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苓 張瑛 楊瑩 李顯麗
10 g單尼龍絲及振動閾值的檢查與神經傳導速度檢查在糖尿病神經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王曉苓 張瑛 楊瑩 李顯麗
目的分析10 g單尼龍絲(10 g SWME)及振動閾值的檢查(VPT)及神經傳導速度(NCV)檢查在診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中的相關性及差異,探討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對108名2型糖尿病(T2 dM)患者進行雙側正中、尺、脛、腓總神經運動支和感覺支的NCV、振幅、潛伏期及10 g單尼龍絲及振動閾值檢查,分析比較10 g單尼龍絲及振動閾值檢查與NCV檢查的相關性及臨床應用價值。結果10 g單尼龍絲及振動閾值與NCV檢查結果有顯著相關性(P均<0.001);振動閾值檢查的異常率均顯著大于NCV及10 g單尼龍絲(P均<0.05);在NCV檢查正常的患者中,10 g單尼龍絲檢查的異常率、振動閾值檢查的異常率分別為13.8%和48.3%,在振動閾值檢查正常的患者中,正中、尺、脛神經運動支及正中、腓總神經感覺支的NCV的異常率分別為22.1%、20.2%、28.7%、23.5%和31.9%。結論在DPN診斷中,10 g單尼龍絲及振動閾值檢查與NCV檢查在臨床中各有其應用價值,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全面了解DPN病情還需要結合臨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10 g單尼龍絲及振動閾值的檢查;神經傳導速度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診斷及病情嚴重性的評估需用多種檢查方法。本研究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樣本,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診斷中,10 g單尼龍絲(10 g SWME)及振動閾值檢查(VPT)與神經傳導速度(NCV)檢查的相關性,探討它們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材料及對象 連續(xù)選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內分泌代謝科住院的108名2型糖尿病(T2 dM)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平均年齡(62.19±6.79)歲,其中男51例,女57例。平均DM病程(8.47±4.04)年,部分人口學資料、DM見表1。
1.2 檢查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計算BMI及WHR,空腹靜脈血測定TG、TC、HDL-C、LDL-C及HbAlC。根據有無DPN癥狀(肢體麻木、刺痛、肌力減弱、感覺異常、反射減弱或消失),將患者分為無癥狀組及有癥狀組。
2.1 有癥狀組與無癥狀組基本情況和生化指標的比較 從2型糖尿病患者兩組的臨床檢驗數(shù)據分析結果來看,2型糖尿病有癥狀組的年齡與無癥狀組相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間糖尿病病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糖化血紅蛋白(HbA1C)兩組間并沒有發(fā)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在無癥狀組中,感覺神經的異常率(37.8%)高于運動神經的異常率(17.0%),兩者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有癥狀組中,感覺神經的異常率(70.5%)高于運動神經的異常率(42.6%),兩者間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在無癥狀組中,10 g單尼龍絲的異常率為29.8%低于NVC的異常率(38.3%),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5),有癥狀組中,10 g單尼龍絲的異常率為 34.4%,NCV的異常率為68.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3 在無癥狀組中,振動覺的異常率(63.8%)高于NVC的異常率(38.3%),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有癥狀組中,振動覺的異常率(78.8%)高于NCV的異常率(68.9%),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10 g單尼龍絲、振動覺閾值與NVC的相關性分析 10 g單尼龍絲與正中神經NCV呈負相關(r=-0.292,P<0.01),與尺神經NCV(r=-0.302,P<0.01)及腓總神經均呈負相關(r=-0.590,P<0.01),振動覺閾值與正中神經NCV呈負相關(r=-0.473,P<0.01),與尺神經 NCV(r=-0.199,P<0.05)及腓總神經均呈負相關(r=-0.517,P<0.01)見表5。
表1 無癥狀組與有癥狀組患者的主要臨床及實驗室檢查資料比較(x±s)
表2 無癥狀組與有癥狀組患者的感覺神經的異常率(%)與運動神經的異常率(%)比較
表3 無癥狀組與有癥狀組患者的10 g單尼龍絲的異常率(%)與NVC的異常率(%)比較
表4 無癥狀組與有癥狀組患者的振動覺的異常率(%)與NVC的異常率(%)比較
表5 10 g單尼龍絲、振動覺閾值與NVC的相關性(r)
本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在無癥狀組中,10 g單尼龍絲的異常率為29.8%低于NVC的異常率(38.3%),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癥狀組中,10 g單尼龍絲的異常率為34.4%,NCV的異常率為68.9%,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10 g單尼龍絲的靈敏度為34.4%,特異度為85.7%,準確率為42.9%。這與最近的一些研究結果相似[1,2],(敏感性28% ~35%,特異性92% ~95%)。10 g單尼龍絲(10 g Semmes-Weinstin)的容易操作、價格便宜且節(jié)省時間、特異性也較高,但其敏感性低(34.4%),容易漏診一些早期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將10 g單尼龍絲與其他定量感覺檢查方法聯(lián)合應用。
振動閾值的檢查(VPT)對糖尿病神經病變(DPN)的診斷價值和意義:本研究中,相對Semmes-Weinstin單尼龍絲檢查(敏感性 34.4%)來說,振動閾值的檢查敏感性更高(78.7%)。
神經傳導功能的檢查(NCS)對糖尿病神經病變(DPN)的診斷價值和意義:在本研究中,臨床無癥狀的糖尿病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NVC)的異常率達到了38.3%,說明神經傳導速度(NVC)可及早發(fā)現(xiàn)無臨床癥狀而已有周圍神經損害的DPN。本研究顯示正中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及正中神經感覺神經波幅(AMP)是較靈敏的指標,這與部分國外文獻報道[3]相一致。
在無癥狀組中,Semmes-Weinstin單尼龍絲檢查、VPT和NCV均有一定比例的異常(29.8%、63.8%、38.3%),在有癥狀的患者中,Semmes-Weinstin單尼龍絲檢查、NCV和(或) VPT卻正常,主要是因為癥狀是主觀感覺,受很多因素影響,DPN病理與癥狀嚴重程度的一致性較差,而Semmes-Weinstin單尼龍絲檢查、NCV和VPT也不能完全相互替代。
[1] Nazomu K,Kiminori Y,ShuheiN,etal.Effectiveness of Semmes-Weinstinmonofilament examination for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screening.JDiabetics.Complications,2005,19:4 7-5 3.
[2] 任婷婷,郭曉慈.震動閾值感覺檢查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精尿病雜志,2005,13:357-359.
[3] Porte D Jr,Graf RJ,Halter JB,et al.diabetic neuropathy and Plasma glucose.control Am JMed,1981,70:195-200.
650021云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各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10 g單尼龍絲、振動感閾值(VPT)測定及神經傳導速度的檢查(NCV)的異常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10 g單尼龍絲、振動感閾值(VPT)與神經傳導速度的檢查(NCV)檢查之間分別進行計數(shù)資料相關性和一致性分析,敏感度及特異度應用四格表分析,計算各自的準確率。