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佳玲,王忠太,石秀娥
(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康復護理在老年高血壓病康復中的作用
馬佳玲,王忠太,石秀娥
(甘肅省康復中心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探討康復護理在老年高血壓病康復中的意義。方法將128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分別進行高血壓病康復治療,并對觀察組配合康復護理干預。在入院和出院時分別對2組患者進行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生活滿意度評定和血壓測定。結(jié)果入院時2組患者各項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出院與入院時相比,觀察組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對照組血壓測定有顯著性差異(P<0.01),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生活滿意度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jié)論康復護理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提高生活滿意度,降低血壓,在老年高血壓病康復中具有重要意義。
康復護理;高血壓?。蛔o理干預
原發(fā)性高血壓是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伴有或不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綜合征,通常簡稱為高血壓。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影響重要臟器,如心、腦、腎的結(jié)構(gòu)與功能,最終導致這些器官功能衰竭,迄今其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據(jù)2002年衛(wèi)生部組織的全國居民27萬人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diào)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49%,即約每2位≥60歲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2]。年齡≥65歲、血壓持續(xù)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血壓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可定義為老年高血壓。若SBP≥140 mmHg,DBP<90 mmHg,則定義為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ISH)[2]。老年高血壓常與多種疾病并存,并發(fā)癥多:常并發(fā)冠心病、心力衰竭、腦血管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我國人群腦卒中發(fā)生率遠高于西方人群。若血壓長期控制不理想,更易發(fā)生靶器官損害。通過對128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對比研究,探討康復護理與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生活滿意度、血壓之間的關(guān)系,為全面促進老年高血壓病康復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臨床資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入住我院符合《1999 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診斷標準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128例,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4例,年齡60~94(69.63±8.38)歲,男 39 例,女 25 例,病程 1~29(8.41±6.61)年,住院 10~29(17.13±3.54)天;觀察組 64 例,年齡60~91(69.89±7.20)歲,男 27 例,女 37 例,病程 1~30(9.63±6.61)年,住院11~28(17.63±3.83)天。2 組患者年齡(t=0.292,P=0.771)、病程(t=1.482,P=0.143)和住院天數(shù)(t=0.911,P=0.366)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患者既往無精神病史及腦器質(zhì)性疾病史。
1.2 方法
(1)采用統(tǒng)一問訊表進行登記,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病程、職業(yè)、家族史、身高、體重、伴隨疾病。(2)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時均使用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定,總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輕度抑郁/焦慮;總分為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慮,15~21分表示重度抑郁/焦慮。用生活滿意度量表對患者的生活滿意度進行評定,總分在31~35 分表示特別滿意,26~30 分表示非常滿意,21~25 分表示大體滿意,20分表示無所謂,15~19分表示不大滿意,10~14分表示不滿意,5~9分表示特別不滿意。對2組評定結(jié)果進行對照,再將出院和入院時的結(jié)果做自身對照。(3)入院和出院時對所有患者測定血壓。(4)對照組患者采取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及藥物治療等常規(guī)高血壓病康復措施;觀察組在給予常規(guī)高血壓病康復治療基礎(chǔ)上配合康復護理。(5)康復護理采用個別談話方式,由主管醫(yī)師和責任護士負責實施,具體是:入院后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制定個體化康復治療方案,由責任護士負責高血壓病康復知識宣教并督導康復治療方案的實施。對觀察組患者由主管醫(yī)師、責任護士每周各咨詢2次,每次30分鐘。分別在病床旁進行一對一咨詢,咨詢內(nèi)容包括患者病情,患者對所患疾病及其并發(fā)癥的認識和對相應康復措施的了解。患者在生活和疾病診治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對未來生活的擔憂,以及患者所關(guān)注的其他身心問題。咨詢過程中,通過與患者交流,首先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guān)系,在談話中找到患者心結(jié)所在,并有針對性地給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和治療依存性。關(guān)鍵是強化患者遵從醫(yī)囑的行為,使患者能積極主動遵從醫(yī)囑,堅持長期按時服用降壓藥,才能使血壓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3]。心理支持,疏導情緒,排除心理障礙。通過攝入性談話,讓患者傾訴內(nèi)心矛盾沖突,以及敵意、怨恨、焦慮、緊張和不滿,然后給予疏導和心理支持,指出錯誤觀點和認識,調(diào)整其心理狀態(tài),進而改善患者情緒,達到良好的社會適應[3]。對患者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飲食和生活指導,勸導患者戒煙。研究表明,體力活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4];尼古丁影響抗高血壓藥物的代謝,延長達到降壓高峰的時間[5]。鼓勵患者主動配合治療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和安全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生活幸福感,促進患者康復。
