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杰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2)
陜西省普通高校公體武術課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①
康杰
(陜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2)
本文通過對陜西省普通高校公體武術課程教學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從教學體系中的教學教材、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現(xiàn)階段高校武術教學中一些影響其發(fā)展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此為推進武術課程在陜西省高校進一步開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高校 武術教學 因素分析
中華武術在華夏大地上承載五千年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特色之一,它在傳承民族文化、教育、健身、修身、培養(yǎng)精神文化品質(zhì)、振興民族自尊、自信心、民族凝聚力是其它體育項目無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武術課程在陜西省普通高校中開展得極為普及,近年來隨著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體育武術的教學現(xiàn)狀也處在不斷改革與適應階段,如何使武術能夠更好的適應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精神文化品質(zhì),傳承中華民族武術文化精髓,夯實傳統(tǒng)武術的群眾基礎,全面增進學生體質(zhì),發(fā)揮武術文化的教育功能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高校武術實施者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以陜西省26所普通高等院校的公共體育武術課開展情況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國期刊網(wǎng)上查閱大量與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武術改革等相關資料50余篇,為本文的撰寫于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jù)。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將問卷按男女比例平均發(fā)放至陜西省各普通院校在校的公體一、二年級大學生,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調(diào)查問卷480份,回收率96%,有效份數(shù)460份,有效率92%。
1.2.3 訪談法
為更好的了解陜西省高校武術教學實施過程中實際效果及存在的問題,走訪了陜西省部分高校主管武術教學的教授和教師,從而能夠全面掌握陜西省高校的武術開展情況。
表1調(diào)查結果表明,陜西省普通高校大部分大學生較熱衷于羽毛球和乒乓球、籃球,其所占的比例分別為28.7%、20.4%和17.7%,而武術所占比例甚低,僅為3.1%。通過學生訪談了解到,導致體育運動項目興趣差距明顯的主要原因是球類運動能夠通過對抗獲得的成功與失敗帶來樂趣;而舞蹈類是女生比較喜歡的一種,主要是因為動作舒展優(yōu)美、輕柔,節(jié)奏感好,強度不大,具有減肥塑體功能。武術相對其它體育項目學習難度較大,內(nèi)容形式比較單一,實用性不強,因而很難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的青睞。由此可見,陜西省普通高校學生對武術項目興趣指數(shù)不高。
根據(jù)表2 調(diào)查結果顯示,導致陜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對武術學習動機缺失的主客觀因素有(1)武術教學負荷較大,容易疲勞。多數(shù)同學反映像武術套路的學習過程中動作復雜多變而且需要反復做馬步、弓步動作,常常在較短時間內(nèi)就會產(chǎn)生疲勞,加上動作變化較多,每個姿勢要求嚴格,大大降低學習效果與學習興趣。(2)武術教學枯燥單調(diào)、無趣味性。武術教學過程中動作枯燥單調(diào)、重復操作頻繁,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機。(3)校園文化缺乏武術活動氛圍。一些特別愛好武術同學,業(yè)余時間根本得不到武術教師的指導,無法實現(xiàn)自身的提高,只能放棄。調(diào)查中同學頻繁反映武術課學習內(nèi)容太過單一,想學一些劍術、搏擊術根本沒有機會,而且一周一次課根本無法掌握動作要領,動作粗糙不協(xié)調(diào),身體姿勢不好看,漸漸失去學習。
表1 陜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對各項體育項目的興趣指數(shù)統(tǒng)計
表2 陜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武術學習動機缺失的主客觀因素
表3 陜西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加武術課堂的態(tài)度
在對參加武術課學習的學生調(diào)查中顯示,對武術課特別有興趣的僅有42人,占8.6%,興趣較強有58人,占12.3%,興趣一般的有229人,所占比例最大,占47.8%,不喜歡的有151人,所占比例為31.1%,可見真正樂意去學習武術的同學甚少。訪談中了解到,本科生大部分都是90后獨生子女,家庭的環(huán)境使多數(shù)同學在家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養(yǎng)成怕苦怕累、拈輕怕重的習慣,稍微受到一點苦就會帶點情緒,更何況武術運動是在室外進行,常常天氣比較惡劣,冬冷夏嗮,加上武術本身的難度要求,使本來很喜歡武術運動的同學也對武術畏而遠之。以長拳套路為例,學習過程中涉及很多馬步、歇步、弓步、點虛步和踢腿動作,既要求有很好的腿部力量,還要具備一定的協(xié)調(diào)和柔韌性,再加上一些復雜的動作變化,使得沒有力量基礎或身體協(xié)調(diào)、柔韌較差的同學感到步履維艱。常常練完以后大腿酸疼無力,久而久之,厭煩感頓時出現(xiàn),產(chǎn)生反感的心理,出現(xiàn)膽怯、怕苦、怕累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上課精力不集中、表情無精打采、消極學習、甚至有的同學故意請假不上武術課[1]。
目前,陜西省普通高校使用的武術教材,大體上是老版的體育使用武術教材,雖然經(jīng)過部分的修改保留了一些經(jīng)典,但內(nèi)容流于形式,動作千篇一律、節(jié)奏變化較少、身體表現(xiàn)力不夠,遠離于武術實際的技擊要義,也失去了武術本身的魅力。在理論上教材里僅僅是象征性的介紹,已經(jīng)背離了武術運動的本質(zhì)的屬性,把武術教學變成了一項沒有實際意義的套路教學,既沒有武術格斗的靈活機變,也沒有舞蹈身姿的優(yōu)美舞動。使得很多滿懷激情的武術愛好者漸漸打消這份狂熱之情。
