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茂杰 趙衍江 劉甲辰 劉曉華
ANA、抗DNP抗體及抗ENA譜聯(lián)合檢測對SLE診斷價值與臨床意義
喻茂杰①趙衍江①劉甲辰①劉曉華①
目的:探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患者ANA、抗DNP、抗ENA譜聯(lián)合檢測的應用與臨床意義。方法:對100例SLE患者及80例同期就診的其他結締組織疾病患者進行ANA、抗DNP抗體、抗ds-DNA抗體及抗ENA抗體的檢測。同時對ANA檢測的兩種不同方法及傳統(tǒng)的LE細胞檢測法與抗DNP抗體檢測法進行了對比。結果:采用這四種檢測方法聯(lián)合檢測在SLE診斷中具有互補作用,可提高SLE的檢出率。快速IFA法檢測ANA優(yōu)于ELISA法,抗DNP抗體檢測優(yōu)于LE細胞法。結論:快速IFA法檢測ANA與抗DNP抗體的檢測均為目前診斷SLE患者的先進且實用的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抗核抗體; 抗雙鏈DNA(ds-DNA)抗體; 抗-組蛋白復合物(DNP)抗體; 可提取核抗原(ENA)抗體; 檢測分析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多系統(tǒng)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多種自身抗體。由于以往檢測方法的局限及檢測試劑的抗原相對不全,對自身抗體檢出率及對SLE診斷和預后判斷都造成一定困難。近年來本院采用四種檢測方法聯(lián)合檢測在SLE診斷中具有互補作用,可提高SLE的檢出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SLE患者100例,其中男24例,女76例。年齡12~75歲。全部病例均系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及門診患者?;颊咴\斷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22年修訂標準,設為SLE組。對照組80例中男26例,女54例,年齡20~60歲。其中類風濕(RA)36例,干燥綜合征(SS)12例,硬皮病(PSS)4例,皮肌炎(DM)4例,其他未定型結締組織?。–TD)24例。靜脈采血,血清凍存待檢或新鮮檢測。
1.2 試劑與方法
1.2.1 ELISA法ANA檢測 試劑盒由美國Hope公司生產。利用純化核抗原包被反應孔。
1.2.2 快速IFA法ANA檢測 試劑盒由德國歐蒙實驗免疫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該試劑盒將靈長類猴肝組織和Hep-2細胞制成超微薄片,固定在同一抗原基質區(qū),對同一份標本進行平行測定。
1.2.3 抗ENA抗體檢測 試劑由德國歐蒙實驗免疫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用經親和層析純化的天然抗原(Sm,UI-RNP/Sm,SS-A,SS-B,Scl-70,Jo-1)包被于反應膜條上。方法為免疫斑點法。
1.2.4 抗DNP抗體檢測 試劑盒由英國OMEGA公司生產。方法為膠乳凝集法。
1.2.5 LE細胞檢測 采用改良血塊法。
1.2.6 抗ds-DNA抗體檢測 試劑盒由福州藍波公司生產。方法為金標免疫斑點法。
1.3 操作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操作。
2.1 SLE組與對照組ANA、抗DNP抗體、抗ds-DNA抗體陽性檢出率見表1。SLE組ANA、抗DNP抗體、抗ds-DNA抗體與對照組陽性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ANA的兩種檢測方法SLE組與對照組陽性率比較,100例SLE患者中均陽性90例;快速IFA法陽性,而ELISA陰性者2例。80例對照組中均陽性者40例;均陰性40例;快速IFA法陰性,ELISA陽性者4例。經配對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5,P>0.05)。
表1 SLE組與對照組ANA、抗DNP抗體、抗ds-DNA抗體陽性檢出率 例(%)
2.2 SLE組與對照組抗ENA抗體陽性檢出率見表2。SLE組抗Sm,抗RNP/Sm抗體與對照組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抗SS-A,抗SS-B,抗Scl-70及抗Jo-l抗體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SLE組與對照組抗ENA抗體陽性檢出率 例(%)
2.3 LE細胞和抗DNP抗體測定陽性例數(shù)和百分率見表3。
表3 LE細胞與抗 DNP抗體檢測結果 例(%)
隨著免疫學檢驗的發(fā)展對SLE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在患者血清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多種自身抗體。以抗DNP抗體、抗ds-DNA抗體及抗Sm抗體為主。據本文統(tǒng)計,其陽性率分別為80%、64%、68%。ANA陽性率為92%。ANA檢測中有4例陰性,而抗ENA抗體陽性。2例ANA陰性,而抗DNP抗體陽性。原因可能與這些患者處于非活動期或已經治療,ANA度下降有關。故快速IFA法及ELISA法檢測ANA陰性時,不能排除自身抗體的存在。因此,ANA陰性時不能否認SLE的診斷[1-2]。通過ELISA法與快速IFA法對ANA同時檢測,統(tǒng)計學結果表明,兩者具有較好的符合率(92.2%)。ELISA法由于其操作簡便較適合于大批量標本檢測。但由于細胞內多種抗原成分人工復制較困難,且受到細胞靶抗原的抗原性濃度、結構等方面的制約。相對而言,快速IFA法因其快速、可靠、重復性好、便于標準化和質控等優(yōu)點,日益成為ANA檢測的“金標準”。運用快速IFA檢測ANA,有兩種抗原基質同時檢測,核型更為清楚,且可測定抗體滴度。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更詳細的信息[3-4]。從表1中可見,對照組中ANA陽性率也較高。故ANA在SLE患者中敏感度雖很高,特異性卻不高。袁學蓉等[5-6]提出對ANA陽性患者應進一步查抗ds-DNA、抗Sm抗體等。
