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平
溫暖陽光下,我們再出發(fā)
In the Warm Sun, We Re-start
□文/李 平
在氣候學上,冬天過后自然是春天。但在經濟學上,冬天之后可以是任何季節(jié),甚至可能是更冷,更長的冬天。
從次貸危機到主權債務危機……這場席卷全球的經濟(金融)危機,自200 8~20 09年曾上演過第Ⅰ季,隨后2010~2011年又上演了第Ⅱ季,這時,人們不禁會問201 2~20 13年是否會上演第Ⅲ季——新興市場會不會誕生新的危機呢?我們或許無法準確把握經濟學上的“四時更替,寒來暑往”,但我們始終堅信:只有未雨綢繆,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心態(tài)、堅強的意志、健康的體魄,才能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期關注,請讀者暫將“飲桃湯,進屠蘇”的心境收上一收,閑庭信步慢翻書:且看一看20 12年之經濟大勢!
20 0 6年~2010年,中國經濟增速分別為12.7%、14.2%、9.6%、9.2%和10.3%。2011年,在內外因素作用下,中國經濟增速已從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新華社一篇《把握穩(wěn)中求進的總基調》的評論員文章中透露,預計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略高于9%。
201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推動明年經濟社會發(fā)展,要突出把握好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中國經濟增速在回落,增速適度回落是我們期望的。但要防止經濟增速回落過快?!眹倚畔⒅行慕洕A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指出。
2012年會不會誕生危機的第Ⅲ季?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完全有可能。他指出:國際經濟體系霸權國家在危機之后有更加強烈的轉嫁危機和遏制新興大國的內在動機,加之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經濟社會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其他熱門新興市場一旦發(fā)生危機,即使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與他們有著本質不同,金融市場的危機傳染機制也會波及中國。2012年中國經濟的問題在于如何抵御危機和防范資產泡沫再起的雙重目標?壓力不可低估。
2011年12月31日的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稱:美國2011年就業(yè)市場年末收尾好于年初開局。因而預言:明年美國經濟情況會好一些,不太可能再陷入衰退。經濟學家們認為,歐洲可能成為2012年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
12月7日,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2012年《經濟藍皮書》認為: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貨幣政策轉向穩(wěn)健、消費刺激政策逐步淡出等綜合因素影響下,2012年,中國GDP增長率預計達到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將呈現(xiàn)小幅回落的趨勢。消費將保持平穩(wěn)增長態(tài)勢,實際增長率將回調至11.3%。最嚴重的是外貿情況,藍皮書預測2012年進口和出口的增長速度將進一步減弱,分別為20.4%和17.3%,全年外貿順差將繼續(xù)回落到1 350億美元左右。
社科院數(shù)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稱:未來歐美經濟即使不會出現(xiàn)衰退,復蘇緩慢也幾乎成為共識。他指出,世界經濟可能二次探底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將是巨大的。
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藍皮書中撰文稱,2011年中小企業(yè)經營困難問題已經顯現(xiàn),但大多數(shù)企業(yè)尚能維持。與2011年比較,2012年市場需求不足、訂單不足預計也將成為約束企業(yè)發(fā)展的突出問題。在既有問題和需求不足問題多方面困擾下,預計不少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的資金鏈將難以維持。當然也有好消息。近日高盛公司的預測稱,中國經濟將在2012年下半年全面復蘇。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胡永剛對此發(fā)表評論稱:這是有可能的,但還要取決于國際大環(huán)境。他表示:從當前看歐元區(qū)經濟下滑跡象明顯,如果這一效應擴大,則不排除中國GDP增幅跌破8%的可能。盡管如此,未來3~5年中國的經濟形勢相對樂觀。“中國無需擔心經濟硬著陸,中國人均GDP只有4 000美元,仍有很大增長空間。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特征是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原材料價格飆升,中國制造企業(yè)也應能找到方法,來消化成本高企帶來的壓力?!鼻迦A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稱:“2011年資本市場并未反映企業(yè)較好的盈利情況,對2012年的資本市場表現(xiàn)比較樂觀?!?/p>
李稻葵認為,2012年是經濟增長有所放緩的年份,預測2012年增速是8.5%;物價水平是年初年終兩頭高,中間低,兩頭在3.3%的同比增長水平,全年平均為2.9%。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的年度物價漲幅控制目標為4%左右。
這一回,預測機構倒是和中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大部分機構普遍預測2012年CPI值都在4%以內,中金公司、瑞銀證券、工銀瑞信基金則預測為3.5%。招商證券、德意志銀行的預測值更低,分別為2.7%、2.8%。近日,中國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參加杭州舉行的首屆時代徽商高峰論壇時給徽商打氣,大談“經濟環(huán)境下的企業(yè)應對與發(fā)展之道”。當記者問道2012年股市走向的問題時,他一改往日的高談闊論,而是選擇了三緘其口,選擇了回避:“這些問題我沒研究”、“股市我確實不懂?!敝袊鴺鞘信菽卸啻??2012會不會出現(xiàn)大跌?樊綱認為:“就趨勢來講,不漲上去,過兩三年自然回到均衡價格水平。房價不是跌,而是隨著經濟變化逐步逐步地價格均衡化。”樊綱強調,房地產作為一個重要的投資領域,趨勢是防資產泡沫——這一導致金融和經濟危機的主要導火索。針對這一問題,李稻葵也在博客上發(fā)表言論,力挺中國樓市,認為中國樓市不會崩潰。
對于樊綱不敢開口的股市問題,2008年A股滬指跌幅為65%,1994年A股滬指跌幅為22%,剛過去的2011年A股滬指跌幅為21%,這歷史上第三大跌幅幾乎與第二大跌幅比肩,投資者的沮喪心情可想而知。一些經濟學家對此卻搬出了“否極泰來、盛極而衰”這條古訓。正如2011年收官之際,證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在“中國金融學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寄語投資者的那樣“我們對中國股市要有信心?!?/p>
文章寫到此處,總算可以告一段落了。突然想和讀者分享經濟學家中盛傳的一個小幽默:話說經濟學界流行著兩條亙古不變的定律:一是“經濟學家第一定律”,對任何一位經濟學家而言,一定同時存在著一位實力相當、觀點針鋒相對的經濟學家;二是”經濟學家第二定律”,他們都是錯的。
任憑天花亂墜,我自閑庭信步。奉勸諸君對上述言論冷眼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