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超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正交試驗法篩選活血通絡巴布膏的基質(zhì)處方
曾 超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目的篩選活血通絡巴布膏的基質(zhì)處方。方法采用正交試驗法,以黏著力、剝離性、涂展性、膏體均勻性、皮膚追隨性和賦形性為指標,各基質(zhì)及其用量為因素和水平進行L16( 45) 試驗,得出最優(yōu)配比組成。結果基質(zhì)最佳配比為水:甘油:聚丙烯酸鈉(PAANa):羧甲基纖維素鈉(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6.0:4.0:1.6:0.4:0.3。結論篩選的基質(zhì)處方經(jīng)濟實用可行,與活血通絡藥物有良好的相容性。
正交試驗; 活血通絡巴布膏; 基質(zhì)處方
我院康復科患者多為骨科康復(即風濕、類風濕、骨質(zhì)增生、頸椎、肩周疼痛、腰腿痛)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康復(即腦血管疾病)兩大類。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骨關節(jié)疼痛便成為本科的常見并發(fā)癥,西醫(yī)治療方面多采用消炎鎮(zhèn)痛口服藥,但因其存在強烈的胃腸道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廣泛應用,中醫(yī)方面采用中藥、針灸等療法具有一定的療效和優(yōu)勢,但有些患者仍不能接受中藥的口味和針灸的針感,因此研究出一種能快速解除患者病痛,給藥方便可行的外用膏劑,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與傳統(tǒng)的外用制劑(主要為橡皮膏)相比,巴布膏具有環(huán)保、療效持久顯著,使用安全方便,因此考慮將三七、紅花、雞血藤、伸筋草、獨活、骨碎補等藥物,制成活血通絡巴布膏。目前,巴布膏基質(zhì)通用配方中聚乙烯醇和明膠是經(jīng)常被使用的兩種物質(zhì)[1,2],但它們需要加熱并不停的攪拌才能慢慢溶于水,尤其是聚乙烯醇需加熱70 ℃以上,這樣既增加了能耗又復雜了工藝流程,且明膠是一種高蛋白,長時間保存容易腐化,這就增加了巴布膏的保存難度。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文采用正交設計法,以黏著力、剝離性、涂展性、膏體均勻性、皮膚追隨性和賦形性為指標,綜合多方面因素優(yōu)選了活血通絡巴布膏的基質(zhì)處方,以提供工藝簡單,原材料安全環(huán)保,產(chǎn)品性能優(yōu)異的巴布膏基質(zhì)及其制備方法。
電動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華峰儀器有限公司),SH 恒定濕熱試驗箱(上海實驗儀器總廠),涂布器與黏著力測試器為自制;聚丙烯酸鈉(浙江絮媒化工),羧甲基纖維素鈉(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聚乙烯吡咯烷酮(上海博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油(杭州雙林化工試劑廠),氧化鋅(浙江豐民化學試劑廠)。
2.1工藝考察因素及水平 根據(jù)文獻資料與預試驗結果,采用正交試驗法對水、甘油、聚丙烯酸鈉(PAANa) 、羧甲基纖維素鈉(CMC)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用量進行了篩選, 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活血通絡巴布膏基質(zhì)處方優(yōu)化因素水平表
2.2巴布膏的制備 按L16(45)正交表試驗組合進行試驗,見表2。①先制備油相:準確稱取處方量的聚丙烯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在攪拌下均勻分散于甘油中,再加入處方量的氧化鋅與活血通絡藥物,攪拌均勻后放置待用;②再制備水相:準確稱取處方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均勻攪拌溶解于常溫純化水中,然后將水相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攪拌直至形成一定內(nèi)聚力的黏稠膠體,涂布即得。
表2 活血通絡巴布膏基質(zhì)處方優(yōu)化正交試驗表
注:黏著力最高者為50 分,其余進行比例換算,總分為黏著力得分和外觀評分之和。
2.3考察指標
2.3.1黏著力的測定 取面積為6 cm×6 cm成型巴布膏,除去防黏層,一端貼于潔凈的玻璃上,用2 kg 的滾筒來回滾壓2次,放置20 min,另一端用帶鉤的鐵夾固定,往鐵夾掛鉤上逐漸加重量,以巴布膏與玻璃脫離所承受的力為該樣品的黏著力。
2.3.2外觀綜合評分 以剝離性、涂展性、膏體均勻性、皮膚追隨性和耐熱耐寒性為考察指標,分別進行打分( 滿分為10分) , 五項結果之和為外觀綜合評分。
剝離性:取成型巴布膏5片, 貼于潔凈的玻璃上,置37 ℃、相對濕度64%的恒溫恒濕箱中12 h,180°剝離, 基本無殘留者為10分,較易剝離、略有殘留者為7分,難以剝離、殘留嚴重者為4分。
涂展性:用自制涂布器涂布時,以較容易涂布為10分,不易涂布者為5分。
膏體均勻性:所制備的膏體均勻、稠度適宜,涂布在無紡布上無顆粒狀膠團、細膩、薄厚一致者為10分,涂布薄厚不一、有顆粒感、不細膩者為5分。
皮膚追隨性:該項指標借鑒日本評價巴布膏的方法,將成型巴布膏貼于手碗背部,用力甩10下不脫落,滿分為10分,甩9下脫落者為9 分, 其余依次類推。
