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英,莊燕菲
(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體育系,浙江 杭州 310012)
·運動心理學·
基于運動技能內(nèi)隱學習理論的Choking現(xiàn)象干預效果研究
胡桂英,莊燕菲
(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體育系,浙江 杭州 310012)
實驗以15名具有Choking現(xiàn)象的籃球?qū)P拚n學生為對象,采用組別*測驗時間(2*3)的雙因素混合設計,以每組10個罰球線定點投籃的命中數(shù)為實驗因變量,對實驗組進行“如將紙團扔進紙簍那樣”的投籃技能內(nèi)隱學習干預,控制組則不加干預。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Choking指數(shù)存在顯著差異(F(1,13)=7.146,p=0.019,η2=0.355),測驗時間對Choking指數(shù)有顯著的影響(F(2,26)=9.882,p=0.001,η2=0.432),組別和測驗時間對Choking指數(shù)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F(2,26)=5.524,p=0.010,η2=0.298),內(nèi)隱學習是干預Choking現(xiàn)象的一種有效手段。
Choking現(xiàn)象;內(nèi)隱學習;干預
自Masters(1992)將運動技能內(nèi)隱學習定義為“技能獲得過程中沒有同時產(chǎn)生關(guān)于技能操作的外顯知識”后,運動技能學習領(lǐng)域逐漸形成了雙任務學習、無錯誤學習、反饋阻止學習、類比學習、注意指向引導學習和觀察學習等多種關(guān)于運動技能內(nèi)隱學習的研究范式。眾多研究已經(jīng)證實,內(nèi)隱習得的運動技能在心理應激、認知干擾、生理疲勞等條件下的操作較外顯習得的技能更具穩(wěn)定性。
Masters & Maxwell(2004)認為外顯學習和內(nèi)隱學習兩大系統(tǒng)均可作用于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控制,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理論框架。運動技能外顯學習系統(tǒng)獲得的是言語可通達的外顯的或陳述性知識,并能有意識地控制運動技能的操作。運動技能內(nèi)隱學習系統(tǒng)獲得的知識是難以有意識提取的,是內(nèi)隱的或程序性的知識。這兩大系統(tǒng)都對運動技能學習有貢獻,只是它們的相對貢獻程度與練習量、學習經(jīng)驗、技能操作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guān),其中工作記憶是個關(guān)鍵的變量。
圖1 運動技能學習和控制的外顯和內(nèi)隱系統(tǒng)(Masters&Maxwell,2004)
對體育運動中的Choking現(xiàn)象作出解釋和進行干預,是近年來運動心理學領(lǐng)域研究的一大熱點。目前關(guān)于Choking現(xiàn)象的理論解釋主要有干擾理論模式(Distraction Model)和自動執(zhí)行理論模式(Automatic Execution Model),這兩種理論解釋均與工作記憶的有意識加工相關(guān),都認為工作記憶(或注意力資源)的超載是技能衰退的關(guān)鍵因素。因此,如何減少個體在運動技能執(zhí)行過程中的工作記憶負荷,或減少個體在壓力條件下再投入的外顯知識,將成為干預Choking現(xiàn)象的有效手段。
本實驗在課堂教學的自然情境中,對存在Choking現(xiàn)象的籃球?qū)P拚n學生進行內(nèi)隱學習干預,并考察干預的效果,以期豐富運動實踐中Choking現(xiàn)象的干預策略。
1.1被試篩選
浙江體育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體育系2007級籃球?qū)P拚n學生23名,專修課學生都是喜歡籃球運動,并已具備較好籃球技能的學生。在實驗干預前,23名學生在低壓和高壓條件下分別進行罰球線定點投籃,其中,15名學生在高壓條件下的投籃成績低于低壓條件下的成績,成為本研究的有效被試。根據(jù)Choking指數(shù)(低壓投籃命中數(shù)-高壓投籃命中數(shù))將被試進行分組,考慮有效被試的數(shù)量有限,實驗組9名,控制組6名。實驗干預前被試在低壓和高壓下的投籃成績,以及Choking指數(shù)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實驗干預前的投籃成績(個)
1.2實驗任務和實驗器材
實驗的主要任務是要求實驗組被試按內(nèi)隱學習的方式進行投籃技能練習,并在干預前、干預中和干預后三個時間點完成罰球線定點投籃任務。
實驗場地為室內(nèi)標準籃球場。
焦慮溫度計(Anxiety Thermometer)。焦慮溫度計要求被試在數(shù)軸上表示他們在先前的測驗中體驗到的焦慮程度,數(shù)軸的最左端標注“一點也不緊張”,數(shù)軸的最右端標注“非常緊張”,分別用“1”和“10”表示。Houtman & Bakker(1989)的研究表明焦慮溫度計和狀態(tài)-特質(zhì)焦慮問卷(STAI,Spielberger, Gorsuch, & Lushene,1970)有中度到高度的相關(guān)(r=0.64~0.77)。
1.3實驗設計
本實驗采用干預*測驗時間(2*3)的雙因素混合設計。自變量干預為被試間設計,實驗組采用內(nèi)隱學習干預,控制組則不加干預;測驗時間為被試內(nèi)設計,分為干預前、干預中和干預后;以每組10個罰球線定點投籃的命中數(shù)為實驗因變量。
內(nèi)隱學習干預手段為,指導學生“如將紙團扔進紙簍那樣”練習投籃技能。
低壓條件:①任課老師告知學生將進行投籃練習,每人投籃10個,認真完成;②準備活動為3個預投籃。
高壓條件:①任課老師告知學生將進行投籃測驗,每人投籃10個,認真完成;②投籃測驗成績將記入籃球課程的平時成績;(3)告知學生投籃命中數(shù)以7個為基線,每不中1個罰跑1個800m,依次累加;④告知學生投籃命中數(shù)以7個為基線,每超過1個獎勵20元;⑤準備活動1個預投籃。
