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良
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
劉建良①
目的:對比分析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特點。方法:回顧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4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1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研究組為合并前列腺炎者,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及各項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176例患者中合并前列腺炎151例,占85.80%,不合并患者25例,占14.20%。兩組進行比較后發(fā)現,研究組患者病程長,且前列腺特異性抗原、IPSS評分以及QOL評分均較對照組顯著增高。結論:前列腺炎與前列腺增生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臨床特點
前列腺炎與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好發(fā)的一種疾病。臨床治療發(fā)現,多數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存在炎性浸潤,且許多學者研究結果顯示,炎癥與前列腺增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又多與前列腺炎合并發(fā)病,這說明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炎存在關聯性[1]。本次研究回顧性分析了筆者所在醫(yī)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治療的1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只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與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治療的176例患者,經臨床癥狀表現,直腸指診(DRE)、B超檢查等均診斷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齡48~82歲,平均68.4歲;病程為1個月~l8年,平均為10.6年。將176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只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5例,占14.20%;研究組(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151例,占85.80%。
1.2 診斷標準 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癥狀:尿頻、尿痛、尿滴瀝、尿失禁、夜間尿多以及排尿時間增加等,病情較重的患者還伴有尿潴留癥狀。直腸指診檢查:可觸碰到增生的前列腺。B超檢查:前列腺體積已超過20 ml。前列腺炎患者臨床癥狀:尿急、尿滴瀝、尿失禁、排尿時骨盆區(qū)、恥骨上以及會陰生殖區(qū)處會感覺隱隱作痛。排除標準:(1)前列腺癌患者。(2)患者臨床癥狀與前列腺癌極為類似,尚未做出診斷者。(3)患者一般資料不全者[2]。
1.3 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病程進行比較;對各項臨床檢測指標包括前列腺體積增大程度、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進行比較;最后,對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及生活質量評分(QOL)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分析結果 本研究收集的1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合并前列腺炎患者151例,占85.80%;未伴有前列腺炎患者25例,占14.20%。調查顯示,研究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9.7±2.4)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9.5±3.2)歲。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平均病程為(56.5±26.2)個月,對照組患者平均病程為(33.4±20.7)個月,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病程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分析結果 檢查結果顯示,研究組前列腺體積增大的程度、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密度(PSAD)較對照組高;且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和生活質量評分(QOL)也較對照組高,經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相關指標比較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各相關指標比較分析(±s)
組別 前列腺體積(ml)PSAD(μg/L)IPSS(分) QOL(分)研究組(n=151) 65.2±10.3 4.8±3.9 26.3±7.16 6.21±2.04對照組(n=25) 46.8±9.6 10.2±4.3 18.4±8.03 3.32±1.75
近年來,許多學者研究發(fā)現,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下尿路癥狀如尿急、尿滴瀝、尿痛等可以誘發(fā)前列腺炎,而前列腺過度增生又會阻塞前列腺導管,破壞管壁和引發(fā)前列腺導管出血,從而又增加了前列腺炎癥浸潤的可能[3]。因而,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炎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本次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以上觀點,1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合并前列腺炎151例,占總病例數的85.80%。
在年齡與病程方面,單純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程明顯短于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因而,在影響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程方面,前列腺炎可能發(fā)揮著主要的作用,但前列腺炎如何影響良性前列腺增生,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4];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平均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目前診斷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炎的重要指標,由于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具有潛在的屏障作用,所以其在外周血液中的含量相對較低[5]。本次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值小于研究組,也表明前列腺炎患者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升高與前列腺受炎癥侵蝕相關。同時,兩組患者的IPSS評分以及QOL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組均大于對照組,說明伴有前列腺炎患者的癥狀較單純前列腺增生患者重。
綜上所述,前列腺炎與良性前列腺增生存在著較大的關聯性,其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誘因,在前列腺增生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時,首先要對前列腺炎進行治療,減輕患者前列腺的炎癥反應,以延緩病程發(fā)展,降低并發(fā)癥及手術風險。
[1] Begley L A,Kasina S,Mac D J,et al.The inflammatory microenvironment of the aging prostate facilitates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hypertrophy[J].Cytokin,2008,43(2):194-199.
[2] 吳德鋒,楊毅,王培樂,等.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8(14):2785-2786.
[3] 龍智,何樂業(yè),鐘狂飚,等.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臨床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5(4):381-382.
[4] 郭世華.前列腺炎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2(10):74-75.
[5] 何龍,邱實,劉龍.前列腺炎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相關性[J].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09,3(6):133-13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76
①江蘇省昆山市石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江蘇 昆山 215312
劉建良
2012-06-27)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