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500)
某市致病性弧菌及腸毒素檢測研究
張 強
(山東省滕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500)
目的探討滕州市致病性弧菌種類、分布、構成特征和毒力因子。結果在致病性弧菌中,以非O1群霍亂弧菌為主要菌群,另外還有河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麥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O1群霍亂弧菌能產生類CT,與其致病性密切相關,NAG-ST是非O1群霍亂弧菌一種主要毒力因子。
致病性弧菌;類CT;NAG-ST
病原性弧菌是一類種類繁多、產毒性強弱不一,臨床癥狀復雜,致病機理多樣的一類菌群,其引起的腹瀉,已成為臨床和預防醫(yī)學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上已相繼確認弧菌屬種有11種弧菌對人有致病作用。為探討滕州市致病性弧菌種類、分布、構成特征和毒力因子等病原學特征,我們自1999年以來,對來我院就診的急性腹瀉患者糞便進行了致病性弧菌檢測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999年至2008年10月,對來我院就診的急性腹瀉患者,采集腹瀉便,送細菌室進行致病性弧菌分離鑒定及腸毒素檢測。
堿性蛋白胨水、4號瓊脂等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提供;非O1群亂弧菌VBO分型診斷血清和霍亂抗毒素診斷血球,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ETEC-ST酶標試劑盒由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參照何曉青[1]主編《衛(wèi)生防疫細菌檢驗》和陳拱立主編《弧菌科分類及其致瀉菌》[2]提供的方法進行。
表1 65株非O1群霍亂弧菌血清型分布及構成
共檢急性腹瀉患者糞便2786份,檢出致病性弧菌146株,檢出率為5.24%。其中以非 O1群霍亂弧菌為主102株占69.86%,其次為河弧菌15株占10.27%、弗尼斯弧菌6.85%、溶藻弧菌8株占5.48%、麥氏弧菌7株占4.79%、副溶血弧菌4株占2.74%。
102株非O1霍亂弧菌應用VBO血清系統(tǒng)可分型者65株,分布13個血清型,以O2、O9、O11、和O8居多見表1,其余鑒別呈分散狀態(tài)。見表1。
結果見表2。溶藻弧菌、麥氏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非O1霍亂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產生ST,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均不產生ST,從而說明所試菌株具有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3]。
在檢測102株致病性弧菌中,有61株產生類CT,產毒菌株站41.78%,見表3 。
表2 致病性弧菌產耐熱腸毒素(ST)情況
表3 致病性弧菌產霍亂樣腸毒素(糞CT)情況
3.1 滕州市毗鄰微山湖,是一個霍亂老疫區(qū),1983年前曾發(fā)生過霍亂流行,其后由于加強對水、食品、腹瀉患者的檢測等綜合防治措施,至今尚未發(fā)生霍亂的爆發(fā)流行。
3.2 檢測表明,滕州市檢出的致病性弧菌以非O1群霍亂弧菌為主要菌群,另外還有河弧菌、弗尼斯弧菌、溶藻弧菌、麥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這對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和臨床工作者制定防治措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3.3 霍亂弧菌產生的霍亂腸毒素是引起霍亂腹瀉的主要原因。許多研究表明非O1群霍亂弧菌能產生類CT,且與其致病性密切相關[4]。本次102株非O1群弧菌中產糞CT有48株占47.06%,在弧菌產類CT中所占比例最高,從而說明它在毒力和致病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3.4 非O1群霍亂弧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種重要的致腹瀉病原菌。尤其是腸道感染為近年來國內外關注的問題,但對非O1群霍亂弧菌的致病機理還不很清楚,有學者提出非O1群霍亂弧菌具有引起霍亂的潛在能力。關于NAG-ST檢測,國內報道較少[5],但多采用乳鼠灌胃試驗。本檢測表明,NAG-ST是非O1群霍亂弧菌一種主要毒力因子。
[1] 何曉青.衛(wèi)生防疫檢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9.
[2] 陳拱立.弧菌科分類及其致瀉菌[M].福州:福建省衛(wèi)生防疫站,1987.
[3] 徐文杰.應用ELISA法檢測致病性弧菌腸毒素報告[J].中華流行學,1993,14(特刊15號):237.
[4] 畢振強.非O1群霍亂弧菌毒力因子的研究進展[J].華流行病學雜志,1990,11(特刊8號):260.
[5] 徐文杰.應用ELISA法檢測非O1群霍亂弧菌耐熱腸毒素[J].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 1994,14(16):364.
R378.3
B
1671-8194(2012)07-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