Choking指數(shù)的操作性定義為:籃球運動員低壓條件下的投籃命中數(shù)減去高壓條件下的投籃命中數(shù),指數(shù)為正值,表示Choking現(xiàn)象發(fā)生;指數(shù)越大,Choking現(xiàn)象越明顯。
1.4實驗程序
篩選實驗被試,見上述“被試篩選”。
被試每周進行2次投籃技能練習,每次練習時間30min。實驗組在類比指導下進行練習,類比指導語為“如將紙團扔進紙簍那樣”,控制組不加任何其它干預。2周4次練習后進行干預中期測驗。因期末臨近,在干預中期測驗后,進行了1周2次練習,進行干預后測驗。
每次測驗結(jié)束,要求被試在焦慮溫度計上立即報告剛完成測驗中體驗到的焦慮水平。
整個實驗由籃球?qū)P拚n的2名任課教師在自然的課堂教學情境下完成,學生不知曉實驗的目的。
1.5數(shù)據(jù)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處理。
2.1壓力操作有效性檢驗
為了檢驗本實驗中壓力操作的有效性,將干預前、干預中和干預后被試在低壓和高壓條件下報告的焦慮水平分別進行相關(guān)樣本的差異性t檢驗,見表2。結(jié)果表明,被試高壓條件下的焦慮水平顯著高于低壓條件下的焦慮水平,說明本實驗中高壓條件的操作是有效的,被試明顯感覺到了壓力的增加。
表2 低壓和高壓條件下被試焦慮水平的差異比較
**p<0.01,*p<0.05;表3、4同
2.2內(nèi)隱學習干預Choking現(xiàn)象的效果
為了檢驗內(nèi)隱學習對Choking現(xiàn)象干預的效果,以Choking指數(shù)為因變量,采用干預*測驗時間(2*3)的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表明,實驗組和控制組的Choking指數(shù)存在顯著的差異(F(1,13)=7.146,p=0.019,η2=0.355),測驗時間對Choking指數(shù)有顯著的影響(F(2,26)=9.882,p=0.001,η2=0.432),干預和測驗時間對Choking指數(shù)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F(2,26)=5.524,p=0.010,η2=0.298),如圖2。
圖2 內(nèi)隱學習干預Choking現(xiàn)象的效果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在干預前、干預中和干預后的Choking指數(shù)差異分別進行獨立樣本的差異性t檢驗。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組被試的Choking指數(shù)在干預前不存在顯著差異,實驗組的Choking指數(shù)在干預中和干預后顯著低于控制組,見表3。
表3 實驗組和控制組Choking指數(shù)的差異比較
對控制組的Choking指數(shù)在干預前、中、后的變化進行單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測驗時間對控制組的Choking指數(shù)沒有顯著影響(F(2,10)=1.050,p=0.385,η2=0.174),干預前、中、后控制組的Choking指數(shù)分別為1.33,0.50和1.33。
對實驗組的Choking指數(shù)在干預前、中、后的變化進行單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測驗時間對實驗組的Choking指數(shù)有顯著影響(F(2,16)=14.507,p=0.000,η2=0.645)。測驗時間效應的多重比較(LSD)發(fā)現(xiàn),干預中和干預后的Choking指數(shù)顯著低于干預前的指數(shù),干預中和干預后的Choking指數(shù)沒有顯著差異,見表4。
表4 實驗組干預前后Choking指數(shù)差異的多重比較
本實驗采用投籃測驗計入課程成績、金錢獎勵和跑步懲罰三種手段來操縱學生的壓力條件。學生在高壓條件下的焦慮水平顯著高于低壓條件下的焦慮水平,證明壓力操作是有效的。
干預*測驗時間(2*3)的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及進一步的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實驗組在干預中和干預后的Choking指數(shù)顯著低于控制組,并顯著低于干預前的指數(shù),而控制組在干預前、中、后的Choking指數(shù)并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研究結(jié)果說明內(nèi)隱學習是干預Choking現(xiàn)象的一種有效手段。
干擾理論模式認為Choking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因為注意受到干擾,運動員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任務上引起的。注意受干擾的途徑有兩種:一是由于運動員對比賽重要性的認知,使得與任務無關(guān)的信息量輸入增多,運動員在有限的比賽時間里不能處理過多的信息或捕捉不到與任務有關(guān)的信息;二是在總信息量不變的情況下,運動員將注意朝向了與任務無關(guān)的線索,忽視了與任務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性線索,從而導致運動過程失敗。自動執(zhí)行理論模式認為運動技能的完成是自動化的過程,當運動員意識到比賽的重要性時,試圖作出更大的努力來確保運動執(zhí)行過程的正確性,正是這種外顯知識的再投入(reinvestment)破壞了原有技能執(zhí)行的流暢性,導致了技能操作的衰退。這兩種理論對Choking現(xiàn)象的解釋均和工作記憶有關(guān)。
Masters & Maxwell(2004)提出的理論認為,運動技能內(nèi)隱學習較少占用工作記憶資源,而本研究中的類比學習正是為了減輕學習過程中工作記憶有意識處理的信息量而設計的。“如將紙團扔進紙簍那樣”的類比投籃練習,可以將學生關(guān)于投籃技能的眾多外顯知識組塊成為一個單一的力學隱喻,從而減少對工作記憶資源的占用。工作記憶負荷的減少可能“釋放”某些資源來完成壓力條件下輸入的其他無關(guān)信息的加工,從而避免了Choking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另外,內(nèi)隱學習的干預減少了個體在壓力條件下可以再投入的外顯知識,避免了運動技能自動執(zhí)行過程的破壞。