抗ds-DNA是SLE的特異性抗體。本文SLE組陽性率為64%,對照組為10%。據報道抗ds-DNA與疾病的活動性有關。活動期SLE患者陽性率一般在80%以上。本組SLE患者陽性率偏低,可能與試驗方法及部分患者處于非活動期有關。本組患者中,有4例處于活動期的患者查不出抗ds-DNA抗體,可能是血清中有過多游離DNA抗原與相應的DNA抗體結合的緣故。因此,抗ds-DNA陰性不能排除SLE的存在[7]。另外,SLE患者出現(xiàn)此抗體常提示有腎臟損害。本組SLE患者抗ds-DNA抗體陽性64例,其中伴狼瘡腎炎(LN)38例。表1資料中對照組8例陽性。其中RA 3例,DM 1例,均為SLE重疊綜合征患者。
在抗ENA抗體中,抗Sm抗體被認為是SLE的標志抗體,且與病程無關。對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經治療后回顧性診斷有極大幫助[8-9]。表2資料中,抗Sm抗體陽性率68%,抗UI-RNP/Sm抗體陽性率42%,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抗UI-RNP抗體是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特征指標,但在SLE中有約40%陽性率且常伴有抗Sm抗體陽性。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Sm與UI-RNP是同一分子復合物中不同的抗原位點,兩者具有關聯(lián)性[10]。歐蒙公司將Sm與UIRNP包被于同一膜條上,進一步提高了陽性檢出率。同時,本文資料顯示抗SS-A、抗SS-B、抗Jo-l、抗Scl-70抗體與SLE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無鑒別診斷意義。
抗DNP抗體(也稱LE因子)是IgG類的抗脫氧核糖核蛋白抗體。它是一種與SLE密切相關的抗體。80%以上的SLE患者可檢出此抗體。相對于干擾因素多且陽性率低的傳統(tǒng)的LE細胞檢查,抗DNP抗體檢測快速、簡便、特異性高,直接檢測形成LE細胞的LE因子。在1994年美國臨床病理學家協(xié)會(ASCP)已明確提出LE細胞是一項已過時廢棄的試驗,應被更確定性的免疫學方法取代。表3資料也顯示,抗DNP抗體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LE細胞法。LE細胞法在本文對照組檢測中有5%陽性率,提示LE細胞法檢測有假陽性存在。另據報道服用腆苯噠嗓,甲基多巴等患者可找到LE細胞??梢娍笵NP抗體的檢測以其特異性和可靠性己成為可取代LE細胞法的試驗。
由上述統(tǒng)計學數(shù)據可知,用單一方法檢測ANA陽性率為92%,其余三項試驗陽性率為62%~84%。而用四種方法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可達96%。綜上所述,四種方法聯(lián)合檢測有明顯互補性,排除了干擾因素,提高了SLE的診斷率,又有助于與其他伴有ANA陽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鑒別。經本文試驗統(tǒng)計證實,快速IFA法檢測ANA與抗DNP抗體的檢測均為目前診斷SLE患者較先進且實用的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 慕容洋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抗核抗體譜檢測與臨床意義[J].中華醫(yī)學檢驗雜志,2008,31(1):61-63.
[2] 韋明欣.抗核抗體陰性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31例分析[J].廣西醫(yī)學,2006,28(1):100-102.
[3]譚愛國.兩種抗原基質快速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抗核抗體的臨床應用和評價[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7,11(1):53-55.
[4]陸永綏,張偉民.臨床檢驗管理與技術規(guī)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571-577.
[5]袁學蓉.SLE患者的抗核抗體譜與臨床意義[J].臨床薈萃,2007,22(10):467.
[6]楊在春.新編臨床醫(yī)學數(shù)據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316-319.
[7]葉應撫.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201-205.
[8]方析.現(xiàn)代內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1951-1957.
[9]武建國.抗雙股DNA(ds-DNA)和抗ENA抗體的測定及臨床意義[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分冊,2005,26(1):19-20.
[10] 周新.檢驗醫(yī)學考核指南[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11-51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34.058
①中國醫(yī)科大學遼陽中心醫(yī)院 遼寧 遼陽 111000
喻茂杰
2012-08-07) (本文編輯:連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