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輝,何紅燕
工作過程課程改革對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1)
張連輝,何紅燕
[目的]通過基于工作過程對《常用護理技術》進行課程改革,探討以崗位能力需求為核心的課程改革對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產生的影響。[方法]采取傳統(tǒng)教學的班級為對照組,采取工作過程課程改革教學的班級為實驗組,學習結束后,采用“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高職護生明確需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善于總結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在獲取信息能力方面對照組得分高于實驗組(P<0.05)。[結論]《常用護理技術》教學中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能促使高職護生更加明確學習需求、有效管理自我、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力。
《常用護理技術》;高職護理;工作過程課程改革;自主學習能力
護理學是一門強調實踐操作與運用能力的綜合性學科。目前國內高職院?!冻S米o理技術》(或以基礎護理、護理基本技術、護理學基礎等名稱命名)課程內容選取方面,是根據學科知識的邏輯體系編排授課內容,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學習特點重視不夠,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度不足。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自2005年開始在《常用護理技術》課程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實施一系列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以傳統(tǒng)教學和工作過程課程改革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比較,旨在了解工作過程課程改革對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產生的影響,為護理專業(yè)教師課程改革提供參考,為護生提供學習平臺,從而有助于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就業(yè)質量。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取樣方法,以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學院傳統(tǒng)教學的2007級護理專業(yè)4個班共207名學生為實驗組,以課程改革教學的2007級護理專業(yè)4個班共213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常用護理技術》授課時數、基礎成績、生源素質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實驗組《常用護理技術》課程內容主要以病人入院到出院為邏輯主線,以真實工作情景或任務、病例為載體,融入護士執(zhí)行資格標準,學習五大學習情境,如入院護理技術、生活護理技術、用藥護理技術、專項護理技術、出院護理技術。以系統(tǒng)化整體護理理念為指導,每個學習情境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環(huán)節(jié),在完成臨床護理工作任務時實現(xiàn)課題內容的學習。對照組《常用護理技術》課程是以教材中的傳統(tǒng)知識為藍本,采取理論教學、操作示教、學生反復訓練等方式進行教學。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情況調查表 ①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如年級、年齡、性別、教育層次、就讀學校;②基礎學歷:高中起點、中職起點;③社會實踐經歷:是否擔任學生干部(包括班干部、學生會干部、團委干部)、是否積極參加社團組織等。
1.3.2 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量表 采用“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量表”對兩組護生進行問卷調查[1]。該量表包括28個條目,其中有21個條目采用肯定或否定方式陳述,7個條目采用選擇題的方式。
2.1 一般情況 2007級護理專業(yè)《常用護理技術》課程學習結束時共發(fā)放問卷420份,其中實驗組207份,對照組213份,收回420份,回收率100%;剔除無效問卷10份,其中實驗組6份、對照組4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和實驗組學生一般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一般情況人(%)
2.2 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 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組得分88.97分±2.47分,對照組得分74.93分±3.03分。表2顯示,在明確需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善于總結能力方面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在獲取信息能力方面對照組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高職護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
3.1 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護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聯(lián)系實踐 護理工作是醫(yī)學知識、護理知識、理論與實踐緊密相連的過程。我院《常用護理技術》通過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在完成臨床護理工作任務時實現(xiàn)項目學習,強化學生職業(yè)態(tài)度和職業(yè)價值觀,突出了五大工作環(huán)節(jié)與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對應關系。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學會感受病人疾苦、學會關愛病人,提高判斷能力。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護理方案,明確護理措施與健康問題之間的對應關系,訓練了學生如何解決健康問題;面對病人的詢問及進行護理操作時,能給予較清晰而全面的講解。本調查顯示,實驗組在善于總結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2 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護生主體意識和自信心增強 調查結果顯示,在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方面實驗組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F(xiàn)代教育觀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應從傳統(tǒng)的“學會”到現(xiàn)在的“會學”,這就要求學生具備收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學研究能力[2]?;诠ぷ鬟^程的課程改革提倡學生自我指導性學習,當一個人有學習的需要,并且有機會親自獲得信息時就能取得最好成績。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主體意識明顯增強,主要體現(xiàn)在做事前制訂計劃、制定學習目標、主動查閱資料、收集的信息及時整理成報告、主動與同學和老師進行溝通等方面。
3.3 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護生整體護理觀念增強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明確需求能力方面得分高于對照組(P<0.01)。護理程序是進行個體化護理時系統(tǒng)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用來診斷和治療人類對存在或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我院工作過程課程改革強調護生對病人實施以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整體化、個性化的護理,并在考核中融合實際病例,考查學生對整體護理內涵的理解和對護理程序的應用,強化了護生的整體護理觀念。
3.4 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結果顯示,高職護生在明確需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善于總結能力方面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在獲取信息能力方面對照組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真實的病例和治療、護理,提供了示范和指導,給了護生思考、實踐的機會,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及時將所學理論與臨床實際相結合,既學以致用,又能超越課堂的局限,能較好地提高專業(yè)課的學習效果[3-6]。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從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調查結果來看,課程改革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踐,增強了護生的主體意識與整體護理觀念,參與教學的臨床教師也是首次接觸這種模式,也需要一個學習與適應的過程,學院應加強對臨床帶教老師的培訓,了解工作過程課程改革的內涵和實際意義。
[1]林毅,姜安麗.護理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分析[J].南方護理學報,2004,11(11):50-52.
[2]陳紅,成翼娟.教與學策略在高等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7B):1223-1225.
[3]姚蘇寧,嚴小惠,周菊芝.高職護理臨床課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探索[J].護理學報,2009,16(3A):23-25.
[4]杜愛萍,羅紅艷,王哲敏.高職護理專業(y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9,24(13):10-13.
[5]劉進忠,喻望云,汪說之.論面向21世紀的高等醫(yī)學教育改革[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0,16(9):546.
[6]萬雪梅,郭萍.淺談高職護理教育改革[J].全科護理,2011,9(7B):1871-1872.
Influence of reform of work process curriculum on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high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Zhang Lianhui,He Hongyan(Xiangf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bei 441021 China)
G6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13.040
1009-6493(2012)5A-1235-03
1)為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08348。
張連輝,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單位:441021,襄樊職業(yè)技術學院;何紅燕單位:441021,湖北省襄樊市中心醫(yī)院。
2011-12-21;
2012-04-16)
(本文編輯李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