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俐俐 王麗娜 段麗敏 邢福艷 孫丹
(大慶油田總醫(yī)院 黑龍江 大慶 163001)
隨著對高血壓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血壓晝夜節(jié)律(BPCR)的變化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研究表明:hcy水平升高時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明顯升高,認為高hcy血癥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1~2]。本研究旨在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及同型半胱氨酸測定,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動態(tài)血壓晝夜節(jié)律與Hcy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于門診或住院的年齡≥60歲初診未治或已停藥2周以上的EH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齡60~89歲。高血壓的診斷符合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按24h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結果將患者分為2組(夜間高血壓下降率<10%為非杓型組46例,≥10%為杓型組34例)。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血糖、血脂等臨床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血壓監(jiān)測 動態(tài)血壓采用北京美高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MGY-ABPl血壓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起止時間早08:00~次日08:00,測量間隔設為晝間(08:00~20:00),每15分鐘1次,夜間(20:00~次日08:00)每30分鐘1次,每次均記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脈壓(PP)及心率。血壓晝夜節(jié)律采用夜間血壓下降率表示,夜間血壓下降率=(日間平均血壓-夜間平均血壓)/日間平均血壓,以夜間血壓下降率<10為非杓型血壓,屬于血壓晝夜節(jié)律異常,≥1,0%為杓型血壓。
1.2.2 血清hcy測定 研究對象空腹抽血1~2mL,EDTA抗凝,lh內以2000r/min離心,5min后分離血清,使用德國IBL診斷試劑盒進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正常值參考范圍5~15umol/L。
采用SPSS 10.0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指標比較()
表1 2組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指標比較()
注:與杓型組比較,#P<0.01
項目 杓型組(34) 非杓型組(46)24hSBP(m m H g)24hDBP(m m H g)日間SBP(m m H g)日間DBP(m m H g)夜間SBP(m m H g)夜間DBP(m m H g)夜間血壓下降率SBP(%)DBP(%)124.2±11.762.5±8.1128.1±12.164.6±8.1108.2±11.453.8±10.4130.4±10.867.2±6.8132.4±11.466.9±5.1(124.6±10.4)#(61.7±7.5)#15.5±4.716.7±5.8(6.2±3.0)#(7.7±2.8)#
杓型組與非杓型組24hSBP、24h DBP、日間SBP、日間DBP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杓型組夜間SBP和夜間DBP均明顯低于非杓型組(P<0.01)。夜間血壓下降率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見表1。
非杓型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為(27.31±7.54)umol/L,明顯高于勺型組(18.11±4.56)umol/L(P<0.01)。
正常人BPCR呈明顯的晝夜波動性,波動曲線呈“雙峰一谷”,稱之為杓型血壓。血壓在夜間2:00~03:00時處于最低谷,凌晨血壓急驟上升,白晝基本上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多數人有雙峰6:00~8:00和16:00~18:00,18:00后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
其機制是受機體生物鐘控制的晝夜節(jié)律規(guī)律可影響神經體液活性,使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和血清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濃度及血壓、心率等發(fā)生節(jié)律變化;夜間血壓下降也可能與睡眠時交感神經張力減低,副交感神經張力增高有關[3],這種作用可能獨立于體位改變與中心血容量的增加[4]。HT患者這種晝夜節(jié)律性變化減弱或消失與靶器官的損害有密切相關,夜間高血壓,特別是“非杓型”中的夜間高血壓對靶器官的損害起促進作用。如果晝夜節(jié)律消失,則靶器官受損嚴重[5]。
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cy)與循環(huán)系統疾病的研究越來越多,Hcy作為獨立的心血管風險指標已被廣泛接受,與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和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相關。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高Hcy可引起血管內皮的功能紊亂和損傷,從而激活血小板,繼發(fā)血栓形成,同時激發(fā)炎癥反應,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形成。崔玉英等[6]認為高水平的Hcy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監(jiān)測Hcy水平可能對預防診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入選的80例EH患者中,非杓形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為(27.31±7.54)umol/L,明顯高于杓形組,提示非杓型EH患者血管炎癥反應比杓型者更嚴重,說明血壓節(jié)律的異??勺鳛楦哐獕夯颊甙衅鞴偈軗p狀況評估的一項指標,對于預防和降低高血壓病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2007歐洲高血壓學會(ESH)/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高血壓治療指南強調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降低高血壓患者長期、總體心血管疾病的危險[7],所以在老年高血壓治療過程中應注重動態(tài)血壓的監(jiān)測,使24h血壓趨于穩(wěn)定,從而減少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事件的發(fā)生。
[1]Tan CN,Venketassubramaniam N,Saw SM,et a1.Hyperhomocysti einemia and risk of ischemie stroke among young Asian adults[J].Stroke,2002,33(8):1956~1972.
[2]趙燕平,王中英.高血壓病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等活性物質濃度的變化及意義[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8,17(5):374~377.
[3]黃克銘,王彗,宗惠英.血壓和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125~128.
[4]Ziegler MG.Sleep disorders and the failure to lower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J].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2003,12(1):97~102.
[5]張維忠,龔蘭生,邱惠麗.動態(tài)血壓與高血壓性左室肥厚的關系[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3,21(3):138~139.
[6]崔玉英,唐朝樞.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發(fā)病中的作用及其機制[J].臨床內科雜志,2005,22(1):6.
[7]許頂立,黃榕.降低高血壓和預防冠心病[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9,2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