陜西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基本上一致,大一進行武術普修課程學習,第一學期學習太極拳,第二學期學習長拳;大二根據(jù)學生自愿實行選修武術課程,課時安排是每周開設一節(jié)體育課。走訪中了解到很多大學生認為這兩門武術教學單一、枯燥、死板、無趣味性。學完以后根本派不上用場,很快就忘掉。他們所希望的是通過武術課的多樣性學習,不僅是鍛煉身體,更重要是通過身心體驗,來感悟如推手、格斗、刀術、劍術、棍術、槍術等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
保持高水平、高素質(zhì)的武術師資隊伍是高校武術教學正常持續(xù)有序的保證。目前,很多高校都在擴招形勢下對武術教師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武術教師的引進上缺乏機制保障,伴隨大量年輕武術教師向高校的涌入,高校武術師資隊伍業(yè)務素質(zhì)水平也普遍下降,由此武術教學的質(zhì)量難以得到保證。從陜西省的眾多高校來看,為了解決高校的武術教學的普及和武術教師的匱乏矛盾,很多學校采用非武術專業(yè)體育教師兼職武術教學,由于本身非武術專業(yè)出身,在武術套路掌握和理解上相差太大,甚至有的老師還不如學生做的好,上課往往敷衍了事,影響了武術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武術課的考核是武術教學中的最后一環(huán),通過對陜西省普通高校的武術教研組的專家訪談,了解到陜西省普通高?;旧隙际遣捎矛F(xiàn)在的體育課程評分機制“技術成績+平時表現(xiàn)+身體素質(zhì)”為主。一般技術測試占60%,平時表現(xiàn)占20%,身體素質(zhì)占20%。而武術本身所體現(xiàn)的是武術技戰(zhàn)術原理、攻防原理、智能與武術文化的體悟是相輔相成,簡單的以技能評價為主,顯然這種評分機制有很大的欠缺,使得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武術文化只是表現(xiàn)在套路的習練上,而武術真正本身的內(nèi)涵卻失去了意義。因此,必須改革現(xiàn)有的評價體系,采用“理論考核+技術考核+能力測試+平時成績”等綜合評定法[2],全面、公正、科學的評價才是推動傳統(tǒng)武術在青年一代人心中扎根普及的有效措施。
(1)陜西省普通高校的公體武術課教材陳舊老套,很難適應年輕人的審美要求,教學內(nèi)容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武術的核心“技擊戰(zhàn)術”難以在學習中體現(xiàn),攻防理論教學較少,拳理不清,考核辦法欠合理等問題,不利于武術運動在高校的進一步發(fā)展與普及。
(2)高校大學生自身不良習慣和學習武術動機,如心里渴望學到一些搏擊、格斗方法,但又怕苦、怕累,與學習武術的要求強度較大、學習內(nèi)容的枯燥,形成很大的反差,導致學生對武術興趣銳減。
(3)高校部分武術教師兼職現(xiàn)象比較嚴重,很多教師的工作的責任心不夠,敷衍了事的進行武術教學,對學生造成很大的誤導,進而把原本對武術有特別濃厚興趣的學生漸漸對武術學習持有消極情緒。
(4)陜西省普通高校的校園武術文化活動太少,武術氛圍不夠濃厚,學校缺乏相關的武術教師的業(yè)余指導,武術文化的魅力沒能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使得學習武術教學只是流于表面工作,學完之后再也無人關注。
(1)加強對武術教材研究,改革舊教材不合理部分,科學創(chuàng)編武術的各個動作環(huán)節(jié),把傳統(tǒng)武術中實用拳法、腳法融入到教學內(nèi)容中,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具體體現(xiàn), 既要考慮社會需要、學科發(fā)展需要,又要考慮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3]。既要有時代性氣息,還要體現(xiàn)武術的本質(zhì)屬性,技擊性、教育性、時尚性,讓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悟,學有所施。
(2)加強武術教師的理論培訓,堅決抵制非專業(yè)武術教師兼職授課現(xiàn)象,武術教學中教師應把傳承中華武術文化教育功能普惠給每一個學習者,把傳統(tǒng)武術中蘊含的古代樸素哲學思想和一招一式所體現(xiàn)的東方文化傳播給每一個受教者。
(3)陜西省普通高校應在加大學校建設的同時,致力擴建武術教學專用場館和設施器材,不斷改善公體武術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保證武術教學的順利進行。
(4)成立校武術協(xié)會或武術培訓機構,由學校專業(yè)武術教師專門指導,為武術愛好者提供真正學武、練武的學習平臺,組織參加校內(nèi)外各種活動或比賽,在校園內(nèi)通過各種文藝活動展示武術的精髓與魅力,從而在校園內(nèi)營造一個武術文化傳播的良好氛圍,通過武術表現(xiàn)力的震撼作用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武術理解和熱愛。
[1]馬岳強.對湖北省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6):89.
[2]季瀏.正確理解新體育課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J].體育教學,2006,5:4~6.
[3]郝起.高校體教教育專業(yè)課程方案的研究及建議[J].體育師友,2007,6:20,34.
Shaanxi Province ordinary university martial arts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Kang Jie
(School of P.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hanxi Xi’an 710062)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aanxi Province ordinary college public arts cours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from the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content,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learning interes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nalysis,find out the stage of college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its development the disadvantage factor,and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proposals,as the propulsion of Wushu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rtial arts teaching; factor analysis
G807.4
A
2095-2813(2012)02(c)-0030-03
康杰(1982~):女,講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