1.3 血壓測定
選用經(jīng)當?shù)赜嬃勘O(jiān)督部門強制檢驗、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按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3.4.1診所血壓”要求測定血壓。并計算出平均動脈壓(一個心動周期中每一瞬間動脈血壓的平均值,大約等于舒張壓加1/3脈壓)。測量標準采用《1999 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分類標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1)入院時兩組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有可比性(見表1)。
(2)對照組康復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見表2)。
(3)觀察組康復治療及心理干預前后評定結(jié)果(見表3)。
(4)出院時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見表4)。
(1)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應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干預所有其他可逆性心血管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膽固醇血癥或糖尿病等),并適當處理同時存在的各種臨床情況[2]。非藥物治療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預,即去除不利于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它不僅可以預防或延遲高血壓的發(fā)生,還可以降低血壓,提高降壓藥物的療效,從而降低心血管風險[2]。
(2)高血壓病的康復護理可延緩病情進展,減少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6]。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高血壓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壓)來說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生活方式干預有降低血壓和心血管危險的作用,所有患者都應采用。主要措施為: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控制體重;不吸煙;不過量飲酒;體育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在護理活動中,護士可通過個別咨詢、書面指導、團體指導等方式加強宣教,提高患者對高血壓危險因素、并發(fā)癥、預后和規(guī)則藥物治療重要意義等相關(guān)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7]。
(3)本研究顯示,經(jīng)過個體化康復護理,可明顯降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焦慮評分及抑郁評分,降低血壓,提高患者的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表明:在老年高血壓病的康復治療過程中,適時地進行個體化康復護理,干預患者的生活方式,可明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和治療依存性,促進患者康復,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在老年高血壓病的康復中具有重要意義。
表1 入院時兩組各項指標對照(±s)
表1 入院時兩組各項指標對照(±s)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血壓(mmHg) 生活滿意度對照組觀察組P t 16.97±2.85 16.98±2.98 0.972 0.035 11.88±2.57 12.13±2.69 0.573 0.566 11.86±2.49 12.27±2.73 0.337 0.968 134.05±10.96 132.85±12.61 0.570-0.571
表2 對照組康復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s)
表2 對照組康復治療前后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s)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血壓(mmHg) 生活滿意度治療前治療后P t 16.97±2.85 17.53±2.62 0.014-2.515 11.88±2.57 11.66±2.37 0.269 1.116 11.86±2.49 11.63±1.98 0.255 1.150 134.05±10.96 96.55±5.83 0.000 24.885
表3 觀察組康復治療及心理干預前后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s)
表3 觀察組康復治療及心理干預前后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s)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血壓(mmHg) 生活滿意度干預前干預后P t 12.13±2.69 8.61±1.54 0.000 10.919 12.27±2.73 8.83±1.41 0.000 10.315 132.85±12.61 92.43±4.87 0.000 25.499 16.98±2.98 20.19±2.62 0.000-7.939
表4 出院時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s)
表4 出院時兩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定結(jié)果(±s)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血壓達標時間(d) 血壓(mmHg) 生活滿意度對照組觀察組P t 11.66±2.37 8.61±1.54 0.003 3.057 11.63±1.98 8.83±1.41 0.000 4.674 8.81±1.91 7.77±2.09 0.001-3.569 96.55±5.83 92.43±4.87 0.000-4.786 17.53±2.62 20.19±2.62 0.000 4.410
[1]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
[2]《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編委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
[3]李心天,岳文浩.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
[4]Arroll B,Beaglehole R.Dose physical activity lower blood pressur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linical trails[J].J Clin Epidemiol,1992(45):439.
[5]錢學賢,戴玉華,孔華宇.現(xiàn)代心血管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
[6]李艷榮,柔衛(wèi)軍,樊云梅.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調(diào)查分析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0,15(5):30.
[7]肖惠敏,姜小鷹,陳曉春.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46.
R473.2
B
1671-1246(2012)07-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