賦形性:可參照2005年版《中國藥典》一部附錄Ⅱ[3],貼膏劑項下賦形性試驗進行測定,膏面無流淌現(xiàn)象者為10分,略有流淌現(xiàn)象者為7分,流淌現(xiàn)象明顯者為4分。
2.4結果 正交實驗的結果見表2和表3,方差分析見表4。
表3 活血通絡巴布膏基質(zhì)處方的外觀各項評分統(tǒng)計
表4 活血通絡巴布膏基質(zhì)處方的方差分析表
注:F0.05(3, 3) =9.28
從試驗中可以看出:① 對結果影響最大的因素為聚丙烯酸鈉和水的用量,有顯著性差異(P< 0.05) 。② 水的用量對制劑質(zhì)量影響很大,適量的水可以保證制劑黏結劑有良好的黏性,而過量的水將導致膏體內(nèi)聚力增加而難于涂布。③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對結果影響較小,不用聚乙烯吡咯烷酮膏體彈性和外觀光滑度較差,但用多了則會導致膏體黏性下降,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0.3 g。④ 隨著甘油用量的增多,發(fā)現(xiàn)殘留隨之增多,流淌現(xiàn)象也隨之明顯。
綜合以上結果,從節(jié)省成本并有良好的制劑成型來考慮,確定優(yōu)選的基質(zhì)配比為: A3B2C3D2E1, 即水:甘油:聚丙烯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為6.0:4.0:1.6:0.4:0.3。
2.5驗證試驗 按選定最佳比例重復進行3次試驗,結果見表5。結果表明,所制備的活血通絡巴布膏容易涂布,外觀均勻光滑平整,能很好黏于皮膚,容易剝離,基本無殘留、無流淌現(xiàn)象,其黏著力均大于0.5 kg/cm2,總分均高于90分??梢?,確定的基質(zhì)處方是有效可行的。
表5 活血通絡巴布膏基質(zhì)驗證試驗結果表
3.1巴布膏的基質(zhì)組成與配比是影響質(zhì)量的關鍵因素,只有基質(zhì)配方合理,才能發(fā)揮原料的優(yōu)勢,配方不當則制備不出好的基質(zhì)。此外,影響基質(zhì)優(yōu)劣的因素除原料、配比和配方以外,制備工藝亦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本文經(jīng)過正交實驗優(yōu)選,活血通絡巴布膏的最佳制備工藝條件是水:甘油:聚丙烯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聚乙烯吡咯烷酮為6.0:4.0:1.6: 0.4:0.3,制備過程中,無需加熱,攪拌速度不宜太快,時間不宜太長。
3.2由于配方中未選用聚乙烯醇和明膠作為基質(zhì)處方,免去了加熱溶解的步驟,從而大大簡化了工藝流程,此外,明膠被取代后,從而使得基質(zhì)的儲存性能得到較大的改善,這些均有利于配方的工業(yè)放大與臨床應用。
[1] 于曉佳, 賈 偉. 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金鈴子巴布劑基質(zhì)的研究[J]. 藥物研究, 2008, 16: 39.
[2] 左亞杰, 林新文.傷速康巴布劑的基質(zhì)配方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08, 5(2): 25.
[3] 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S]. 2005: 附錄Ⅱ .
OptimizationofthematrixformulationofHuoxuetongluocataplasmatabyorthogonaldesign
ZENG Chao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CM, Hangzhou 310053, China)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matrix formulation of Huoxuetongluo cataplasmata.MethodsThe optimal preparation was selected by L16 ( 45) orthogonal design. The adhering potential, fissility, ability to spread out, homogeneity, ability pasting to skin and recontourity were used as indexes.ResultsThe optimal matrix formulation was water:glycerine:gelatin:sodium polyacrylate: sodium carboxymethycellulose: polyvinylpyrrolidone = 6.0: 4.0:1.6: 0.4:0.3.ConclusionThe optimal matrix formulation was practical and economical which was compatible with Huoxuetongluo medicine.
orthogonal design; Huoxuetongluo cataplasmata; matrix
曾 超(1984-),女,碩士.Tel:15858157811, E-mail:zengchaoyue110@163.com .
R94
A
1006-0111(2012)05-0348-03
10.3969/j.issn.1006-0111.2012.05.008
2012-02-18
[修回日期]2012-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