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山
湖北省紅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紅安 438400
中藥治療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65例臨床觀察
陳金山
湖北省紅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紅安 438400
目的 探討中醫(yī)治療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在臨床上取得的療效,為針對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的治療方法提供參考和更多的選擇。 方法 對于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患者13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65例進行治療,對照組給予西藥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中藥進行治療。 結果 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都取得一定療效,但中藥的療效更為顯著,且未見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結論 中藥治療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在臨床取得顯著療效,值得推廣。
中醫(yī);抗癆藥物;肝功能損害
藥物性肝損害,簡稱藥肝,是指因為使用藥物而引起的肝臟毒性反應,臨床上主要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肝損害。在治療結核病時,常應用抗癆藥物,抗癆藥物可造成患者肝功能不同程度的損害??拱A藥物引起的肝損害是由于抗癆藥在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物對肝細胞產(chǎn)生的直接毒性作用,造成肝臟損害和病變[1]。近年來隨著對結核病的防治工作中,抗癆藥物的使用量不斷增加,對患者造成的藥物性肝損害也隨之增加。藥物性肝損害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腹脹、惡心、厭油、上腹痛有時可伴有黃疸[2]。如不及時進行保肝治療或者停藥處理,可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筆者所在科室對收治的130例抗癆藥物引起的肝損害患者,進行降酶退黃等治療,觀察并評價兩種療法對藥物性肝損害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科室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肺結核患者存在肝功能損害的130例,其中男68例,女62例;年齡19~68歲,平均(39.2±4.1)歲。所有患者在接受抗癆治療之前,檢測肝功能正常,并自愿接受保肝治療。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5例,兩組病程、年齡、性別以及肝損害的程度和臨床癥狀等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使用護肝片(江西匯仁藥業(yè)有限公司,Z20033220)每次4片,3次/d,肌苷片(重慶貝諾制藥有限公司,H20045261)每次0.4 g,3次/d,連用半個月;實驗組使用中藥方劑,垂盆草40 g,焦山梔 8 g,鳳尾草 45 g,郁金 8 g,柴胡 6 g,生黃芪 12 g,白術 10 g,茵陳 30 g,茯益 10 g,水煎服,3 次 /d,連用半個月。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患者肝功能指標恢復正常,體征、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者肝功能指標接近正?;蛎黠@好轉,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無效:患者肝功能指標和臨床癥狀均無明顯變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患者的一般情況分析
筆者所收治的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無明顯差異。在年齡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30~50歲之年齡段,最小19歲,最大為68歲,平均(39.2±4.1)歲。
2.2 主要臨床癥狀
因抗癆藥物所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腹脹、惡心、乏力、厭油或嘔吐、大便不實、小便黃等,個別伴有面黃。
2.3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分別行肝功能檢查。其指標主要包括總蛋白、白蛋白、總膽紅素、膽紅素以及谷-丙轉氨酶等。經(jīng)過西藥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3.85%,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8.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本資料研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中藥治療抗癆藥物引起的肝功能損害患者中,性別無差異,年齡主要集中在30~50歲,也是結核病高發(fā)的年齡段。主要臨床癥狀為腹脹、惡心、乏力、厭油或嘔吐,嚴重者伴有黃疸等,均為藥物性肝損害的常見癥狀。
本資料研究還通過肝功能指標以及臨床癥狀和體征緩解的情況對兩組療效進行評價。根據(jù)療效的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總共有61例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總有效率為93.85%。實驗組有64名患者的療效顯著,有效率達到98.46%。實驗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大量實驗數(shù)據(jù)表明,進入機體的藥物大部分需要在肝臟內(nèi)進行生物轉化,從而達到滅活、轉化和降解的效果。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會在生物轉化的過程中對肝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藥物性肝損害在臨床較為多見。而抗癆藥物所致肝損害也是結核病治療過程中非常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臨床上常出現(xiàn)一系列肝損害常見的癥狀[3-4]。以往通常采用西藥進行保肝護肝對癥治療,但是療效不理想,近幾年中醫(yī)在治療藥物性肝損害方面取得較滿意進展,且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
[1] 袁惠,謝麗娟.抗結核藥物引起的副作用604例臨床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0,22(3):154-156.
[2] 張道云,董征.溫膽湯加味治療藥物性肝損害10例[J].河北中醫(yī),2004,26(4): 246-247.
[3] 吳艷萍.抗結核藥物導致肝損害的防治與護理[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1,18(28):108-109.
[4] 王曉艷,劉慧,朱俊,等.抗結核藥物對肺結核患者肝功能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9):61.
R969.4
B
2095-0616(2012)12-82-02
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