內(nèi)隱學習是一種干預Choking現(xiàn)象的有效手段,即使在學生已經(jīng)利用外顯知識獲得了運動技能的情況下,還可以采用內(nèi)隱學習的方式進行有效干預。
[1] Masters R S W. Knowledge,Knerves,and Know-how: The role of explicit versus implicit knowledge in the breakdown of a complex motor skill under pressur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2,83:343-358.
[2] 胡桂英,許百華,胡婷婷.運動技能內(nèi)隱學習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9,32(6):1395-1397.
[3] Masters R S W, Maxwell J P. Implicit motor learning, reinvestment and movement disruption: What you don’t know won’t hurt you? In A. M. Williams & N. J. Hodges (Eds.), Skill acquisition in sport: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Routledge.2004.
[4] Nideffer R M.Psyched to win[M].Champaign IL:Leisure Press,1992.
[5] Nideffer R M,Sagal M S.Concentration and attention control training.In:Williams J M.(Ed.)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3rd ed.) Mountain View, CA:Mayfield,1998:296-315.
[6] Baumeister R F.Choking under pressure: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4,46:610-620.
[7] Lewis B P,Linder D E.Thinking about choking? Attentional processes and paradoxic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7,74:937-944.
[8] Beilock S L,Carr T H.On the fragility of skilled performance: What govern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1,130(4):701-725.
[9] 王進.壓力下的“Choking”:運動競賽中努力的反?,F(xiàn)象及相關(guān)因素[J].體育科學,2005,25(3):85-94.
[10] Masters R S W, & Maxwell J P. The theory of re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8,1(2):160-183.
AStudyabouttheInterventiononChokingPhenomenonBasedontheImplicitMotorLearningTheory
HU Gui-ying,ZHUANG Yan-f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jiang College of Sports, Hangzhou 310012,China)
This experiment adopted Group * Test-time (2 * 3) two-factor mixed design, with the number of 10 fixed-point shot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15 students specialized in Basketball Course with Choking phenomenon took par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implicit learning of the shooting skills-“such as the Zhituan thrown into the dustb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variable Group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hoking index(F(1,13)=7.146,p=0.019,η2=0.355),also the variable Test-time(F(2,26)=9.882,p=0.001,η2=0.432),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n the Choking index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F(2,26)=5.524,p=0.010,η2=0.298). Implicit learning is an effective means of intervention on Choking phenomenon .
Choking phenomenon; implicit motor learning; intervention
2011-11-20
胡桂英(1968-),女,浙江海鹽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
1004-3624(2012)01-0084-03
G804.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