時存在滲出性、增殖性、纖維性病灶等。(3)當機體免疫力下降和菌株毒力較強時,肺組織易發(fā)生干酪樣壞死,壞死物質經引流支氣管排出后則形成空洞。四、因為肺結核空洞壁有屏障作用,加之洞壁周圍血管稀少、硬化、甚至閉合,抗結核藥物很難滲透到空洞內,空洞內的藥物濃度低,起不到殺菌和抑菌的作用,所以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差。
3.4 X線胸片檢查作為肺結核患者篩查、診斷、療效評估和隨訪的最基本手段,雖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對結構重疊部位的病灶、滲出性病灶、微小病灶的識別等方面,仍然有許多的問題[4]。加之,耐多藥肺結核的X線胸片表現在疾病的不同時期、不同病程、不同部位以及合并不同基礎疾病時顯得復雜、多樣,無疑增加了診斷難度。因此,影像科醫(yī)生有必要不斷地總結經驗,為耐多藥結核病的發(fā)現、治療和預后評估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
[1] 中國防癆協(xié)會.結核病診斷細菌學檢驗規(guī)程[J].中國防癆雜志,1996,18(1):28-31.
[2] 中華醫(y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全國耐藥結核病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2):78-81.
[3] 姜艷,于志勇,尹紅義,等.259例耐藥肺結核的臨床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4,26(3):190-191.
[4] 馬紅霞,郭佑民.提高結核病的影像學診斷水平[J].中國防癆雜志,2012,34(4):205-206.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60
①江蘇省南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00
張榮榮
2012-08-02) (本文編輯: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